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第一学期《自然辩证法》期末复习思考题
1.试述当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三种形态的主要内容和特征,并阐述其对你的启示意义。 系统自然观是人们以系统科学为基础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规律的认识,它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在现代发展的一种形态。系统自然观揭示了自然界的存在方式和演化的机制,标志着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产生了一个飞跃。 (1) 系统自然观
内容:1)自然界不仅存在着,而且演化着2)自然系统是确定性和随机性的统一3)自然系统是简单性和复杂性的统一4)自然系统是线性与非线性的统一。5)自然界是一个系统
特点:(1)自然界是一个系统。系统是由若干具有特定属性的组成元素经过特定联系而构成的、与周围环境相互联系的、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的整体(2)系统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其一,整体与部分相互依赖。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整体不能脱离部分而独立存在。其二,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其具体表现在:整体大于部分之和。(3)系统具有层次结构。 (2) 人工自然观
内容:a人工采取的自然;b人工控制的自然;c人工改造的自然;d人工创建的自然。 特点:人工自然观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其与天然自然的如下关系上:a从概念上看,天然自然是不依赖于人类而存在的自然界;b从起源上看,先有天然自然,后有人工自然;c从性质和规律上看,天然自然只有自然属性,人工自然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d从主客体的关系上看,天然自然是是相对于人类(主体)的“第一客体”,它决定着主体的意识。人工自然是相对于人类(主体)的“第二客体”,它的解雇和功能都取决于人类的主体意识。人类是它们的共同主体,既取决于第一客体又决定着第二客体。e从演化的速度上看,天然自然除了微观物质的演化速度较快以外,宏观和宇观物质的演化速度一般都比较慢。人工自然除了一些领域中的演化速度比较慢,绝大部分领域中物质的演化速度比较快。 (3) 生态自然观
就是要把生态系统看成一个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组成的共同体,主张把人从自然的征服者改变成生态系统的普通要素,人类和大自然其他构成者在生态上是平等的;人与自然要协调发展、共同进化。
内容:1)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界。2)自然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3)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相统一。4)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具有整体性、公平性和正义性等特点。5)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特点:1.生态自然观倡导人人平等;2. 生态自然观坚持整体性的思想,就是要把生态系统看成一个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组成的共同体;3.人类和大自然其他构成者在生态上是平等的;4.人与自然要协调发展、共同进化。
启示意义:
马克思自然理论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全面辩证的论述了人、自然与社会关系,人在与自然的关系中要达到“两个和解”即人与自然及人类自身的和解。由此使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及冲突得到解决,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内在的统一。随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马克思自然理论的内容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源泉,其对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马克思自然理论为我带来的当代启示如下:
(1)企业环境污染的治理须以马克思自然理论为支撑,企业的发展要正确处理好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企业环境污染的治理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与完善,实现人与自然的合一,企业环境污染治理需要构建一个企业、社会与政府的多方协作平台。
(2)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大力发展科技,建立循环持续的生产方式,政府在治理企业污染时转变“官本位”思想,向现代新型服务型政府转变,国家应坚持环境保护作为长期的基本国策并增强其贯彻力度。
2、试分析科学技术的发展动力有哪些?它们是如何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3版答案)
课件:社会需求是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技术目的和技术手段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科学发展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1)社会需求是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
“需要”包括多个方面,有物质需要、精神需要,自己的需要、他人的需要或社会的需要,需要的产生是由矛盾引起的,其中最为基本的是人和社会自然的矛盾。 (2)技术目的和技术手段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
技术目的,就是在技术实践过程中在观念上预先建立的技术结果的主观形象,是技术实践的内在要求,影响并贯穿于技术实践的全过程。技术手段即实现技术目的的中介因素,包括实现技术目的的工具和用工具的形式。目的与手段是人工自然内部矛盾。 (3)科学发展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西方在近代工业革命以前,科学与技术基本上处于分离状态,从19世纪第二次技术革命至今,科学走到了技术前面,成为技术发展的理论向导。当今社会的发展,日益形成了“科学—技术—工程—生产—产业—经济—社会—环境”一体化的双向交叉过程,其中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已成为核心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是人化自然与人工自然的矛盾。
(1)理论与科学实践之间的矛盾
其一,如果原有的理论观点是错误的,人们通过实验研究,弄清了自然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创立正确的理论代替原来错误的理论。
其二,如果原有理论不能全面阐述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人们可以根据新的实验发现,概括出更为全面的科学理论代替片面的理论。
其三,如果原有理论只适用于一定范围的现象,就必须在新的实验基础上创立普遍性规律。
(2)科学创新和科学继承之间的矛盾
科学具有连续性、继承性的特点,同时也具有间断性、创新性的特点。它会在原有的科学基础上,产生新的科学发明、发现以及新的理论、方法等。科学继承与科学创新,二者相互联系、辩证统一,之间的矛盾推动科学技术发展。
(3)科学理论内部的矛盾
科学理论之间的矛盾一是可以改进与完善原来的科学理论。另一方面是提出并创立新的科学理论,推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4)不同学派或不同学术观点之间的矛盾
不同理论、不同学派之间的相互争鸣,最终导致一种科学理论被其他理论代替。或者在争论之后,它们在更高层次上得到统一,综合而成一种新的科学理论。
如何推动发展:
第一、科学实验与科学理论对科学发展的促进
(1)科学实验是科学理论建立的直接来源。科学发现的获得,科学理论的建立,离不开科学实验;
(2)科学理论又是科学实验的先导。没有理论或者科学假说指导的实验,几乎不可能。
(3)科学实验与科学理论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推动科学认识由低级到高级发展,呈现一种相互引导、交互上升的过程。
在认识论的意义上讲,科学研究工作中要兼顾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并注意到二者的不平衡性,从而更有利于科学探索。
第二、科学的分化与综合
科学的发展是一个学科不断分化和不断综合的过程,它们相互对立、相互结合和相互转化,构成科学自身的内部矛盾运动,是科学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
从认识论的意义上讲,在科学工作中要充分注意到学科分化与综合的关系,一方面要有知识的专门化,不能只是大致上精通基本常识而缺乏特长;另一方面又要不局限于狭隘的专业领域,要充分注意到知识的综合性。
第三、科学的继承与创新
科学的发展还体现在科学的继承和创新这一矛盾的对立统一之中。自然科学总是不断通过创新而发展,但继承性也是科学知识的突出特点,正是由于继承性,科学才会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进步。在认识论的意义上,要辩证看待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即“继承要有重点,创新要有突破口”。
第四、不同学术论点的论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