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12003E,012003M 课程名称:微观经济学

英文名称:Micro-Economics 学 时:64 或48 学 分:4或3

适用专业:经济类或管理类各专业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

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微积分、线性代数

一、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全面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础原理、基本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了解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和微观经济主体的运行方式,认清市场机制和政府的作用及其局限性,为学习其它经济学专业课程及管理学专业课程奠定理论基础。使学生在掌握市场机制运行基本原理的前提下,逐渐提高分析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最终培养学生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辨证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创新思维。 本大纲适用于经济学和管理学两个不同的学科,针对各个学科的教学目的,力求在经济学科各专业的教学中,注重理论的深化,在管理学科各专业的教学中,注重理论的应用。这一目标将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二、课程主要内容

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产出定价和要素定价以及微观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三大部分。产出定价理论包括市场供求基本原理,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以及不同市场类型下单个厂商的决策;要素定价理论解释了西方微观经济学中的收入分配问题;微观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则主要介绍了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和一些相关的前沿知识。

三、基本教学要求

1.教学方法:

本课程要求能够全面、客观、准确和精炼地介绍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要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和主动作用,要在提高学生认识、研究、分析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和素质上下功夫;要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等方法为学生从事经济学理论研究或实际经济问题的研究提供分析工具和方法;要灵活运用现代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教学和网络等方式增强教学教学效果和教学的互动性。最终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 2.习题:

每章要求学生做课后习题,并进行课堂答疑。对于部分重要章节的内容安排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

3.成绩考核:

采用以下方式之一进行考试 A:开卷考试

B:闭卷考试,期末成绩占到70%,期中及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

四.要求先修课程:

微积分、线性代数、政治经济学

五.课时分配

章 次 教 学 内 容 课时安排(经济) 第一章 引论 3课时 第二章 需求与供给 7课时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7课时 第四章 生产论和成本论 9课时 第五章 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7课时 第六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8课时 第七章 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6课时 第八章 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 4课时 第九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6课时

习题与课堂讨论 7课时 课 时 合 计 64课时

课时安排(管理)

2课时 6课时 5课时 7课时 6课时 8课时 4课时 2课时 3课时 5课时 48课时

第一章 引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着重介绍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并扼要说明相关的基本范畴和概念,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概况,使同学们了解和掌握西方经济学这一理论体系的整体框架结构,掌握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思路和核心

教学重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稀缺性与经济学之间的关系,机会成本的概念及运用,边际分析方法及其运用。

教学难点:经济学的方法论,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现代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什么是经济学 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基本问题 (二)稀缺法则 (三)选择与经济学

(四)概述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边际分析法 二、均衡分析法

三、静态、比较静态和动态分析法 四、个量和总量分析法 五、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六、经济模型

第三节 现代经济学的演变和发展(★) 一、 重商主义时期 二、 古典经济学时 三、 庸俗经济学时期

四、 庸俗经济学后时期 第四节 微观经济学概述 一、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定及框架 第五节 为什么学习现代经济学 思考题:

1。你如何理解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请解释机会成本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3.请解释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并举例说明。

第二章 微观经济学的基础理论——需求与供给

教学目的和要求: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本章以消费品的市场价格决定为对象,对市场的运行机制进行总体的考查。通过学习掌握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了解基本概念,掌握弹性理论及其运用

教学重点:供给、需求的含义、均衡价格的形成、弹性理论的理解、局部均衡分析方法和弹性理论的应用、支持价格与限制价格。

教学难点:需求变动与需求量变动、供给变动与供给量变动,供求法则、需求价格弹性和总收益的关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需求原理 一、需求与需求价格 二、需求函数 三、需求规律 第二节 供给原理 一、供给与供给价格 二、供给函数 三、供给规律

第三节 均衡价格理论

一、均衡价格的形成及决定——静态分析

三、需求与供给的变化及其对均衡价格的影响——比较静态分析 第四节 弹性理论 一、弹性的一般含义 二、需求价格弹性

(一)需求价格弹性定义及计算方法 (二)需求价格弹性的类型

(三)需求价格弹性与厂商的销售收入 (四)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 三、需求的收入弹性 四、需求的交叉弹性 五、供给弹性

(一)供给价格弹性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二)供给价格弹性的类别

(三)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

第五节 均衡价格理论和弹性理论的应用 一、政府干预与价格控制 二、征税对价格的影响(★) 三、谷贱伤农及欧佩克与石油限产

第六节 蛛网模型 ——动态分析(★) 本章小结 思考题:

1. 你对一种商品的需求量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是不是越有钱,你对一种商品的购买量就会越大?

2. 考虑一下,市场上的产品价格是谁制定的?是卖者定的吗? 3. 请解释需求的价格弹性与厂商销售收入之间的关系。

4. 如果政府对一种商品实行最低限价,市场上会出现什么现象。 5. 谷贱伤农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举一个现实的例子。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从消费者行为出发来研究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并说明该曲线向石下方倾斜的主要理论原因,同时解决消费者如何购买商品使自己达到效用最大化。要求掌握消费理论的基本概念,掌握西方经济学家分析需求问题的两种方法:边际效用分析和无差异曲线分析

教学重点:边际效用分析法和无差异曲线分析法;消费者均衡的含义和条件;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教学难点: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基数效用理论与序数效用理论的比较;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效用论概述 一、欲望与效用

二、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

第二节 基数效用理论与消费者行为分析 一、边际效用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二、基数效用的消费者均衡分析 三、需求曲线的推导 四、消费者剩余

第三节 序数效用理论与消费者行为分析 一、关于偏好的假定

二、无差异曲线与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三、序数效用论与消费者均衡 四、消费者均衡的比较静态分析

(一)价格—消费曲线与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二)收入—消费曲线与恩格尔曲线 第四节 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一、价格总效应、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二、正常商品的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及需求曲线 三、低档商品的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及需求曲线

四、吉芬商品的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及需求曲线 第五节 不确定条件下的消费者行为(★) 一、不确定性与风险分析 二、消费者的风险偏好 三、降低风险的措施 本章小结 思考题:

1. 在日常生活中,作为必需品的水无疑比作为高档品的钻石重要的很多,可钻石的价格比水的价格高得多,你如何理解经济生活中的这一现象?

2. 我国许多大城市,由于水源不足,自来水供应紧张,请根据边际效用递减的原理,设计一种方案供政府来缓解或消除这个问题!

3. 免费发放给消费者一定量实物(如食物)与发给消费者按市场价格计算的这些实物折算的现金,请用无差异曲线来解释一下哪种方法给消费者带来更高的效用。 4. 面对金融危机我们该做怎样的理性消费者?

第四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和成本理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从生产者行为出发说明合乎理性的生产者如何有效地组织生产,他们的生产成本和收益如何随着投入品的价格计及产量水平变化而变化。要求从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角度考查生产者行为。

教学重点:企业的目标;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合理投入区域的形成;要素的最佳配置;规模报酬;成本的含义;短期成本之间的关系; 成本和产量之间的关系;长期平均成本的含义、形成及影响长期平均成本的因素。

教学难点: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理解;产量最大化与成本最小化;成本函数与生产函数的关系;长期平均成本的形成。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厂商目标及企业本质 第二节 生产理论 一、生产函数(★) 二、短期生产理论

(一)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二)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三)生产的三个阶段与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 三、长期生产理论 (一)等产量线

(二)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及生产的经济区域 (三)生产要素的最优投入组合 (四)扩张线 四、规模报酬 第三节 成本理论

一、成本的内涵及成本分类 二、短期成本理论

(一)短期成本曲线及相互关系

1、短期边际成本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