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化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原则和策略
作者:郭颖莉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2011年第02期
摘 要:
教学情境是教学过程中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学实际创设的一种宽松有效的学习环境,课堂情境创设要遵守直观性、目的性、主题性和时代性等“四性”原则,采取趣味情境、质疑情境、情感情境和冲突情境等“四大”策略,提高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顺利完成知识的过渡、迁移和拓展。 关键词:情境创设;创设原则;创设策略
中国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1)02-069-02
教学情境的核心有两点:一是境,它是学生认知、发展的背景;二是情,它是师生互动、交流的背景。因此,教学情境可以理解为在教学的过程中,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学实际,创设的一种宽松有效的学习环境,旨在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轻松高效地理解、掌握知识,从而发展他们的智力,使其具有良好的终身学习的能力,并获得一系列健康向上的情感体验。要达到这样的境地,就必须在化学教学中讲究情境创设的原则和策略。
一、教学情境创设的“四性”原则
1.直观性原则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应尽量放在感官前。假如一个东西同时能在几个感官上面留下印象,它便应当用几个感官去接触。”的确,直观的教学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并促使理性知识的发展。
化学教学中,实验探究就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情境,能做的实验不用多媒体代替,学生能做的老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不要代替,随堂实验不用演示实验来代替,充分调动学生眼、耳、手、鼻、脑的功能,在直观、真实中感悟知识。除了实验以外,很多知识点的教学也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如借助模型讲解分子结构、借助多媒体分析反应机理,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2.目的性原则
一位著名的教育心理学专家说,教育好比是旅行,出发前需要知道出发点和目的地。情境创设同样需要一个具体的目标来指引,围绕这个目标展开,有的放矢,才能切中主题,收到实效。
比如: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情境创设就必须引人入胜;如果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就要创设一种想象的情境;如果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就要创设一种合作的情境。金属钠的内容很简单,但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是极为有效的。我先给学生一则材料(重庆某药厂失火时消防员听说仓库还有10吨金属钠),学生从材料中寻找出要探究的主题,明确了主题之后,再围绕该主题进行方案设计、实验探究,学习的效率大大提高了。
3.主体性原则
新课程特别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情境的创设也离不开这一指导思想。我们应充分考虑学生这一主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考虑到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创设情境,才能有一个自主活动的基础,从而比较顺利地探求未知;离开了学生这一主体,无异于空中楼阁,不切实际。
比如:烃分子中原子共平面问题的研究,讲起来有点枯燥而且难懂。一方面可以遵循直观性原则,借助模型化解成一个直观的问题来探讨。另外,还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首先,先让学生课前搭建甲烷、乙烯、乙炔、苯分子的模型(模型有橡皮泥做的,有硬纸板做的,还有很漂亮的小球做的,这个过程不仅是一个动手的过程,也是一个对空间再认识的过程),然后结合模型展示进行讲解,紧接着让学生将基本模型两两组合,进行空间的再认识、再探讨,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整节课,学生参与积极、主动,思维活跃,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4.时代性原则
当前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日新月异的变革时代,我们的教育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教师要以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尽可能的使学生在课堂上感受时代的气息。拘泥于过去,脱离了生活的教学,总是显得枯燥与乏味。有位英语老师,讲评一篇有关网上购物的阅读理解时,索性打开电脑,和学生一起来了次网上购物,学生兴致盎然,一次购物演示下来,无需老师再费力地解释,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已是入木三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化学的教学同样可以抓住时代的元素。神七飞天了,申奥成功了,嫦娥登月了,都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以此为载体,探讨化学方面的相关问题,体会化学知识的重要性;苏丹红、大头娃娃、三聚氰胺,时代进步中的负面产物也可让学生直接面对。时代的发展,对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善于捕捉热点,善于联系知识,善于灵活应用,才能真正创设出一个有意义的时代背景,创设现代气息的课堂情境。
二、教学情境创设的“四大”策略
1.趣味情境策略——变“让我学习”为“我要学习
爱因斯坦说:喜好是比责任更好的老师。兴趣,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心理倾向,推动学习的一种强劲的内部驱动力。趣味情境的创设,则可以很好地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提高学习的效率。正所谓“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例如,在讲共价键这部分内容时,可以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分析
与
形成HCl
气体的过程。当氢气中氢氢键、氯气中氯氯键断裂变成相应的原子时,原来的笑脸变成了生气的脸(可用多媒体做出相应的效果),然后来一句旁白:她们为什么不高兴了呢?听听她们说了什么?氢原子说:我只有一个电子,太少了;氯原子说:我也少了一个电子。这时候,出来一位科学家,他说:二位好!我有一个好办法。你们每人拿出一个电子共用,就像共同分享快乐一样共同拥有,行吗?H原子,你愿意拿出一个电子共用吗?(氢原子说,我愿意!)Cl原子,你愿意拿出一个电子共用吗?(氯原子回答:我愿意)……学习的时候,学生差点笑爆掉,但是他们不仅形象的理解了共价键形成的本质,而且他们的这种学习内驱力一直延续了整堂课。
化学虽是一门理科性质的学科,但还是有很多的趣味切入点:精彩的实验,精美的诗词,精心的设计,都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2.质疑情境策略——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索
陶行知先生在《每事问》的诗中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爱因斯坦也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有权力也有能力对知识提出各种不同的见解和疑问,尤其是在看到了奇异或美好的景象时,他们往往有很强的好奇心。在课堂中,教师要尝试把问的权力交给学生。
例如在演示完喷泉实验后,我并没有马上提出问题,而是留出了一点时间,让学生围绕喷泉实验,把心中的疑问表达出来。学生的问题可真多,而且有许多是我想所未想。如广场上也有喷泉,也是用氨气制的吗?这个喷泉是红的,为什么呢?我可以制出五彩缤纷的喷泉吗?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