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作文之改造传统农业读书笔记

改造传统农业读书笔记

【篇一: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读后感】

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读后感

上学期学校提倡教师的读书活动,作为一名从事农业经济专业的教师几经抉择,我又拿起了舒尔茨教授的名著《改造传统农业》,这本书是舒尔茨融早起的农业经济学和人力资源理论于一体,专门研究发展中国家农业问题的一部独树一帜的专注,是农业经济学的经典专著,是从事农业经济专业的必读书目。其实早在攻读学位期间,在导师的强烈推荐下,我第一次学习了这本书,但是在当时对舒尔茨教授的部分理论依然存在着难以理解等方面的困惑,所以利用这个假期又重温了此书,他的很多理论如改造传统农业理论和人力资源理论,以及这些理论的独到精深与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对我的启发颇大。今天在这里我将从三个方面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个是本书的结构,另外是做一个简单的章节梳理,最后是对中国的启示。 一、《改造传统农业》的结构组成

如何将“不能对经济增长做出贡献”的传统农业改造成“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的现代农业是舒尔茨本书的主要研究目的。分别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方面条理清楚的进行分析。从目录上来看,本书由序言和十二个章节构成。按照大体框架来说,个人觉得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提出什么是传统农业,提出改造传统农业和本书总体的一个研究方向,该部分为本书的前两章,即问题的提出和传统农业的特征;二是为什么要改造传统农业,即本书的

第三章到第六章,包括传统农业中生产要素配置的效率、零值农业劳动学说、收入流价格理论的含义和传统农业收入流的价格;在第三部分是如何改造传统农业,主要观点是向传统农业的投资方向及意义,从第七章到第十二章,含有投资有利性问题的引言、农场规模、控制和刺激、隐蔽在“技术变化”中的生产要素、新的有利的生产要素的供给者、农民作为新要素的需求者和向农民投资。 二、内容梳理

1.改造传统农业的提出和总体研究方向(什么是传统农业)

在第一章“问题的提出”里,舒尔茨没有按照以前学者从文化特征、制度结构、或生产要素的技术特征角度去定义传统农业,而是从经济概念的角度去定义传统农业,认为“完全以农民世代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农业可以称之为传统农业”。书中的主要目的是如何

配置并添加生产要素来促进农业的增长,从而达到农业可以促进国家经济增长并发展的一种研究目的。

第二章里“传统农业的特征”,通过解释受传统农业束缚的农民的生产行为来分析通过投资来改造这种类型的农业是否有利。舒尔茨认为传统农业有三个主要特征:技术状况长期保持不变;农民对持有和获得收入来源的生产要素的偏好

和动机保持不变;以及这两种状况保持不变的持续时间足以使获得作为收入来源的农业要素的边际偏好和动机同作为一种对持久收入流投资的这些来源的边际生产力以及同接近于零的纯储蓄达到一种均衡状态。传统农业本质上是一种生产方式长期没有发生变动、基本维持简单再生产的长期停滞的小农经济。 2.改造传统农业的原因

在分析为什么要改造传统农业时,舒尔茨的主要观点是农业是一个国家非常重要的经济部门,但是传统农业不能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所以要使经济得到发展,必须要把传统农业改造成现代农业。第五章和第六章是论述改造传统农业的原因。一般学者认为,传统农业落后是因为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低下和隐蔽失业问题存在。而舒尔茨却不这样认为。据此,舒尔茨提出了收入“流价格理论”来分析传统农业落后的根源。他把收入比作一个流量概念,认为它是由每单位时间既定数量的收入流所组成,收入流数量的增加就等于经济增长。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是什么决定了收入流的价格?

因此在第六章“传统农业收入流的价格”中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分析了收入流的价格。通过分析,舒尔茨得出了一个结论:在传统农业中,社会所依靠的生产要素是昂贵的经济增长源泉。既然如此,那解决的切入点就是想方设法把传统农业改造成一个比较廉价的经济增长源泉。舒尔茨认为这就需要寻找一些廉价的新生产要素的投入,改变收入流来源较高的均衡价格,来获得收入流的增长。 3.如何改造传统农业

找出了传统农业社会停滞落后得根源,针对这个问题,也找到了解决的办法。那么,具体该采取什么样的办法呢?《改造传统农业》一书中第七章至第十二章是舒尔茨提出的一些改造传统农业的具体措施。他分别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建立一套适于改造传统农业的制度;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为引进现代生产要素创造条件;对农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

在第八章,舒尔茨从农场规模、控制和刺激三方面分析了不同的制度方式对农业发展的不同影响和作用。从规模方面讲,舒尔茨认为农场规模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不是决定性或者关键性的。他更加注重的是农场中生产要素的效率,而不是农场的规模。专业化、控制生产决策的所在地、做出决策信息状态、对传统农业改造的速度以及指导并奖励农产品的生产者的刺激中固有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制度保障:国家应提供制度保障去刺激农民增加农业投资,而不是仅仅提供政策性支持。再者舒尔茨强调了农民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的需求者的重要性。通过

受教育的农民和未受教育的农民的生产和收入情况的比较,他得出了有适当技术或受过一定教育的农民的收入流有很大的提高。故而他要求要向农民投资,通过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从而获得技术上的提高,也就是舒尔茨在前面讲的生产要素质的提高。 三、对中国的启示

