试论《长恨歌》《梧桐雨》《长生殿》中李杨爱情故事的演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试论《长恨歌》《梧桐雨》《长生殿》中李杨爱情故事的演变

作者:陈国敏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24期

摘 要:因为包含了帝妃爱情、安史之乱、江山与美人的抉择和生离死别等系列事件,所以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成为古典文学作品竞相书写的题材。在李杨爱情故事的古典文学作品的创作中,《长恨歌》自诞生之日起,就在社会上产生了轰动效应。此后,依据《长恨歌》进行创作的文学作品,如元代白朴的杂剧《梧桐雨》,清代剧作家洪昇的剧本《长生殿》,都证明了以李杨故事为题材的文学作品魅力之大。此三部作品也是李杨爱情故事题材中最为精彩,且影响力最为深远的。本文试从此三部作品揭示李杨爱情故事的演变。 关键词:李杨爱情;《长恨歌》;《梧桐雨》;《长生殿》

作者简介:陈国敏(1994-),女,江苏南京人,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4-0-02

唐玄宗李隆基,人称唐明皇,生性英明,通晓音律,擅长书法,仪表非凡。[1]在位前期励精图治,任用贤相。在位后期专宠杨玉环,宠信奸臣,终致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唐王朝自此衰落,致千百年来人们对于李杨的爱情评价莫衷一是、褒贬不一。杨玉环,原名杨芙蓉。根据宋代欧阳修、宋祁撰写的《新唐书》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等正史记载,杨玉环为蜀州司户杨玄琰的女儿,性格温柔,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17岁时被册为寿王妃,27岁时正式册封为贵妃,38岁时自缢于马嵬坡。在李杨二人生前,他们的爱情故事早已成为文人创作的题材,马嵬坡兵变后,更达盛况。 一、生死相依的爱情——《长恨歌》

安史之乱后近半个世纪,以李杨爱情故事为题材的古典文学作品——《长恨歌》[2]诞生,随即在社会上产生轰动效应。白居易撇开历史,更多的是描写唐玄宗与杨玉环至死不渝的爱情,利用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婉转动人的爱情故事。且不论《长恨歌》的主题是“爱情说”,还是“讽喻说”,诗人始终都是围绕“情”字进行描写,塑造了一对生死相依的痴情帝妃。同时白居易也作诗“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3]自认其诗有风人之情。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安史之乱前,寻觅美女多年而未有所获的唐玄宗,对杨玉环一见钟情,最终得到了貌美、娇艳的杨玉环。自此杨玉环成为唐玄宗的贵妃,其她妃嫔就被丢在一边。诗歌中“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唐玄宗对杨玉环百般恩宠,二人过着沉浸在歌舞酒色之中,使得杨玉环集“三千宠爱于一身”。“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写出了李杨二人婚后享乐的内容,二人共同拥有音乐和跳舞的爱好,这又为二人的爱情打下坚实的基础。

诗人淡化了因为唐玄宗沉迷歌舞酒色、不问朝政造成安史之乱的史实,着重对于李杨二人生离死别的内容进行描写。“六军不发无奈何”,六军停滞不肯前进,要求唐玄宗赐死杨玉环,可见唐玄宗对杨玉环的宠爱已经引起公愤。最终唐玄宗无可奈何,只得在马嵬坡下旨让杨玉环自缢。“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白居易用细腻的笔触,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唐玄宗对于失去杨玉环内心的痛苦和矛盾。

从“黄埃散漫风萧索”到“魂魄不曾来入梦”,通过描写悲凉的景色来表现唐玄宗内心极其的哀思。安史之乱结束,唐玄宗返回长安途中,经过马嵬坡忆起伤心事。回到长安后,见到杨玉环曾经居住的地方、使用过的东西,内心的忧思更是无法排解。自此唐玄宗的思念从白天到黄昏,从黄昏到黎明,连夜晚也被情思萦绕久久无法入睡,受尽相思之苦。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杨玉环的影迹,就去梦中寻找,梦中找不到,便又去蓬莱仙境中找寻,一直都在苦苦地寻觅中。

“临邛道士鸿都客”到“此恨绵绵无绝期”,描写唐玄宗派道士寻觅杨玉环的魂魄,奈何升天入地寻遍都没有结果,终于在海上的一座仙山上找到杨玉环。“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得知漢皇派来使者,产生了三个连贯的动作,表现出杨玉环内心的激动。“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更是表现出杨玉环内心的焦急与迫切。最后杨玉环用当年的定情信物表达深情,将自己的金钗、钿盒分成两半,二人各留一半。托物寄词,又重申誓言的杨玉环,与唐玄宗对其时时刻刻的想念相照应,极度地表现出二人爱情浓郁的悲剧性。诗歌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为结尾,将李杨二人爱情悲剧表现得淋漓尽致,深化了“长恨”这一主题。 二、哀怨欲绝的爱情悲剧——《梧桐雨》

