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三坊七巷写文明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坊七巷走出来的人才影响着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进程。 2、知道三坊七巷拥有源远流长的人文景观。 教学重点:
知道三坊七巷这个地方走出了许多杰出的人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三坊七巷是福州市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向西三片称“坊”,向东七条称“巷”,自北而南依次为:“三坊”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此街区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三坊七巷-朱紫坊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市中心,总占地面积公顷,基本保留了唐宋的坊巷格局,保存较好的明清古建筑计159座,其中包括全国重点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
1、学生自学相互交流讨论: 三坊七巷处在哪里 南后街街景怎样 三坊七巷的建筑特点怎样 各坊巷的名称是什么 2、师生共同讨论结果。 3、师小结。
二、介绍“三坊七巷走出来的名人”。 三、介绍“南后街的书香”。
四、完成“连一连”、“做一做”和“说一说”的部分。 五、总结全文。 六、教学反思:
11、图书之府话建阳
教学目标:
1、知道图书之府建阳在宋代曾是全国三大刻书业中心之一。 2、了解建阳这个小城市为什么会成为全国印刷中心之一。 教学重点:
知道之府话建阳三大刻书业中心。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课文。
建阳刻书业从五代开始,历经宋、元、明、清,约有千年的历史。居民“以刀为锄,以版为田”。刻书作坊,栉次鳞比。尤其在南宋时期,朱熹与书坊刻书业的关系极为密切。在书林建立同文书院,利用“图书之府”的丰富资料进行学术研究,先后完成《近思录》、《资治通鉴纲目》、《程氏外书》、《伊洛渊源录》等重要着作。同时朱熹及其门人蔡元定、蔡沉、祝穆、真德秀等,从事着述活动,为建阳两坊提供大量书稿,如朱熹与蔡元定的《周易启蒙》,祝穆的《事文类聚》等等,也都推动了书坊印刷业的发展。正如理学家熊禾所说:“文公之文,如日丽天;书坊之书,犹水行地。”精辟地道出了两者之间相互依存与促进的 关系,因此南宋建阳书坊出现了一个鼎盛的黄金时期。建阳书坊出版的图书种类和数量之多,在全国亦属罕见,真是“建阳书籍满人间”
1、让学生自由学习课文,并说一说: 图书之府建阳位于哪里
为什么说图书之府是全国三大刻书业 建阳刻书作坊主要集中在哪里 2、师生共同完成讨论结果。 3、小结。
二、介绍“弥足珍贵的建本”的部分。 三、介绍“四堡雕版印刷”。
四、完成“写一写”和“做一做”的部分。 五、总结全文。 六、教学反思:
12、抗战文化铸名城
教学目标:
1、知道永安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下成为东南着名的抗战文化名城。 2、了解永安兴起抗战进步文化活动。 教学重点:
知道永安是抗战文化的名城。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抗战时期,作为福建省临时省会的永安,经济落后,生活水平低下,疟疾、鼠疫、霍乱肆虐,加之日本飞机的狂轰滥炸和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白色恐怖,对内迁永安的人来说,这些都是要面对的严重挑战。但是,永安的共产党人和进步文化人士克服了种种困难,兢兢业业,艰苦奋斗,创建了众多的出版社,坚持出版进步报纸、刊物和书籍,创作反映日军侵略罪行和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文艺作品,开展群众性歌咏活动和戏剧演出,抗战文化活动搞得轰轰烈烈,使永安成为我国东南的抗战文化中心而载入史册。他们在永安的进步文化阵地辛勤耕耘、倾注心血,是勇敢的拓荒者和坚强的斗士。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些抗日文化战士,不会忘记永安抗战文化活动的艰难岁月。
1、让学生自学课文,并说一说: 永安成为了哪里的三大抗战文化中心之一
(永安成为与重庆、桂林齐名三大抗战文化中心之一。) 为什么说永安是抗战文化的名城
(当时驻有39家出版社,有剧团10多个。) 2、学生互相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