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苏武传》第二课时学案

苏武传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深入理解文意。 2.赏析写法,学习写作技巧。 【重点难点】

1.诵读课文,深入理解文意。 2.赏析写法,学习写作技巧。 【课前预习】 1.课内词汇

①通使:互派使者。②稍:渐渐。③迁:升迁,升任。④劾(hé):弹劾。 ⑤相当:相抵。⑥赂:赠送财物。⑦募:招募。⑧相知:相熟识,有交情。 ⑨私候:私自拜访。⑩候问:问候。⑾收系:逮捕监禁。⑿弥山:满山。

⒀穷厄:陷于困境。穷,失意。厄,困窘。⒁成就:栽培,提拔。⒂伐:讨伐。 ⒃见犯乃死:被侮辱以后才死。见犯,受到侵犯、侮辱。见,表示被动。 ⒄近臣:亲近之臣。⒅肝脑涂地:本是形容死亡惨状,这里喻以身许国。 ⒅春秋:指年龄。⒆不幸:对去世的委婉说法。⒇物故:死亡。 2.每日成语

大失所望:表示原来的希望完全落空。

无以复加:不可能再增加。指程度达到了极点。

鸿雁传书:又名飞鸽传书,指通信,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威武不屈:威武,权势,武力;屈,屈服。强暴的压力不能使之屈服。表示坚贞顽强。 忠贞不渝:忠,忠诚;贞,有操守;渝:改变。忠诚坚定,永不改变。 3.文体知识 史书的形式

编年体:按年月日有次序地记载史事的史书。例:《春秋》(孔子)——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左传》(左丘明);《资治通鉴》(司马光)

国别体:以国家为编排顺序记载史事的史书。例:《国语》——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战国策》(刘向) 纪传体: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的史书。例:《史记》(司马迁)——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班固)——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后汉书》(范晔)——纪传体断代史。 4.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①汉亦留之以相当。 ②皆为陛下所成就。 ....③位列将。 ④兄弟亲近。 ....⑤我丈人行也。 ⑥欲因此时降武。 ....⑦且陛下春秋高。 ⑧武等实在。 ....【问题探究】

1.文章第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苏武为什么被扣留在了匈奴?

3.单于用什么办法对待苏武?苏武表现如何?

4.李陵又是如何劝降的?这个人物形象有什么特点?

5.课文主要记叙了苏武的哪几件事情?表现了苏武的什么品性?

6.卫律如何劝降?与苏武相比,此人有何特点?

7.本文是如何从环境及细节描写入手深入挖掘人物的性格特征的?

8.文章并不具体描述苏武的每一事迹,而是有详有略,比如文章对卫律和李陵劝降的部分就描写得特别详细,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处理,用意是什么?

9.文章里个性鲜明的各种人物对苏武也起了对比映衬的作用,请同学们把文章里各种人物的性格和苏武作一个对比,看看他们的映衬分别凸现了苏武怎样的性格特征。

10.讨论:苏武在被囚禁流放以前两度要自杀,后来又想方设法要活下去。这是否矛盾?

【课时测评】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词类活用) (1)意动用法 ①单于壮其节 ②诚甘乐之 ..(2)使动用法 ①欲因此时降武 ②空以身膏草野 ..

③反欲斗两主 ④单于愈益欲降之 ..⑤何久自苦如此 ⑥王必欲降武 ..(3)名词活用 ①天雨雪 ②羝乳乃得归 ..

③杖汉节牧羊 ④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⑤惠等哭,舆归营 ⑥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

【延伸阅读】 难句补注

①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汉制,官至二千石以上者,其子弟可任为郎(皇帝侍从)。苏武父苏建为代郡太守,故其子苏嘉、苏武、苏贤皆得循例为郎。 ②汉天子我丈人行也:“(且鞮侯)单于自谓‘我儿子,安敢望汉天子!汉天子,我丈人行。’”(《汉书·匈奴传》)

③持节:节,使者所持信物,持节,指持代表皇帝的旄节出使。旄节,“以竹为之,柄长8尺,以旄牛尾为其眊,三重”(《后汉书·光武纪》李贤注)。 ④见犯乃死,重负国:“言被匈奴侵犯然后乃死,是为更负汉国,故欲先自杀也。”(《汉书》颜师古注) ⑤蹈其背以出血:颜师古《汉书》注:“煴,谓聚火无焰者也。”煴火,指初燃未旺有烟无焰之火。覆武其上,指苏武面朝下,覆其身于坑之横木上。杨树达《汉书窥管》:“背不可蹈,况在刺伤时耶!‘蹈’当读为‘搯’……搯背者,轻叩其背使出血,不令血淤滞体中为害也。”蹈其背,指搯其背,即轻轻敲打其背。杨说是。 ⑥何以汝为见:王念孙《读书杂志》称原句本作“何以见汝为”。王说是。 ⑦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颜师古《汉书》注:“苏林曰‘取鼠所去草实而食之。’张晏曰‘取鼠及草实并而食之。’师古曰:苏说是也……去,谓藏之也。”《汉书补注》引刘攽说:“今北方野鼠之类甚多,皆可食也。武掘野鼠,即得食之。乃颇弆藏耳。”两说皆通。

倒装句

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1.宾语前置: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宾语。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大王来何操?”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3)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2.定语后置: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其中的“利”“强”都是后置定语。文言中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用“之”使定语后置。如:“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2)用“者”的后置。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介宾短语后置 (状语后置):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如:“贫者语于富者曰”“于富者”就是置于句后作补语的介宾短语。 标志词:于、以 4.主谓倒装: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如:“甚矣,汝之不惠。”“美哉,我少年中国。”

苏武 李白

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 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 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别。泣把李陵衣,相看泪成血。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