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第四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B.物质流是循环的,能量流是单向的,信息流往往是双向的

C.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 D.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解析:有时适当延长食物链,可将能量更多流向人类,从而提高能量的利用率,C错误。 答案:C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河流受到轻微的污染,依然清澈保持原状属于恢复力稳定性 B.恢复力稳定性弱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一定强

C.适当增加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能增大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D.引入新物种到一个生态系统使生物种类增加从而增加了抵抗力稳定性 解析:河流受到轻微污染还能保持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北极苔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弱,恢复力稳定性也弱;适当增加各营养级生物种类,能使营养结构复杂,从而增加了抵抗力稳定性;引入新物种后可能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结构,使抵抗力稳定性下降。 答案:C

3.关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

B.利用性外激素扰乱某些动物雌雄交配,属于化学防治 C.蜜蜂跳舞属于行为信息

D.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和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解析:利用性外激素扰乱某些动物雌雄交配,属于生物防治,B项错误。 答案:B

4.利用泥浆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染土壤,原理是将污染土壤用水调成泥浆状,同

时加入部分营养物质和菌种等,在有氧条件下剧烈搅拌,使污染物快速分解。由此推知,该反应器( ) A.能够实现物质循环 B.主要处理有机污染 C.可看作一个小型生态系统

D.存在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

解析:根据题意,该菌种是需氧型微生物,“同时加入部分营养物质”又说明它不是自养型微生物。该反应器没有生产者,不可看作一个小型生态系统,也就无法实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该微生物主要处理有机污染。 答案:B

5.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A、B、C代表生态系统成分,数字表示碳的流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生产者、B、C、A构成了两条食物链 B.①②⑥⑦为CO2形式,③④⑤为有机物形式 C.③④⑤⑥⑦之和等于生产者同化的碳的总量 D.经③流向B的碳全部储存于B体内的有机物中

解析:题图中A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B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食物链中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A说法错误;图中的②、⑥、⑦表示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①表示生产者固定的二氧化碳,③、④、⑤表示生物之间的有机物传递,B说法正确;⑤是消费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⑦是消费者的呼吸,都是③的一部分,⑥是④和⑤的一部分,C说法错误;生产者流向消费者的碳部分储存在B的有机物中,还有部分用于呼吸作用,D说法错误。 答案:B

6.(2016·扬州模拟)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甲、乙和丙、丁、戊所对应方框各代表一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甲、乙和丙、戊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 B.戊是分解者,但不一定是微生物

C.图中存在竞争关系的有乙1和丙1、乙2和丙2 D.丁的含量增加将导致臭氧层被破坏

解析:由图可知,甲为生产者,乙和丙是消费者,戊是分解者,丁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由图可知丁的主要气体成分是CO2,CO2增加将导致温室效应,臭氧层被破坏主要与含氟的气体有关,D错误。 答案:D

7.表中表示某生态系统一年内CO2消耗量与释放量的情况,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甲(生产 乙(分解 丙(生产 丁(消费 者消耗 CO2量) CO2相对值 100 者CO2 者CO2 者CO2 释放量) 释放量) 释放量) 21 30 11.5 A.甲可以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乙释放CO2的方式不同于丙、丁

C.该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可能正在上升 D.表格体现了无机环境和群落之间的碳循环

解析:甲表示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固定的CO2量,即产生的有机物的量,可以表示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乙、丙、丁都通过呼吸作用释放CO2;表中CO2消耗量大于CO2释放量,说明该生态系统一年中有机物积累量增加,生物种类或数量增多,抵抗力稳定性可能正在上升;无机环境中的CO2通过甲进入群落,乙、丙、丁通过呼吸作用将CO2释放到无机环境,因此该表格可以表示无机环境和群落之间的碳循环。 答案:B

8.(2016·青岛模拟)如图1表示一个在人工白杨林中分层生活着的苔类、昆虫及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