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第四版)期末复习要求及练习试题(附答案)

***

《统计学原理》(第四版)期末复习要求

第三部分

试题类型及规范解答举例

分,共 ( (

分) ) )

分,共

分)

一、判断题(把“√”或“×”填在题后的括号里。每题 1. 2.

统计一词包含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三种涵 。义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一致。

二、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将答案题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 ⒈ 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 )。

A. 数量特征和客观规律B. 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C. 数量关系和认识客体D. 数量关系和研究方法

2. 全面调查是对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都进行调查,下述调查属于全面调查的是(

)。

A. 对某种连续生产的产品质量进行调查 B. 某地区对工业企业设备进行普查 C. 对全国钢铁生产中的重点单位进行调查 D.

抽选部分地块进行农产量调查

三、多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二个及二个以上正确答案,并将答案字母序号填入题后括号内。每小题 共 分) 1. 国家统计的职能有(

A.

信息职能B. 咨询职能 C. 监督职能D. 决策职能 E. 协调职能 2. 设产品的单位成本(元)对产量(百件)的直线回程方归为

Y=76-1.85X ,这表示(

A. 产量每增加100 件,单位成本平均下降1.85 元 B. 产量每减少100 件,单位成本平均下降1.85 元 C. 产量与单位成本按相反方向动变 D. 产量与单位成本按相同方向动变

E.

当产量为 200 件时,单位成本为 72.3 元

四、简答题(每题

分,共

分)

1. 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有什么区别?

2. 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五、计算题(写出计算公式、计算过程,结果保留

2 位小数)

1. 某学校进行一次英语测验,为了解学生的考试情况,随机抽选部分学生进行调查,所得资料如下: 考试成绩60 以下 60— 70 70 — 80 80 — 90 90 90 — 100 学生人数

10

20

22

40 8

试以 95.45%的可靠性估计该校学生英语考试的平均成绩的范。围 ( 15 分)

2.

为研究产品销售额和销售利润之间的关系,某公司对所属7 家企业进行调查,设产品销售额为

X(万元),销售利润为 Y(万元)。对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和计算,其结果如下:

x=795

2

x

=72925

y

2

=1065

y

=121475

xy =93200

要求:( 1)计算销售额与销售利润之间的相关系数;

(2) 配合销售利润对销售额的直线回。程方归

( 分)

试题答案

***

分,

***

一、判断题(每题 3. √

2. ×

分,共 分)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 3. B

2. B

分,共 分)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 3. ABC 四、简答题(每题

分,共 分)

2. ACE 分,共 分)

3. 品质标志表明总体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其标志表现只能用文字来表示。品质标志本身不能直接汇总为统计指 标,只有对其标志表现所对应的单位进行汇总综合才能形成统计指标即总体单位总量;数量标志表明总体单位数量方面 的特征,其标志表现可用数值表示,即标志值。它们从不同方面体现出总体单位在具体时间、地点条件运果结的作。数 量标志值可直接汇总出数量指标。

4. 时期数列的各指标值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而时点数列的各指标值不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时期数列各指标值具 有可加性的特点,而时点数列的各指标值不能相加;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时期数列各指标值的大小与所包括的时期长 短有直接的关系,而时点数列各指标值的大小与时间间隔长短无直接关系。

五、计算题(无计算公式、计算过程的酌情扣分。共 3. ( 分)

2

分)

xf

7660

x

x

(x x) f

12944

76.6

11.377

f

100

f 100

11. 377

1.1377

100

n

x

t

x

2 1.1377 2..2754

该校学生考试的平均成绩的区间范围是:

x

x

X ≤ x

x

76.6 -2.2754 ≤

X ≤ 76.6 +2.2754

78.89

74.32 2. ( 分)

X ≤

( 1)计算相关系数:

n n

xy

x

y

2

2

0.96

2

x n y2 y

x

γ =0.96

,答题分析两变量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

(2)编制直线回归方程:

求解参数 a、b:

y

c

a bx

b

n n

xy x

2

x y x

2 85325

0 .88

97225

***

***

y

a

回归方程为:

x 1065

b

=

795

0.88

36.54 10

n y

c

n 10 x

36.54 0. 88

***

***

第四部分

一、简答题

例题分析

1 怎样区分如下概念:统计标志和标志表现、品质标志与质量指标?品质标志可否汇总为质量指标?

参考答案:标志是总体中各单位所共同具有的某特征或属性,即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和特征的名称。标志表现是 标志特征在各单位的具体表现,是标志的实际体现者。 现。

品质标志表明总体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其标志表现只能用文字来表现;质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相对 水平或工作质量的统计指标,它反映的是统计总体的综合数量特征,可用数值表示,具体表现为相对数和平均数。品质 标志本身不能直接汇总为统计指标,只有对其标志表现所对应的单位进行总计时才形成统计指标,但不是质量指标,而 是数量指标。

2.什么是普查?普查和全面统计报表都是全面调查,二者有何区别?说出你所知道的我国近十年来开展的普查的 名称(不少于 2 种)。

参考答案: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般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的全面调查。普查和全面统计报表 虽然都是全面调查,但二者是有区别的。普查属于不连续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是反映国情国力方面的基本统计资料。而 全面统计报表属于连续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是需要经常掌握的各种统计资料。全面统计报表需要经常填报,因此报表内 容固定,调查项目较少,而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调查,在调查时可以包括更多的单位,分组更细、调查项目更多。 因此,有些社会经济现象不可能也不需要进行经常调查,但又需要掌握比较全面、详细的资料,这就可以通过普查来解 决。普查花费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不宜经常组织,因此取得经常性的统计资料还需靠全面统计报表。我国近十年 进行的普查有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基本单位普查、全国经济普查、第二次农业普查等。

3. 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的关系如何?

