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教学中辅助方法浅析-最新教育文档

歌唱教学中辅助方法浅析

歌唱家麦考尔说:“从哈欠中我们学到很多对发音有价值的东西……从而建立了对正确的歌唱观点来说所必需的一切状态。”事实上除了“哈欠”外,还有诸如“闻花香”“打喷嚏”等许多看似跟歌唱毫无关联的生活中常见的行为,却对提高和掌握歌唱技术有着明显的辅助作用。比如在解决舌根放松的问题上,如果直接有意放松舌根,反而会强化人对舌根的存在意识,从而不自觉地控制舌根,使舌根紧张,如果通过体会“打哈欠”“闻花”“(想象)在舌根放花生米”“张嘴接扔进来的花生米”“流口水”“微笑”等辅助方法,却能真正体会到舌根放松的状况,从而做到真正有意识地放松舌根。这里姑且将它们定义为“歌唱辅助方法”。

一、歌唱辅助方法的使用人群和事例

通过与大量的声乐教师、歌唱演员的交流,发现几乎人人都有一套得心应手的“小绝招”“小窍门”,这些正是要探讨的歌唱辅助方法。下表仅是从著作、音像资料中整理出的辅助方法使用的部分情况,就不难证明歌唱辅助方法的使用人群之广,及对歌唱效果产生很好辅助作用的共识。

二、歌唱辅助方法的生理原理和功用及辅助作用分析 歌唱辅助方法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生理反应或习惯动作,它们不为歌唱而存在,具有各自的生理功用与原理,正是这

些原理和功用产生了歌唱技术所要求的状态,又容易被人理解和把握,才取得了有利于提高和掌握歌唱技巧的辅助作用。 (一)歌唱辅助方法常见种类及生理原理和功用

1 打哈欠:困倦时嘴张开,深深吸气,然后呼出。哈欠是因血液内二氧化碳增多,刺激脑部的呼吸中枢而引起的生理现象。打哈欠是人体在缺氧的状态下为了充分补充血液中的含氧量,从而实现氧、二氧化碳交换的被动行为。人体为了充分补氧,打哈欠时眼睛和口腔会湿润,甚至流眼泪,这是打哈欠对体内呼吸通道的极致扩张所致。所以,在打哈欠过程中,鼻孔、嘴巴、喉咙充分打开,上腭抬升,面部肌肉和头皮兴奋,咽壁竖立,气管打开,喉器下降,下腭及颈部肌肉群放松,横膈膜呈向下的感觉,腰腹肌膨胀,稍作停留快速呼出后身体呈松懈状。 2 闻花香:闻,即“嗅”。嗅是用鼻子辨别气味(嗅觉:鼻腔黏膜与某些物质的气体分子相接触时所产生的感觉;嗅神经:分布在鼻黏膜中,主管嗅觉)。花香是一种让人陶醉的气味,人体本能地让含有花香的气体分子与布满嗅神经的鼻黏膜充分接触,并使之充分保留,从而充分体味花香带来的美妙;为了达到“充分”的目的,人体充分打开所有呼吸通道,让含有花香的气体分子在体内充分停留。于是鼻孔、喉咙打开,面部肌肉兴奋,眼睛睁大,咽壁竖起,头皮兴奋,气管张开,膈肌感觉下降,腰腹肌膨胀,并尽量停滞,呈陶醉状。

3 惊讶(倒吸一口凉气):感到很奇怪。惊讶时因神经受到

刺激,引起全身的肌肉快速收缩,使腔体下意识地迅速扩张,有“愣住”的感觉,呈静止状,能使获得的气息被有效控制住。惊讶时打开的器官与打哈欠、闻花香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惊讶时打开迅速,且是下意识的,有一定的持续性。

4 微笑:微笑是不显著地、不出声地笑。微笑时,口腔及口腔以上的面部肌肉放松且上提,嘴唇、嘴角微微上提,上下大牙离开,眼部肌肉放松,眼睛透出愉快的神情,颈部、头部呈舒展、松弛状。

