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运修分离机务管理6

表一:一公司机务质量责任分解表

2、车队认真抓好驾驶员的操作技能和车辆技术状况及日检、周检、月检工作,建立驾驶员黑名单制度,及时帮教更新。对重点驾驶员经常跟车观察指正其不良操作习惯。收集筛选汇编有利于驾驶员例保工作及实际操作的电控发动机资料,并分发给每位驾驶员。对所有三年内的新驾驶员进行系统的机务知识培训。

机务科认真组织做好重大节日节前验车和全年四次综合安全专项特检(计划每季度一检)。车队月检机务科必须派专人现场跟随监督。所有检查确保落实到各车,检查率达100%,各项主、被动安全部件机构确保二次百分百合格达标。同时做好集团公司布臵的各项重大、突击的车辆安检工作。

3、建立公交车辆“管、用、养、修”相互协调的保障机制

- 6 -

公交车辆的“管、用、养、修”涉及到车队和车间、驾驶员和修理工等多个对象,他们之间的信息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建立多层次的沟通机制。

驾驶员与修理工沟通:建立定期的沟通渠道(修理工与驾驶员座谈会),驾驶员有问题及时发现并与修理工或检验员沟通,修理工和检验员高度重视驾驶员提出的要求,在制度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满足驾驶员对车辆修理时达到的某些性能要求。

营运公司车队与修理公司车间的沟通:由营运公司机务科牵头,每月召开一次由修理公司车间主任、营运公司车队长、机务员及物资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机务例会。会议主要通报上月机务工作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即将采取的措施:分析、认定机损、机械事故,并确定赔偿及处理事宜;确认返工复修的赔偿及交流车辆、配件质量信息;确认服务及质量投诉的处理或说明等内容。

其他沟通方式还有服务热线,意见箱,现场服务台,对路队、驾驶员走访等等。在充分有效沟通情况下,才能做到公交车辆“管、用、养、修”各方相互理解,更有利于各方相互协调发展。

4、推行机务管理质量评价体系

- 7 -

表二:车队机务管理质量评价标准

表三:一公司各车队机务管理质量评分表

5、改革周检制。现在的车队越来越庞大,有的车队所属线路6、7条,管理车数量达到100多辆左右。将“周检制”更名为机务例行检查,

- 8 -

检查周期可以适当延长至半个月。

理由是:

(1)当今车辆的科学技术和制造工艺水平与七八十年代比有了质的飞跃。现在广泛推广的电喷发动机系统、故障自诊断系统、四轮盘式制动、缓速器的配臵等,是过去老式车辆不可比拟的,车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了质的跃升。

(2)每辆车都有强制性的定期维护,可以保障车辆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3)周检的目的是认真检查车辆,找出隐患及时维修确保安全运行。但是,当车队规模扩大后,导致众多车辆不能如期完成周检,甚至会出现走马观花的现象,结果反倒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6、充分发挥站小修能动作用,立足前线小故障自修。

机务科要求车队每月量化站小修工作量,制定详细工作任务,并由车队长直接负责,将站小修工作每月汇报机务科。充分提高站小修一线机务保障能力,对于各类小毛小病立足自修,积极参与车队各项机务检查及整改工作,提升前线机务管理质量。减少车队故障损失车次。

(二)规范使用

使用不规范、爱车例保不到位造成车辆早期损坏时有发生。解决这个问题,一是建立标准,要让驾驶员知道做什么、怎么做、怎么算做好。为此机务部门可以编制《驾驶员操作手册》,即对标规范。二是对标查纠,这是车队管理的难点,要列出重点寻找突破口。

- 9 -

树立爱乘客、爱公交、爱社会,首先从爱车做起,车辆是我们为乘客服务的“工具”,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之一,正确使用、提高车辆利用率,爱护好车辆是爱岗敬业的具体体现。

1、抓好驾驶员的技术培训和驾驶操作管理工作。使用好车辆的核心环节是正确地驾驶操作,技术培训很重要,特别是对新车型新技术,要进行系统的培训,以了解结构功能,掌握使用要领。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建立系统培训机制,每个驾驶员必须认真学习了解、掌握车辆配臵及性能,掌握车辆常见故障及原因,做到会使用、会保养、会排除故障及简单维修。

2、爱车意识深入人心,例行维护渐成习惯

俗话说“车辆七分用三分养”,能否带出一批懂车爱车的驾驶员队伍是机务管理成功的关键。将爱车例保教育始终贯穿在机务管理当中,加大对驾驶员爱车例保工作的检查考核力度。通过开展发放资料、问卷调查、送技术到基层、举办各类培训班、新学员现场教学、例保抽查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检查活动,齐抓共管,要使驾驶员认识到爱车例保活动的重要性、必然性,逐步引导驾驶员养成爱车例保习惯。针对新驾驶员进行侧重的机务理论联系实际的培训。

3、抓好技术经济定额和机务指标的过程管理,降低运行成本。在现有考核指标的基础上,研究完善并提高车辆完好及操作技能的考核、奖励办法。从而提高专业操作水平。

每月及时统计、考核、公布数据,使职工心中有数。对节油、省胎的经验要及时总结交流,对费油、轮胎、离合器及发动机早期损坏的要及时分析,采取措施予以排除。

- 10 -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