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高考AB卷 专题13 生物的进化

专题13 生物的进化

A卷 全国卷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及基因频率的计算

(2015·课标卷Ⅰ,32)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为________。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为________,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

(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Aa和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________。

解析 (1)由题干可知种群中只有Aa一种基因型个体,因此种群中A∶a比例是1∶1,产生11111的配子中A配子∶a配子=1∶1,配子随机结合,后代中基因型AA为×=、Aa为2××2242211111111

=、aa基因型为×=。A的基因频率为AA基因型频率+的Aa基因型频率=+×=222424221

。(2)该种群随机交配后,由于后代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说明AA基因型个体死亡。2

且Aa和aa两种基因型比例为2∶1,这时种群中产生的配子比例为A1/3、a2/3,依据遗传平衡定律,求得后代AA为1/9、Aa为4/9、aa为4/9,其中AA个体死亡,Aa和aa的比例为1∶1。

答案 (1)1∶1 1∶2∶1 0.5 (2)A基因纯合致死 1∶1

B卷 地方卷

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2016·北京卷,3)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

年雌豹。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 ) A.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 B.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 C.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 D.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

解析 由题意可知F区和T区的豹没有生殖隔离属于同一物种;T区和F区由于人类活动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两地区豹种群基因库存在差异,在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时,引入T区雌豹后,种群数量增加明显,表明其遗传衰退现象得到遏制,故其遗传多样性增加,A正确;B项强调的是后代性别比例,引入的T区豹会引起后代个体存活率产生差异,没有迹象表明其子代不同性别生存状况有差异,所以后代的性别比例并不会受影响,B错误;由于没有生殖隔离,两个区的豹仍属于同一物种,所以并未影响物种丰富度,C错误;由于T区豹的引入增加了F区豹基因多样性,所以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一定发生了改变,D错误。 答案 A

2.(2014·江苏,8)某医院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孕妇食用了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导致其体内大多数细菌突变 B.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 C.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增加了致病菌的耐药性 D.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导致耐药菌形成

解析 抗生素对细菌起选择作用,并非导致突变的因素,变异在前选择在后,A错误;细菌是否变异与是否接触过抗生素无关,B正确;病菌的耐药性与免疫球蛋白是否存在无关,C错误;耐药菌的形成是基因突变所致,与是否接种疫苗无关,D错误。 答案 B

3.(2014·四川理综,5)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B.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36或72条染色体 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

解析 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加倍,A错误;丙的染色体数为18条,用秋水仙素处理顶芽形成幼苗丁,并不是所有细胞的染色体都能加倍,在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不加倍的为36条染色体,加倍的为72条染色体,B正确;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仅为生物进化提供材料,而自然选择才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错误;地理隔离并非新物种形成的必经途径,生殖隔离才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D错误。 答案 B

4.(2013·海南生物,20)某地区共同生活着具有捕食关系的甲、乙两种动物,两者的个体数长期保持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物种的灭绝必然导致甲物种的灭绝,反之亦然 B.在长期进化中,甲、乙两物种必然互为选择因素 C.甲物种基因的突变必然导致乙物种基因的突变,反之亦然 D.甲、乙个体数的长期稳定说明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

解析 由题意知,甲、乙两种动物存在捕食关系,若捕食者仅有一种食物来源,则被捕食者灭绝,捕食者也会因缺少食物而灭绝;若捕食者有多种食物来源,则其中一种被捕食者灭绝不会导致捕食者灭绝;若捕食者灭绝,则被捕食者在一段时间内数量会增加。达到一定数量后会减少,最终在一定数量上维持平衡,A错误;在长期进化中,两者之间相互选择可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共同进化,B正确;两种群本身都可发生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两种群之间互不影响,C错误;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种群数量保持稳定不能说明基因频率未发生改变,D错误。 答案 B

5.(2013·天津理综,4)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原因是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一个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下表是对某市不同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

家蝇种群来源 甲地区 乙地区 丙地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敏感性纯合子/% 78 64 84 抗性杂合子/% 20 32 15 抗性纯合子/% 2 4 1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