到了元朝,以李杨爱情为题材的古典文学作品已经不胜枚举,以杂剧形式创作的李杨爱情故事作品——《梧桐雨》[4]诞生。虽然白朴基本上接受《长恨歌》的基调,但却更加真实地再现了李杨爱情。第一折中,唐玄宗娶了自己的儿媳妇杨玉环。在七月七日,唐玄宗与杨玉环在长生殿排设乞巧筵[5],二人互相表达着各自的情意。唐玄宗将金钗钿盒赐给贵妃,深感牛郎织女爱情的坚贞,于是对着牛郎织女星盟誓,愿生生世世为夫妇。

从此唐玄宗不问朝政,与杨玉环终日享乐。为博美人一笑,命人千里送荔枝,让杨玉环在金盘中跳霓裳羽衣舞,过着荒淫无度的生活。最终安禄山骑兵造反,兵临潼关,唐玄宗只得连夜带着杨玉环仓皇而逃。逃至马嵬坡,将士们不愿前行,要求诛杀专权误国的杨国忠和“不宜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供奉”的杨玉环。“六军心变,寡人自不能保”唐玄宗万般无奈地让他“恨不得手掌里奇擎着解语花”[6]在马嵬坡下自缢。“黄埃散漫悲风飒,碧云黯淡斜阳下。”李杨二人的爱情以悲剧结尾。 安史之乱后,太子即位,孤苦伶仃的唐玄宗退居西宫。唐玄宗一直思念已逝的杨玉环,还命画工画了杨玉华的画像,日日相对,时时刻刻怀念过去的月夜花朝。“这雨一阵阵打梧桐叶凋,一点点滴人心碎了。”、“雨湿寒梢,泪染龙袍,不肯相饶,共隔着一树梧桐直滴到晓。”孤寂的梧桐与萧瑟的秋雨烘托出唐玄宗内心的凄凉、苦楚,将哀怨欲绝的爱情悲剧描写到了极致。

三、至死不渝的爱情——《长生殿》

至清代,洪昇所创的《长生殿》[7]無疑是有关李杨爱情故事的古典文学作品中成就最高的一部,他依据《长恨歌》进行的创作,但在主题上却有明显改变。他将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上升到了更高的境界,赞美二人至死不渝的爱情,崇尚二人至真的情爱。

这部剧以第二十五出杨玉环马嵬坡前死为界限。前半部分描写唐玄宗专宠杨玉环,与其终日游乐,寄情声色,还为杨氏一门加官晋爵,给予杨玉环无尽的恩宠。但杨玉环也曾因唐玄宗移情其妹,私召梅妃而醋意大发,历经波折才和好。此后,二人的感情更甚从前,并在七夕夜于长生殿对女郎织女星发誓永不分离。在《闻乐》、《制谱》、《舞盘》等几出,唐玄宗与杨玉环一起欣赏音乐、谱曲、跳舞,拥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彼此成为艺术上的知音。对于音乐与舞蹈的热爱,共同的追求,二人达到心灵上的契合,建立了知音互赏型的爱情。杨玉环喜吃荔枝,为了取悦她,派人从千里之外用驿马昼夜不停地运送到长安。至此,唐玄宗也因疏于政务,以及宠信安禄山等奸臣,终致安史之乱。逃亡过程中,军士哗变,将士要求处死杨玉环,唐玄宗迫不得已下旨让杨玉环自缢。

剧作的后半部分主要描写杨玉环死后,安史之乱结束,唐玄宗回到长安行宫后对其日夜思念。唐玄宗魂游月宫,最终感动了天孙织女,与杨玉环再次相遇,让二人终在月宫团圆。杨玉环也在死后痛悔,受到神仙的原谅。洪升在剧作加入虚构的成分,借用神仙幻境,使得李杨二人得到团圆。尽管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因为奢侈、纵欲而致安史之乱,但是作者却是认可、歌颂二人真挚的情感。安排了二人“月宫重逢”的团圆结局,不仅仅是对李杨爱情的赞赏,更是坚信人间真情。

《长恨歌》、《梧桐雨》、《长生殿》它们取材相同,却呈现出完全不同的主题。《长恨歌》有长恨而有深情,《梧桐雨》讽刺二人爱情,《长生殿》既批判李杨爱情导致悲剧,又歌颂二人真挚情感。随着时代的变化,文学的发展,对于以李杨爱情故事为题材进行的创作仍会出现许多新的形式,也会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精彩呈现。 注释:

[1]欧阳修、宋祁:《新唐书》第五卷,中华书局出版社,1975年版,第121页。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