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氟环唑·噻呋酰胺悬浮剂防治水稻稻曲病试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0%氟环唑·噻呋酰胺悬浮剂防治水稻稻曲病试验

作者:卢玉山 史伯洪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第24期

摘要 开展30%氟环唑·噻呋酰胺悬浮剂防治水稻稻曲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0%氟环唑·噻呋酰胺悬浮剂对水稻稻曲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使用30%氟环唑·噻呋酰胺悬浮剂150~450 mL/hm2于水稻破口前7~10 d和破口期各喷雾防治1次,药后22 d防效为74.64%~89.23%,与对照药剂125 g/L氟环唑悬浮剂600 mL/hm2防效(90.47%)基本相当,明显高于对照药剂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264 mL/hm2防效(45.22%),能有效控制水稻稻曲病的发生危害,可以推荐使用。

关键词 氟环唑;噻呋酰胺;稻曲病;防效

中图分类号 S435.111.4;S48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4-0143-01 稻曲病是仙游县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一般中稻重于晚稻、晚稻重于早稻,在感病品种如甬优9号、天优3301、宜优99等组合上发病较严重。氟环唑和噻呋酰胺分别是三唑类和酰胺类广谱杀菌剂,在水稻上应用时均表现出很好的内吸性和长效性,对水稻稻曲病和纹枯病均有较好的防效,而前者对稻曲病效果较好,后者对纹枯病效果更佳[1-5],但两者的复配制剂尚未见在水稻上应用的报道。为了研究30%氟环唑·噻呋酰胺悬浮剂田间防治水稻稻曲病的效果及其配套技术,笔者于2013年9月对其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仙游县游洋镇梧椿村九组、往年稻曲病发生较重的中稻田进行。试验地海拔450 m,气温比仙游县气象局低2~3 ℃;灰黄泥土,土质中等,排灌条件较好。品种为甬优9号,生育期约160 d,4月28日播种,6月7日插秧,种植丛数约14.25万丛/hm2。第1次施药时水稻生育期为幼穗分化6期,第2次施药时水稻生育期为破口期,长势较好。稻曲病中等偏重发生。 1.2 供试药剂

试验药剂:30%氟环唑·噻呋酰胺悬浮剂(陕西汤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对照药剂:125 g/L氟环唑悬浮剂(巴斯夫欧洲公司(PD20070365)生产),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日本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PD20070127)生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30%氟环唑·噻呋酰胺悬浮剂150 mL/hm2(A)、300 mL/hm2(B)、450 mL/hm2(C),125 g/L氟环唑悬浮剂600 mL/hm2(D),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264 mL/hm2(E)和清水对照(CK)。4次重复,共24个小区,小区面积20 m2,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间筑小田埂隔离,防止串灌。 1.4 试验方法

试验按福建省农药检定所试验方案进行。8月11日,在水稻破口前7 d(大部分剑叶抽出半张),按设计剂量对水900 kg/hm2(每小区用水量1.8 kg),用卫士牌WS-16背负式手动喷雾器,配单个空心圆锥雾喷头(工作压力0.2~0.4 MPa、流量0.65~0.88 L/min)均匀喷雾1次;8月18日,水稻破口期再施药1次。施药时及施药后田间保持3 cm的水层5 d,自然落干后再灌水。

9月9日,第2次药后22 d、水稻乳熟期、稻曲病危害稳定时调查1次。调查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点调查2丛,即每处理小区调查10丛(病害轻时,可适当增加调查丛数),记载水稻总粒数、病粒数,计算病粒率和防效。显著性测定采用“DMRT”法。 病粒率(%)=×100 防效(%)= ×100 1.5 气象条

>>闁诲繒鍋炲ú鏍閹达箑绀傞柕濠忛檮閻庯拷<<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