尽管舒尔茨提倡的以经济刺激为基础的市场方式, 通过农产品和要素价格变动来刺激农民 ,以资本主义家庭农场方式改造传统农业的模式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大农场制度基础之上的 ,并不适合我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农民家庭承包经营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但是他的改造传统农业的理论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我国农业所处的阶段及应采取的对策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

1、我国农业发展所处的阶段及特征

舒尔茨将一个国家或社会的农业部门划分为传统型 、现代型和过渡型三种类型。根据舒尔茨的划分 ,正处于 “过渡型”阶段的农业部门在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中呈现主流态势。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呈现出以下特征:一是在增长方式上, 农业发展从以传统投入为主向资本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化 。农业的发展 、农民的增收对资本和技术的依赖越来越强。在对农业产出增长的贡献份额中, 劳动力和土地的贡献份额在下降, 而资本和技术的贡献份额在增加。农业的发展已主要依靠资本投入和技术进步。二是农业发展的制度创新已从农户家庭承包经营、确立农户的独立经营主体地位, 转向培育农村中介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制度创新对农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 “有效率的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关键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 、确立农户的经营主体地位,是我国农业发展最大的制度创新,也是 20世纪 70、80年代推动我国农业发展的最主要动力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小规模 、分散经营的农户在走向市场时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农民的

市场力量弱小,在与公司交易的过程中, 分散的农户始终处于不利地位;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 ,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90年代在全国农村兴起的农村中介组织是又一新的制度创新 。它通过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 ,为农民提供农业生产的产前 、产中、产后服务,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降低了农民的交易成本,推动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2、现阶段应该采取的农业发展措施

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升农民的人力资本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丰富, 但整体素质偏低, 限制了农业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和使用 。教育是提升人力资本最有效的手段。发展农村教育 ,要坚持农村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并举的方针 。增加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 ,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 ,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为农村和农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 普遍提升农村劳动力的劳动技能 ,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劳动生产率。组织各方面资源, 形成覆

盖全国农村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 ,实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大范围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 大幅度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 ;提高农民增加人力资本投资的积极性 ,培养农民接受教育和培训的自觉性、积极性 。加快农业科技的研究 、开发和推广。农业科技的开发和推广应以满足农民的需求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宗旨 。针对我国农产品市场的特点 ,应加大农业新品种的开发力度, 加快种子 、农药的更新换代,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多方面筹集农业科技开发资金 , 为农业科技开发提供经费保障 。推广绿色无公害食品 、有机食品的种植和栽培技术 ,发展优质 、高效农业, 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方式,坚持实施大面积推广与建设科技推广示范 、产业化示范基地并重发展的原则, 加快科技进步服务农业发展的速度。发挥龙头企业、农村中介组织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作用。鼓励农民采用最新技术 ,对采用新技术 、新设备的农民 ,财政部门可以适当补贴,降低农民使用新技术的风险和成本。

积极培育农村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农村中介组织, 创新农村经营制度 。农村专业协会 、合作社是弱势群体联合起来改变自己地位的自助组织, 坚持 “民办 、民管、民受益”的原则 。以这些农村中介组织为载体, 借助农村中介组织的人员 、技术和网络资源, 实施对农民的教育、培训 。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 ,是降低交易成本 ,提高效率的一种途径,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一个有效制度 。

正如舒尔茨所言,世界上大多数人是贫穷的,大多数穷人以农业为生,如果我们懂得农业经济学,就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也就懂得了许多真正重要的经济原理。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2/3的大国,三农问题始终是我们绕不过去的“世纪难题”,投资农业、发展农村的深远历史意义是不言而喻。不仅从现实还是长远的眼光来看,投资农村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作为从事一个农业经济专业的教师,更是任重道远,在不断提升自身水平的同时,更应把所学的知识传播出去,为三农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二:舒尔茨 《改造传统农业》读书笔记】

改造传统农业,西奥多?w.舒尔茨(梁小民译),商务印书馆,2006年

舒尔茨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从事农业经济问题的研究。当时,农业经济隶属于农学的范围。他反对这一传统,认为农业经济学应该是一般理论经济学的组成部分。他坚持按这一看法研究农业经济问题,为现代农业经济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0世纪50年代末期后,他又致力于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并被认为是这一领域的开拓者之一。60年代后,他把对农业经济问题与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结合起来,研究发展中国家的农业问题,从而对发展经济学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的主要著作有:《不稳定经济中的农业》(1945年)、《农业经济组织》(1953年)、《向人力资本投资》(1961年)、《改造传统农业》(1964年)、《经济增长与农业》(1968年)、《人力资本投资》(1971年)。由于他在经济学方面的这些贡献,特别是由于《改造传统农业》一书对发展经济学有着重大的理论和政策意义,他于1979年与另一名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共同分享了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p2完全以农民世代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农业可以称之为传统农业……如何把弱小的传统农业改造成为一个高生产率的经济部门是本书研究的中心问题。从根本上说,这种改造取决于对农业的投资。因此,这是一个投资问题。但是,它主要并不是资本供给问题,这些形式使农业投资有利可图。这种研究方法把农业作为经济增长的一个源泉,而分析的任务是要确定通过投资把传统农业改造成生产率更高的部门能够实现多么廉价而巨大的增长。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p8 各种学说的遗产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