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实验高级中学高二年级2018年五月份月考历史试卷
时长:90分钟 分值: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合计50分)
1.汉朝在出现自然灾异时,帝王常常公布“罪己诏”(自省或自我检讨)此现象在古代中国
历朝中次数最多。这表明当时
A.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B.儒学影响治国理政 C.皇帝普遍虚怀纳谏 D.皇权受到制度约束
2.历史概念是反映历史研究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以下对一些历史概念的解读正确的
是
① 三教合一 在中国宋代开始出现佛教、道教与儒学融合发展的情形 ② 三角贸易 盛行于15~19世纪以贩卖非洲黑奴为主的野蛮殖民活动 ③ 三民主义 其核心是民主主义,有两个重要原则: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 ④ 三大战役 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 A.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④ 3.某学者指出:“宋代以来尤其是(妇女社会地位)急转直下的时代”。导致宋代以来女性地
位“急转直下”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民族战争的影响 C.租佃关系普遍化 D.传统主流思想演变 4.《宋史》`载: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
河北,人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明代施耐庵在宋、元以来有关水浒故事的基础上,创作了《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讲述北宋以宋江等人由被迫落草、替天行道,直至受到朝廷招安、东征西讨的历程。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新型史料介入有助于厘清历史事实 B.古代史家扬善抑恶的传统影响历史解释 C.社会主流思想影响大众的历史认知
D.不同的史家对同一历史现象有不同理解
5.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里描写崔莺莺遇到张生时回头偷看一眼。而明末金圣叹改编《西
厢记》时,便删掉了崔莺莺这一动作。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王实甫未受儒家思想影响 B.明代理学居于统治地位 C.明代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D.王实甫倡导个性解放
6.宋室南渡之后,内忧外患的政治局势加强了文人士大夫的“庙堂”情怀,使他们的忠君
爱国意识及社会责任意识在文学创作中表现为一种强烈的“义理”倾向。这一文学特色 A.反映宋代加强君主专制集权统治 B.推动理学确立官方哲学地位 C.表明文学创作深受传统思想影响 D.体现了市民阶层的政治需求 7.唐宋很多皇帝各种宗教都提倡。如唐玄宗亲自对《孝经》、《金刚经》和《道德经》三部
书进行注释,并将注本颁行天下;南宋孝宗的《三教论》说:“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上述现象说明
A.儒学已经丧失其正统地位 B.理学的社会基础薄弱
1 / 6
C.三教合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D.统治者注重宗教的实用功能
8.明末清初大儒吕留良(1629—1683)在阐发《春秋》大义时特别强调“华夷之分大于君臣
之义”、“人与狄夷无君臣之分”的思想。下面解读合理的是
A.其主要目的是批判君主专制 B.其思想是对清朝统治合法性的质疑 C.其思想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D.“华夷之分”是狭隘民族主义的体现
9.义理之学和考据之学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诠释与流布的两种主要方式。义理之学注重从
思想理论角度阐发儒学。考据之学是对传世古文献的整理、考订与研究。乾隆嘉庆年间考据学盛极一时,嘉庆道光之际,义理之学崛起。影响这一学风变化的是 A.清朝思想控制逐渐放松 B.清朝社会危机日趋严峻 C.西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D.清朝洋务运动的开展
10.古希腊的服装是一块布的艺术。通过披挂或缠绕把一块布穿在身上,形成优美的垂褶,
如爱奥尼亚式希顿,公元前二世纪,由于数学方法黄金分割法的广泛应用,腰带位置上移,希顿变成高腰的设计。希顿的设计变化本质上反映了 A.人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B.追求自由精神 C.开放包容的政治文明 D.崇尚理性之美
11.19世纪末中国出现的维新思想与起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都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
用。两者在宣传自己思想策略上的相同点是
A.利用宗教反封建思想 B.通过文学革新推动思想解放 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D.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 12.“对于赎罪券的抨击,有如一粒火种落在火药桶里,立刻燃起燎原之火。农民和平民把