参考答案:调查对象是应搜集其资料的许多单位的总体;调查单位是构成调查对象的每一个单位,它是进行登记的标 志的承担者;报告单位也叫填报单位,它是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一般是基层企事业组织。

调查对象与调查单位的关系是总体与个体的关系。调查对象是由调查目的决定的,是应搜集其资料的许多单位的总 体;调查单位也就是总体单位,是调查对象下所包含的具体单位。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的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调 查目的的不同二者可以互相变换。

报告单位也称填报单位,也是调查对象的组成要素。它是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一般是基层企事业组织。

调查单位是调查资料的直接承担者,报告单位是调查资料的提交者,二者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如工业企业生产 经营情况调查,每一个工业企业既是调查单位,又是报告单位;工业企业职工收入状况调查,每一个职工是调查单位, 每一个工业企业是报告单位。

4. 变量分组为何分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它们的应用条件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单项式分组就是以一个变量值为一组,组距式分组是以变量值变化的一个区间为一组。变量有离散变量 和连续变量两种,离散变量可一一列举,而连续变量是连续不断,相邻两值之间可作无限分割。所以,离散型变量如果 变动幅度小,采用单项式分组,如果变动幅度大,变量值个数多,则用组距式分组。而连续型变量由于无法逐一列举其 数值,其分组只能是组距式分组。

答题分析:本题要根据变量值的特征来回答由于变量取值的连续性不同,分组时要区别对待,分别采用单项式或组 距式分组形式,以免分组时出现总体单位在各组的重复或遗漏。

5.简单说明结构相对指标和比例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的区别并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结构相对指标是以总体总量为比较标准,计算各组总量占总体总量的比重,来反映总体内部组成情况的 综合指标。如:各工种的工人占全部工人的比重

。比例相对指标是总体不同部分数量对比的相对数,用以分析总体范围

例如:学生的“成绩”是标志,而成绩为“

90”分,则是标志表

内各个局部之间比例关系和协调平衡状况。如:轻重工业比例。

强度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指标的含义不同。强度相对指标说明的是某一现象在另一现 象中发展的强度、密度或普遍程度;而平均指标说明的是现象发展的一般水平,计算方法不同。强度相对指标与平均指 标,虽然都是两个有联系的总量指标之比,但是,强度相对指标分子与分母的联系,只表现为一种经济关系,而平均指 标分子与分母的联系是一种内在的联系,即分子是分母(总体单位)所具有的标志,对比结果是对总体各单位某一标志 值的平均。

***

***

4. 在什么情况下,应用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结果是一致的?

参考答案:在分组数列的条件下,当各组标志值出现的次数或各组次数所占比重均相等时,权数就失去了权衡轻重

的作用,这时用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的结果与用简单算术平均数计算的结果相同。 7 .简述抽样推断概念及特点

参考答案:抽样推断是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样本的实际资料计算样本指标,并据以推算总体相应数量特征的 统计分析方法。特点: (1)是由部分推算整体的一种认识方法论; 方法;(4)抽样推断的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

8.回归直线方程中待定参数

(2)建立在随机取样的基础上; (3)运用概率估计的

a、b的含义是什么?

b 代表自变量增加一个单位时因变量的平均

参考答案:参数 a 代表直线的起点值,在数学上称为直线的纵轴截距, 增加值,数学上称为斜率,也称回归系数。

9.简述统计指数的作用及分类 参考答案:

作用: 1.综合反映复杂现象总体数量上的变动状态;

2 .分析现象总体变动中受各个因素变动的影响程度; 3.利

用连续编制的指数数列,对复杂现象总体长时间发展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分类: 1.按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2.按所表明的指标性质的不同,分为数量指标指数

和质量指标指数; 3 .按所采用基期的不同,分为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4.

什么是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 ?二者相比较有什么特点 ?

参考答案:在动态数列中,每一指标反映的是某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发展过程的总量,则该动态数列称时期数列。

基本特点是:(1)数列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 (2)数列中各个指标的数值可以相加; (3)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大小 与所包括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

在动态数列中,每一指标值反映的是现象在某一时刻内发展状态的总量,则该动态数列称时点数列。

基本特点是:(1)数列不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 (2)数列中各个指标的数值不可以相加; (3)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 大小与所包括时期长短没有直接关系。

五、计算题

1.某班 40 名学生某课程成绩分别为 : 65 87 86 83 87 88 74 71 72 62 73 82 97 55 81 45 79 76 95 79 77 60 100 64 75 71 74 87 88 95

62 52 85 81 77 76 72 64 70 85

按学校规定: 60 分以下为不及格 ,60 ─70 分为及格 ,70 ─80 分为中 ,80 ─90 分为良 ,90 ─100 分为优。 要求:

(1) 将学生的考核成绩分组并编制一张考核成绩次数分配表; (2)指出分组标志及类型及采用的分组方法;

(3)计算本班学生的考核平均成绩并分析本班学生考核情况。 参考答案: (1)

(2)分组标志为 \成绩 \其类

量分组中的开放组距式分组

(3) 平均成绩:

60-70

全班总成绩 ,即 平均成绩 =

全班总人数

80-90 90-100 合

12 4 40

30 10 100

70-80

6 15

15 37.5

, 组限

60 分以下

3

7.5

人数

频率(%)

表示方法是重叠组限;

型为\数量标志 \;分组方法为: 变

***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