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课后答案_下册完整版(黄廖版)培训讲学

精品文档

请说明理由。

这个是专门的语言现象 ,是这样的

“副+名”中的名不是所有名词都行的,有这么几种: 1 表代表性的人名词 很雷锋 2 表特殊的类属名词 很女人 很小市民 3 表特殊的时地名词 很巴黎 很中国 4 表抽象的名词 很青春

过去人们常常认为是名词“形容词化”了,但后来发现并非如此,因为这些名词在别的地方并没有这种用法。

这类名词都包含一种描述性语义特征。语法是根据时代进步而进步的,这样的词汇产生是人们的生活需求而决定,而且对于描述情况,语言表达很有帮助,简练语言,如“很学生”词,提到学生就会联想到书生气、刻苦等符合学生形象的词,但光用其中一个词来表达人物形象又不够丰满,具体,只好加以概述,反而达到言者达其声,闻者明其意的目的啦!

《现代汉语》第五章语法习题答案思考和练习三(148页) 一、划分汉语实词、虚词的依据是什么?

两者的不同主要是:实词意义比较实在,有词汇意义,能充当句法成分;虚词则相反,意义较虚,只有语法意义,不单独充当句法成分。 二、用“△”号把下面一段话里的虚词标出来,然后列一个虚词表,把它们的大类小类分别填在表里。(重复的可只写一个,并用数码表示重复的次数)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一个晴朗的△早晨,天空碧蓝碧蓝的△,不沾一丝云彩,一股带着△清凉和△花香的△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早起的△飞燕掠过小白杨树的△头顶,找食去了△。多嘴的△小麻雀刚睁开眼睛,就吵吵嚷嚷地△讨论早饭该吃什么。牵牛花、向日葵的△花瓣沾满了△露水,给刚刚升起的△太阳照耀得△闪闪发光,颜色变得△格外鲜艳了△。一只花喜鹊从△村子里飞来,她还没站稳脚跟,就对△小白杨树们说:“喂!小白杨树,村子里的△人们就要来修大路啦△。” 介词 给 从 对 连词 和

助词 结构助词 的(8) 地(2) 得(2) 动态助词 着(2) 了(沾满了)

语气词 的(碧蓝碧蓝的) 了(“……去了”“……鲜艳了”) 啦

三、下面各组句子里加着重号的词在词性上、作用上有没有不同?为什么?

① 这个人不会过●日子。 甲{ ② 我去过●上海。

例①“过”动词,在句子中作动语。例②“过”是动态助词,表示曾经有的经历。

③ 情况会一天天好起来的●。 乙{ ④ 他是一个修房子的●。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例③“的”是起强调、肯定作用的语气词。例④“的”是结构助词,放在“修房子”后边一起组成“的”字短语,这个“的”字不可缺少。 ⑤ 他近来很容易闹脾气了●。

丙 {⑥ 不必客气,我的确吃过了●。

例⑤“了”时语气词,表示陈述语气,肯定事情发生了变化。例⑥“了”兼有语气词和动态助词两种作用,既表动作完成,又表陈述语气,肯定事情已经实现了。

四、在下面句子里的空格处填上适当的结构助词,并说明理由。 ①问题彻底__解决了。

“彻底解决”是动词性偏正短语作谓语,“彻底”是状语,应填“地”。 ②彻底__解决问题时不容易的。

主语是动词短语,动词“解决”前的附加成分是状语,应填“地”。 ③ 问题解决__不彻底。

“解决”是中心语,“不彻底”是补语,应填“得”。 ④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__解决。

“解决”是宾语中心,“彻底”是定语,应填“的”。 ⑤ 他认为应当认真__研究。

“认真”是形容词作状语,后面应当填“地”。

五、下面两组里结构相似的句子意思是否相同? ① 我在北京住了3年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甲{ ② 我在北京住了3年了。

①表现现在已经不在北京住。②表示现在还在北京住着。 ③ 我只同他说过这个问题。 乙{ ④ 我同他只说过这个问题。

③表示“只同他说过”,没有同别人说。④表示“只说过这个问题”,没有说过别的问题。

六、“我跟他去过”这句话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请分别加上适当的词把不同的意思都固定下来,并说明各个意思中的“跟”的词性。 ① 我跟他都去过(“跟”是连词)

② 我曾经跟他去过(“跟”是介词) ③ 我跟着他去过(“跟”是动词)

七、改正下列病句,并说明理由。

①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粮食产量超过去年的12.5%。

“超过去年的12.5%”等语说比去年粮食产量的12.5%多,实际上还没有去年生产的粮食多,那就不时丰收年了。应将“的”去电,使“12.5%”成为超过量。

②这个山区的变化,对于我们都是非常了解的。

本句犯了主客颠倒的毛病。是我们理解山区的变化,不时山区变化了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解我们。应将“对于”移到句首,或在“我们”后边加上“来说”二字,让“对于我们来说”成为独立句。

③在改善学生生活上,我们学校采取了一些措施。

在“在……上”中应该是名词性短语,而“改善学生生活”是动词性短语。该法又二:一是将“上”改为“方面”,一是在“生活”后边加上“的问题”。

④窗前有一个小菜园,中游苋菜、豆角、黄瓜和许多种蔬菜。 此句犯了种概念和类概念并列的毛病,“苋菜”、“豆角”和“黄瓜”各是蔬菜的一种,不能与“蔬菜”并列。应将“和”改为“等”或在“许多种”前加上“其他”二字。

⑤本校职工或学生出入校门要凭工作证和学生证。

“和”表示加合性并列,“或”表示选择性并列。职工只能凭工作证,学生只能凭学生证。因此,“和”应改为“或”。

⑥我代表学校向新同学致以亲切的慰问。

“慰问”为宾语中心语,“亲切”是其定语,因此应将“地”改为“的”。

⑦他深知过华人进入美国一旦触犯美国法规,除文化背景语言不通外,再加上财力不足,打起官司来必败无疑。

精品文档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