5 叹气:心里感到不痛快而长呼气,发出声音。吸气时,口腔、气管、胸廓、肺、腰腹比较充分打开,呼气时浑身放松,呼气的动力来自于因身体突然松弛而造成的自然收缩。 6 打喷嚏:喷嚏,由于鼻黏膜受刺激,急剧吸气,然后很快地由鼻孔喷出并发出声音的现象。打喷嚏时吸气快而充分,在被动、自然的状态下,短时间内聚集较强能量才能实现。 7 喘气:“喘”,急促呼吸;喘气,呼吸、深呼吸。所以“喘气”可理解为急促的深呼吸,这也是喘气的重要生理特点,而且腹部会明显快速张缩。

8 类似张嘴接扔进来的花生米的动作:但凡“扔”的东西都有一定速度,“接(花生米)”的动作要求是积极、快、准。在快速反应的要求下,口腔内部上下牙充分打开,下意识增加吸气量,舌根下降,上腭上提,咽壁兴奋立起,用最大的空间迎接“扔”进来的食物。横膈膜感觉下降,腰腹肌扩张。

其他方法就不一一赘述了,它们的生理功用与原理,都产生了歌唱技术所要求的状态,对掌握歌唱技巧起到辅助作用。 (二)歌唱辅助方法对应解决的歌唱技术问题(表1-表4) 三、歌唱辅助方法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歌唱教学要依循教学的必然过程,歌唱辅助方法在歌唱教学各环节中起到很好的作用:1,定向。歌者应该树立明确的、正确的动作方向和目标,建立正确的、科学的歌唱认知,即:了解科学的发声原理,建立正确的歌唱状态和声音目标。2模仿。有效的模仿要以正确的认知为基础,模仿教师、影像资料的示范,模仿辅助方法都是建立正确认知的有效方法。比如作呕的动作,能使软腭和会厌上提,增大咽腔空间,如果歌唱中正确模仿这种状态,能有效改善共鸣状态,使声音通透,泛音充足。3,整合。是模仿得来的动作进一步协调,趋向巩固和完善的过程。歌唱技能与其他技能的掌握有一定的差异,它有相当强的反复性和模糊性,这种反复与模糊很容易让歌者回到不正确的认知上去。所以,除了请有经验的教师外,最好的办法是经常借助简单易行的辅助方法,不断较正、固定自己的正确认知和动作。比如,当歌者意识到气息不够深时,就用叹气、闻花香等辅助方法,很快就能找到气息的支点。4,熟练。这是歌唱技能掌握的成熟阶段,歌者已形成的歌唱技能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是歌唱技能掌握的高级阶段。在这个阶段,歌者的技术动作接近自动化,动作连贯、准确、协

调,有意识地注意减弱,根据个人需求,随时应用的歌唱辅助方法也不同,比如多明戈登台演唱时会在腰间系上较宽的腰带,以加强腰间力量;某些歌唱家会在唱高音时想想打哈欠或吃惊等状态。5,正确取舍,合理使用。辅助方法有着它们本身的功能和状态,它跟正确、标准的歌唱方法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不能原样照搬。应该取与歌唱要求状态相符合的部分,结合个体情况合理选用。所以在运用辅助方法的过程中,特别要避免不可取的部分,谨防造成伤害。如“打哈欠”,不能模仿打哈欠完结、下泄的状态;“闻花香”,闻花香时闭口吸气,速度很慢,且会发出“咝咝”声,不能满足我们歌唱的呼吸状态的所有要求;“打喷嚏”,吸气快,喷出也快,只在吸气后有片刻停留,这种快速喷气是歌唱不可取的;“叹气”,切不可将它完全松懈的身体和心理状态用于歌唱;“微笑”,切忌假笑,要学会真正的微笑;“惊讶、倒吸一口凉气”,不可取惊讶后的全身紧张状态;“喘气”,如果刻意反而让腹肌紧张、僵硬。诸如此类,都需要在练习过程中细心体会,正确取舍。 结语

综上所述,只要认识和理解这些辅助方法的生理原理和功用,以及它们与歌唱技术要求状态的相通之处,在歌唱和歌唱教学中科学、合理地练习和使用这些辅助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和掌握歌唱技巧。金铁霖教授说:“‘就事论事’会适得其反,要‘声东击西’。”国内一些著名的声乐教育大师及众多的世界级

著名歌唱家,对使用歌唱辅助方法乐此不疲,常常是“信手拈来”,对歌唱中出现的问题如同神医良方,轻轻一点,“药到病除”。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