路德的反教会论纲当成是起义的信号。市民则到处传颂‘九十五条论纲’。人文主义者热烈欢呼,贵族甚至一部分诸候,希望由此打破罗马教会的控制。”材料表明德国宗教改革
A.导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B.斗争矛头直指封建制度 C.传播到广泛的社会层面 D.产生了众多的新教教派
13.康德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
须等待统治者对申诉的回应;而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对两人思想分歧认识正确的是 A.康德侧重于自由而卢梭更侧重于平等 B.康德反对人民主权而卢梭提倡人民主权 C.分歧主要是实现人民主权的途径 D.分歧根源在于两人阶级立场不同
14.1777年出版的《百科全书》由哲学家狄德罗、数学家达郎贝尔、博物学家布丰、政论
家卢梭和孟德斯鸠等共同参与编撰。他们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地整理,再以通俗的方式介绍给公众。这体现了
A.自然科学逐渐摆脱神学束缚 B.理论研究与技术应用的融合 C.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结合 D.科普教育与科学救国的统一 15.《物种起源》的出版使生物学发生了一场革命,这场革命如同马克思主义登上历史舞台
一样,使生物学从根本上摆脱了神学和唯物主义的束缚。这说明《物种起源》 A.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体系形成 B.首先提出生物进化观点 C.彻底颠覆了上帝的宗教地位 D.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16.19世纪末,中国留学教育兴起。政府谕令赴洋学习幼童“肄习西学仍兼讲中学,课以
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可见当时
A.留学目的专注于近代工业需要 B.留学教育仍受“中体西用”影响
2 / 6
C.教育内容注重中西文化的融合 D.留学生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主
17.五四时期,各色各样的主义蜂拥而入中国。从新实在论到尼采主义、国家主义,从先验
主义到英美经验主义、实验主义乃至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都曾化为众多中国人的言谈和文章。这一思想状况
A.得益于政治民主思想自由的氛围 B.反映了观念变革已是大势所趋 C.体现了国人自卑的病态文化心理 D.阻碍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18.魏源在《海国图志》主张“奏仿钦天监用西洋历官之例,行取弥利坚、佛兰西、葡萄亚
三国各遣头目一二人,赴粤司造船局,而择内地巧匠精兵以传习之”,“并延西洋陀师,司教行船演炮之法……工匠习其铸造,精兵习其驾驶攻击”。据此可知魏源 A.形成了系统学习西方的思想 B.是近代化运动实践的先驱 C.改变了贵华贱夷的传统观念 D.为洋务思想形成奠定基础 19 .《上清帝第四书》指出,“窃以为皇上筹自强之策,计万世之安,非变通旧法,无以为
治。……中国败弱之由,百弊丛积,皆由体制尊隔之故。”“夫以不更化则危亡之急如此,能更化则强盛之效如彼,言之岂不易哉?请以土耳其、日本言之。”这反映出康有为的主要意图是
A.论证以变法图自强的必要性 B.批判革命党人主张的荒谬性 C.阐述社会自然进化的必然性 D.把土耳其日本作为效法榜样 20.自宋之后到明清数百年间,人们提及王安石顶多说他的诗歌散文,对其变法却讳莫如深。
1908年,梁启超撰写《王安石传》,从此以后,王安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中无可争议的大改革家,其声望越来越高。这一变化表明
A.王安石变法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B.清末的执政理念出现重要变化 C.近代危局中求变意识的不断增强 D.著名学者能引领学术研究方向 21. 下图是马星驰在1918年所作的漫画。该漫画反映出
A.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虚伪 B.提倡民主促进思想解放的必要 C.民国初期议会民主迅速发展 D.官僚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反动
22.戴维·麦克莱伦说“毛(泽东)超出列宁关于专政只是一个革命阶级的专政的论断,他想
强调的是中国人民作为一个整体的革命性质。强调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使那些对于社会主义缺乏热情的农民感到满意。”据此可知,毛泽东的这一思想
A.明确了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 B.否定了列宁主义的政治原则 C.扩大了新中国民主政治基础 D.规定了农民阶级的领导地位 23.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写出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三篇文章,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这一时期
A.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逐渐探索出来 B.毛泽东系统论述了中国革命的特点
3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