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业引入地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物流业引入地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性

作者:刘宝学 纪 雯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学术版 》2008年第06期

摘要:目前,我国物流现代化水平不高,整体效益较差,应用信息技术提升我国物流竞争力是改善其高成本、低效益的主要途径。本文主要探讨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处理空间数据的能力,再结合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探讨一种基于GIS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关键词:物流业 地理信息系统(GIS) 融合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优化物流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1、信息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服务效率,带来巨大经济效益,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可以减少服务时间,提高运作效率。调查表明,仓储业务信息化可以显著减少确定产品及其所在位置的时间,优化在仓库内的行走路线,提供灵活有效的分拣方式,减少和避免重复单据录入工作,降低误差率。

2)增强企业的反应能力。常说20世纪80年代是拼生产、90年代是拼服务,那么21世纪拼的则是企业的反应能力,通过对信息的及时掌握,企业可以在几乎不延时的情况下迅速掌握客户的市场情况、为客户服务的情况,加快反应速度。

3)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掌握所有货位上的所有库存、所有仓储资源所处的状态和位置,所有的货物都是可得的,其准确率可达到99%以上,增加了产品和资源的可用性。

4)有利于增强信息的透明性,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性造成的管理人员背德行为。 5)有利于形成新的利润源泉。物流信息化建设,有助于实现储运商品的实时上网,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形成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的统一,从而为企业产生新的增值服务和创造新的利润源泉。

2、我国信息化基础和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表现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建成了基本完备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我国信息基础设施主要由网通、电信、联通等电信运营商进行投资建设,现在已经初步形成了运营商竞争合作的市场化运行体系。 2)大力推进信息化,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取得了进展,建立了一批尖端的数据库,资源共享能力和交互能力已经能达到企业的基本需求。

3)信息产业一直保持了较快的增速,到2004年末,信息产业增加值达到800亿元,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了6.6%,信息市场快速发展壮大。 4)信息化人才培养取得一定成效,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5)信息化法规、标准建设日趋完善。

二、GIS在物流分析中的应用

基于GIS物流系统是集GIS、MIS、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应用,以下仅就系统中构建基于GIS物流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展开讨论。

1、电子地图模块 作为物流管理系统的重要部分,电子地图将各种数据信息存储为一系列不同层次的数据,按照地理特征联系起来以模拟现实世界。

2、路径节点生成模块 路径节点的生成主要用于物流业务的分解与联合,实现务流业务的系统化和高效率。由于计算最优路径的需要,电子地图必须含有不可见的路径层,而且事先生成有一定拓扑结构的节点。

3、车辆路线模型 车辆路线模型用于解决在一个起点、多个终点或者是多个起点、多个终点的货物运输问题中,如何降低作业成本,并保证服务质量是最终目标,包括决定使用多少车辆,每个车辆经过什么路线的问题。

4、设施定位模型 设施定位模型用来确定仓储中心、配送中心、销售中心等物流设施的最佳位置,其目的同样是为了提高服务质量,降低物流运营费用,从而使利润最大化。

5、网络分析模型 GIS包括许多解决网络物流问题的程序,这些程序可以用于解决诸如在特定的物流网点和某一路线的物流流量前提下寻求最有效的分配货物路径或提供服务路径问题,即物流分析中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网点布局问题。

6、分配集合模型 分配集合模型可以根据各个要素的相似点把同一层上的所有或部分要素分成几类,可以用于解决确定生产范围、运输范围、销售市场范围、服务范围等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采用 GIS建立的物流管理系统主要的特点

在GIS的可视化环境中对企业的物流进行可视化、实时动态管理。这种动态包含时间动态和空间动态。时间动态是和传统方式相比,所有的数据都可以实时备份和更新。在数据库中包括两种数据类型:原型与次生型。前者包括了企业运行过程中产生数据、企业的生产布局、各个工作岗位需求物料、客户分布资料等。而后者是指经过分析处理得到的数据,如企业资源调度、生产计划、岗位工作情况等,这些数据为公司的管理与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更新原数据库数据的同时也更新次生数据库中的数据。空间动态是指GIS的地图或空间图形的显示和分析能力,查询、修改、增删数据均可以以空间位置为基础,通过专用模块计算,利用专门的图形模块,建立一个动态管理的工作环境。即可以充分表现每个物流网点的每一个交易的变化情况,又能直观地对数据库进行操作,还可以根据各种计算模式对管理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这些地图和图形显示、各种数据库、模式并不是单调地组装在一起,而主要是为操作人员和管理者提供了各种可以应用的数据、模式和表达方式。这样,通过结合GIS的分析,可以在现有数据的基础上得到新的信息,对不同的方案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四、物流与地理信息系统整合的必要性

现代物流虽然以较快的速度发展,但仍存在许多不足和严重的问题:首先是管理理念落后,缺少发展现代物流的内在需求和动力;其次是企业资源分散,利用率低,且服务内容不完善,导致竞争力差;三是缺乏科学的企业发展规划,投资决策存有很大的盲目性;四是信息化、标准化水平低,技术落后;五是缺乏物流人才,管理与作业水平不高;六是市场经济秩序不健全,企业诚信体系不健全;七是国家基础信息建设有待改善。诸多的问题有待我们解决,加强国内的研发力度的同时,瞩目国际技术与管理的发展尤为重要。

利用GIS对空间和属性数据采集、输入、编辑、存储、管理、空间分析、查询、输出和显示功能,按照特征的关联,将多方面的数据以不同层次联系构成现实世界模型,在此模型上使用空间查询和空间分析进行管理,并通过空间信息模拟和分析软件包进行空间信息的加工、再生,为空间辅助决策分析打下基础。由于物流对地理空间有较大的依赖性,采用GIS技术建立企业的物流管理系统可以实现企业物流的可视化、实时动态管理,从而为系统用户进行预测、监测、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物流系统的目的在于以速度、安全、可靠和低费的原则,即以最少的费用提供最好的物流服务。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