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题库汇总

6.伤寒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A.肠出血 B.肠穿孔 C.中毒性肝炎 D.支气管炎 E.中毒性心肌炎

7.小儿伤寒特点不正确的是 A.发热以弛张型为多 B.胃肠道症状不明显 C.肝脾肿大较常见 D.易并发支气管炎 E.病死率较低

8.伤寒持续发热和毒血症症状主要是由什么所致? A.伤寒杆菌在局部繁殖,大量持续侵入血流。 B.迟发型变态反应。

C.伤寒杆菌释放的内毒素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 D.伤寒杆菌在血流中大量繁殖。

E.病灶中单核、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释放的内源性致热源。 9.肠出血及肠穿孔常出现在伤寒的哪期? A.潜伏期 B.初期 C.极期 D.缓解期 E.恢复期

10.典型伤寒的自然病程为 A.1-2周 B.2-3周 C.3-4周 D.4-5周 E.5-6周

11.伤寒确诊的实验室检查是 A.血培养 B.便培养 C.肥达反应

D.末梢血嗜酸细胞计数 E.末梢血白细胞分类计数

12. 女,22岁,持续发热10天,体温39-40℃。脉搏80次/分。腹胀大便稀, 每天2-3次,体检脾肋下2cm,肝

9

未及。血常规WBC3.1×10/L N50% L50% E(嗜酸性粒细胞)为0。病原治疗应选: A.氯霉素 B..青霉素 C.复方新诺明 D.庆大霉素

E.第三代喹诺酮类(伤寒) 13.下例哪一项说法正确?

A.伤寒、付伤寒甲.乙.丙没有共同菌体抗原 B. 伤寒、付伤寒甲没有共同菌体抗原 C.伤寒、付伤寒乙没有共同菌体抗原 D.伤寒、付伤寒丙没有共同菌体抗原 E.以上都不对

14.肥达反应阳性率最高的时期是

A.病前一周 B.病后一周 C.病后二周 D.病后三到四周 E.病后五周

15.可用于调查伤寒慢性带菌者的抗体是: A.H抗体 B.O抗体 C.A抗体 D.B抗体 E.Vi抗体

16.预仿伤寒的关健措施是: A.提高人群免疫力 B.切断传播途径 C.控制传达室染源 D.注射疫苗

E.饭前与便后洗手 17.伤寒的潜伏期为: A.2-3天 B.5-7天 C.7-23天 D.23-73天 E.30天

18.对伤寒接触者要进行医学观察: A.3天 B.7天 C.23天 D.73天 E.4天

19.唐××,女,48岁,因发热10天入院,病程中有听力下降, 伴腹胀便秘,入院体温:体温39.5℃,脉搏80

9

次/分,血压120/80mmHg,表情淡漠,胸前右见多个充血性皮疹,肝肋下约1.0cm,脾未及。血常规:WBC3.9×10/L,

9

中性粒细胞56%,淋巴细胞44%,血色素120g/L,血小板100×10/L,血清丙氨酸转氨酶125U/L,尿常规:蛋白质(±),请问最可能的诊断是: A. 钩端螺旋体病 B.疟疾 C.伤寒

D.病毒性肝炎 E.斑疹伤寒

20.女,27岁。持续发热16天,伴腹胀,便秘,查体:体温39.2 ℃,脉搏84次/分,肝肋下1cm,血象:WBC3.2

9

×10/L,N 0.62,L 0.38,经下治疗措施中哪项较为适宜* A.氯霉素加新期的明 B.氟哌酸加硫酸镁口服 C.SMZco加肛管排气

D.氧氟沙星加生理盐水低压灌肠 E.甲亚安青霉素加阿司匹林

二.填空

1.伤寒临床类型分为: 、 、 、 和 。

2.伤寒杆菌具有三种抗原,分别是 、 、 和 。

3.伤寒患者隔离标准是体温正常后 ,或每隔 做粪便培养1次,连续 阴性,可解除隔离。 4.伤寒接触者要进行医学观察 ,副伤寒为 。

三.名词解释 1.复发 2.再燃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一.选择题 A型题

1.造成流脑周期性流行的主要因素是: A.流性菌群的变迁 B.流性菌群毒力增加。

C.人群免疫力下降,新的易感者的积累。 D.流行菌群抗原性的变异。 E.气候周期性变化。

2.暴发型流脑败血症发病机制是: A.中毒性心肌炎。

B.外毒素引起的感染休克。

C.双侧肾上腺皮质出血,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衰退竭。 D.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休克。

E.内毒素引起的感染性休克,循环障碍。 3.治疗暴发型流脑(休克型)首选抗菌药物是: A.磺胺嘧啶。 B.青霉素

C.氨基苄青霉素 D.氯霉素 E.复方新诺明

4.普通型流脑发生皮肤瘀点的病理基础是: A.血管脆性增强

B.血小板减少,凝血因子消耗 C.DIC

D.细菌及内毒素引起的小血管栓塞性炎症 E.细菌外毒素引起小血管栓塞性炎症

5.脑膜炎双球菌感染以下列哪种形式最为多见: A.上呼吸道感染 B.出血点型感染 C.化脓性脑膜炎 D.败血症

E.无症状带菌状态

6.流脑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呼吸道传播 B.消化道传播 C.虫媒传播 D.接触传播 E.经血液传播

