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传动综合题 一.填空
1.液压传动是以( )为传动介质,利用液体的( )来实现运动和动力传递的一种传动方式。
2.液压传动必须在( )进行,依靠液体的( )来传递动力,依靠( )来传递运动。
3.液压传动系统由( )、( )、( )、( )和( )五部分组成。
4.在液压传动中,液压泵是( )元件,它将输入的( )能转换成( )能,向系统提供动力。
5.在液压传动中,液压缸是( )元件, 它将输入的( )能转换成( )能。 6.各种控制阀用以控制液压系统所需要的( )、( )和( ),以保证执行元件实现各种不同的工作要求。 7. 选择液压油时,主要考虑油的( )。(选项:成分、密度、粘度、可压缩性)
8. 液压系统的工作压力取决于( )。当液压缸的有效面积一定时,活塞的运动速度取决于( )。
9.容积式液压泵的工作原理是:容积增大时实现( ) ,容积减小时实现( )。 10.液压泵按结构不同分为( )、( )和( )三种,叶片泵按转子每转一转,每个密封容积吸、压油次数的不同分为( )式和( )式两种,液压泵按排量是否可调分为( )和( )两种;其中( )和( )能做成变量泵;( )和( )只能做成定量泵。
11.轴向柱塞泵是通过改变( )实现变量的,单作用式叶片泵是通过改变( )实现变量的。
12.容积式液压泵的工作原理是:容积增大时实现( ) ,容积减小时实现( )。
13.液压泵或液压马达的功率损失有( )损失和( )损失两种;其中( )损失是指泵或马达在转矩上的损失,其大小用( )表示;
( )损失是指泵或马达在流量上的损失,其大小用( )表示。 14.对于差动液压缸,若使其往返速度相等,则活塞面积应为活塞杆面积的
( )。
15.当工作行程较长时,采用( ) 缸较合适。
16.在液压缸中,为了减少活塞在终端的冲击,应采取( )措施。 17.液压系统中常见的溢流阀按结构分有( )和( )两种。前者一般用于( ),后者一般用于( )。
18.压力继电器是一种能将( )转换为( )的能量装置。 19.油箱的作用是( )、( )和( )。
20.按滤芯材料和结构形式不同,过滤器有( )、( )、( )和( )几种形式。 21.蓄能器按照结构可分为( )和( )蓄能器。 二.判断
1.液压传动与机械、电气传动相配合时, 易实现较复杂的自动工作循环。 ( ) 2.液压传动系统适宜在传动比要求严格的场合采用。 ( )3. 作用于活塞上的推力越大,活塞运动的速度就越快。 ( )
4.节流阀和调速阀分别用于节流和调速,属于不同类型的阀。 ( ) 5.背压阀是一种特殊的阀,不可用其它阀代替。 ( )
6.单向阀不只是作为单向阀使用,在不同的场合,可以有不同的用途。 ( ) 三.选择题
1. ( )管接头适用于中、低压场合。
A 扩口式 B 焊接式 C卡套式 2.为使液压系统油液保持清洁,应采用( )。 A 带盖的油箱 B 净化过的油液 C过滤器 3.有相对运动的元件一般采用( )连接。 A 钢管 B 铜管 C 软管
4.在用节流阀的旁油路节流调速回路中,其液压缸速度( )。
A.随负载增大而增加 B.随负载减少而增加 C. 不随负载变化 5.( )节流调速回路可承受负值负载。 A.进油路 B.回油路 C.旁油路
6.顺序动作回路可用( )来实现。 A.减压阀 B.溢流阀 C. 顺序阀 7.要实现快速运动可采用( )回路。
A.差动连接 B.调速阀调速 C.大流量泵供油
8.为使减压回路可靠地工作,其最高调整压力应( )系统压力。 A.大于 B.小于 C. 等于 四.简答题
1. 静压力传递原理是什么?
2.液压泵完成吸油和压油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3.什么是三位换向阀的“中位机能”?有哪些常用的中位机能?中位机能的作用如何? 3.如图7-37所示液压系统,液压缸活塞面积A1=A2=100cm,缸Ⅰ运动时负载FL=35000N,缸Ⅱ运动时负载
为零。不计压力损失,溢流阀、顺序阀和减压阀的调定压力分别为4MPa、3MPa 、2MPa。求出下列三种工况下A、 B、 C 处的压力: (1)液压泵启动后,两换向阀处于中位;
(2)1YA 通电,液压缸Ⅰ活塞运动时及运动到终点时;
(3)1YA 断电,2YA 通电,液压缸Ⅱ活塞运动时及活塞杆碰到挡块时。
五.计算题
1. 某液压泵的输出压力为5MPa,排量为10mL/r,机械效率为0.95,容积效率为0.9,当转速为1200r/min时,试求泵的输出功率和驱动泵的电动机功率各为多少?
2.如图4-13所示,两个结构相同的液压缸串联,无杆腔的面积A1=100×10-4 m2,有杆腔的面积A2=80×10-4 m2,缸1的输入压力p1=0.9 MPa,输入流量q1=12L/min,不计泄漏和损失,求:
1) 两缸承受相同负载时,该负载的数值及两缸的运动速度。 2) 缸2的输入压力是缸1的一半时,两缸各能承受多少负载。 3) 缸1不承受负载时,缸2能承受多少负载。 图
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