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创新
大学生是现代事业发展的重要人才资源,是我国建设未来的希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直接关系到民族发展的兴旺,关乎国家的命运与前途。因此,国家领导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1]和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加强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与方针,同时重点强调,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最重要的基地,必须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素质接班人作为首要任务。国家早就将应该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作为高校教育的两个根本命题,怎样将任务尽早落实,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加强思考的问题。目前高校学生正处于国家转型的特殊时期,由于社会转型期的不稳定性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使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高校领导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结合我国社会建设需求、以人为本,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及方法的创新,探寻出一条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新策略,才能从根本上取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为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提供高素质人才。 一、高校学生思想现状及特点
人是社会中最活跃的一部分。高校应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培养,发展高素质人才,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帮助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实践活动[2]。
高校学生不同于其他已步入社会的群体,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学识及经历。大学生的思想、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有积极思想,也有消极思想,其价值观念多少都存在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通常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个人理想不明确。由于高校学生没有步入社会的经历,不了解现代社会的竞争实力,虽然了解个人理想对今后的人生意义,但是没有现实生活的实践,仍然对个人的理想没法确立。一些学生由于家庭及生活的影响,对人生具有一定的消极情绪,觉得生活压力很大,无法承受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压力,从而丧失了对人生的追求;觉得政治活动与自己无关,没有上进心,经常是以我行我素的态度,不愿从小事做起;对社会主义、马列主义、共产主义信念心存冷漠。多数学生只是在口头上讲要爱国爱社会主义,但是在实际行动中完全没有体现出来,不愿深入到基层开始工作。
第二,价值观存在偏差。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价值观呈现多样性的现象,西方国家文化及社会上的不良思想对高校学生影响极大,高校学生思想不成熟,同时辨别社会上的是非能力较差,对于价值观不能做到很好地把握,而随着近年来社会的发展,更多的学生出现崇洋媚外的思想,过多地看重个人利益,使我国传统价值观与个人利益并存。从而出现一批以自我为中心、毫无奉献精神、对社会主义思想较冷漠的学生。他们一直追求自我利益,以自我价值为中心,只在乎个人的得失。多数学生认为能做
到大公无私是不可能的行为,而损人利己更是不可取的,最好的行为是公私分明,做到利己而不损人,不愿吃苦,也不愿付出,对价值观保持错误的理解。
第三,缺乏社会公德心。社会公德应是每个公民自身应具备的良好道德行为,表明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高校大学生是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对社会公德应作以表率。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多数学生思想中存在着对现实及利益的矛盾,只顾自己的一己私欲。甚至有些学生不懂得怎样做人。在公共场合中行为粗鲁、大声喧哗、蔑视他人;在考试中存在作弊行为;个人生活行为不检点,对自己的物品珍惜,而不节约公共产品。自身行为与口头所倡导的文明社会具有不一致的现象。
上述在高校学生中存在的现象并不会一成不变。由于学生思想尚未成熟,学校通过改进教育内容及教育方法,对学生多加管教,能在很大程度上转变学生的思想品德,以课堂及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良好的心态面对世界。因此,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今,应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高校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辅导。 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改进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及高校学生的思想现状,使教育内容具有适合性、针对性、指导性及有效性。现今社会正处于经济、政治、利益结构的转型时期,促进了社会意识形态的多样性变化,在生活、思维与思想上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