7.流脑病人出现昏迷,潮式呼吸,一侧瞳孔扩大,紧急处理为: A.静脉注射速尿

B.静脉注射20%甘露醇

C.静脉注射地塞米松 D.立即气管切开

E.使用呼吸机人工呼吸 8. 6岁,女孩。发热、头痛、呕吐一半天,于2月20日入院。 体检:急性病容,神志清楚,精神弱,血压10.7/8.0Pa

9

(80/60mmHg),颈有抵抗感,眼结膜、皮肤上有出血点及瘀斑,克氏征、布氏征均阴性。白细胞总数25×10/L,中性90%,淋巴10%,脑脊液微混,蛋白1.56g/L,WBC 0.9*10?/L,N 90%,L 10%,糖1.4mmol/L(25mg%),尿蛋白(+),诊断应考虑

A.流行性乙型脑炎 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C.流行性出血热 D.脑型疟疾 E.败血症

9.关于脑膜炎奈瑟菌不正确的是: A.又称脑膜炎球菌 B.为革兰阴性双球菌 C.该菌仅存在于人体

D.可在带菌者鼻咽部及患者血液、脑脊液和皮肤瘀点中发现 E.为兼性需氧菌

10.关于脑膜炎球菌错误的是:

A.在该菌群中,C群致病力最强,B群次之,Y群最弱 B.在体外生活力及抵抗力较强

C.营养要求高,常用巧克力色血平板

D.使用合适的培训基在5%~10%CO2,pH7.4~7.6时最易生长 E.对磺胺药耐药以C、B群最严重,A群亦在增加 11.确诊流脑最重要的依据是:

A.突起高热,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 B.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神志变化 C.皮肤黏膜出血点,脑膜刺激征

D.脑脊液检查呈颅压升高及化脓性改变 E.细菌学检查阳性

12.关于流脑的实验室检查,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多明显增高 B.脑脊液检查是明确诊断的重要方法

C.细菌学检查(包括涂片,细菌培养)是确诊的重要方法 D.血清免疫学检测特异性抗原或抗体,可协助确认 E.鲎溶解试验阴性时,对流脑有辅助诊断价值

13.暴发休克型流脑患者,瘀斑迅速扩大,并融合成片,对于此类患者的治疗,下列哪项是最具有针对性的措施: A.迅速扩充血容量 B.纠正酸中毒 C.血管活性药物

D.肝素抗凝治疗(DIC) E.输入新鲜血

14.4岁男孩,急起发热2天,体温40℃,剧烈头痛,呕吐多次, 体查:全身皮肤散在瘀斑,神志不清,谵妄,脑膜刺激征阳性,已按流脑治疗。根据以上资料,应属于该病的哪一型: A.普通型(脑膜脑炎期) B.暴发休克型 C.暴发脑膜脑炎型 D.暴发混合型 E.慢性败血症型

15.关于流脑的病理解剖错误的是:

A.主要病变在软脑膜、蛛网膜

B.暴发型流脑膜脑炎型主要在脑实质 C.很少造成血管内皮损害 D.常见心肌炎和肺水肿

E.可造成颅底部粘连,出现相应症状

16.对青霉素皮试阴性的患者,流脑病原体治疗首选: A.红霉素静脉滴注 B.氯霉素静脉滴注

C.磺胺药(SMZCO)静脉滴注 D.大剂量青霉素静脉滴注 E.小剂量青霉素静脉滴注

17.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皮疹最多见为: A.玫瑰色斑 B.瘀点瘀班 C.单纯疱疹 D.脓疱疹 E.斑丘疹

二.填空题

1.暴发型流脑休克型病因治疗首选 。

2.在流脑败血症期最具有特征性的表现是 。

3.暴发休克性流脑,在纠正血容量及酸中毒的基础上,如休克仍无明显好转,应考虑选用 。 4.暴发性流脑脑膜脑炎型为减轻脑水肿及防止脑疝,提高存活率,关键的治疗是 。 5.流脑病原治疗的原则是 。

6.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治疗流脑适用于 。

7.流脑败血症期的主要病变部位是 。脑膜炎期的主要病变部位在 。暴发型脑膜脑炎型病变主要在 。

8.流脑的传染源是 。最重要的传染源是 ,引起流行的是 群。非流行期间最多的带菌菌群是 群。

9.对流脑密切接触者可用 做药物预防。

10.脑膜炎双球菌可存在于患者的 、 、 和 。 1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细菌培养多采用 和 标本。 12.流脑患者应实行 隔离。

13.对流脑患者采集标本送检时应注意 。

霍 乱

一.选择题 A型题

1.从吐泻物中培养霍乱菌,常用的培养基是 A.高盐培养基 B.肉汤培养基

C.碱性蛋白胨培养基 D.SS培养基

E.伊红美蓝培养基

2.霍乱流行的重要传播途径为 A.食物传播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