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复习(朱军主编 第三版).

不同基因相互抑制 12:3:1 显性上位 9:3:4 隐性上位 13:3 抑制

以上各种情况实际上是9:3:3:1基本型的演变,由基因间互作结果而造成的。

练习: 用两种燕麦进行杂交,一种是白颖,一种是黑颖,两者杂交,F1是黑颖。F2共560株,其中黑颖418,灰颖106,白颖36. 1、说明硬壳颜色的遗传方式。

2、写出F2中白颖和灰颖的基因型。

3、进行X2测验。实得结果与理论假定的符合度?

南瓜中,球状果基因型对长形果基因为显性。两个不同的纯型合子球状品系杂交产生如下F2,盘状果 89 球状果 62 长形果11 问:F1的基因型及表型,F2的基因型? 交换值

连锁遗传的表现为:

两个亲本型配子数是相等,多于50%; 两个重组型配子数相等,少于50%。 用玉米研究基因的连锁,好处很多:

(1)下一代性状很多可在种子上看到。

(2)同一果穗上有几百粒种子,适于统计分析。 (3)去雄容易,杂交便当。

(4)经济作物,有些实验结果可直接用在生产上。

交换值:也称重组率/重组值,指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 有关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的频率,一般利用重新组合配子数占总配子数的百分率进行估算。 重组型配子数交换值(%)??100%

总配子数

交换值的测定:

(一)测交法:利用F1与双隐性测交求算交换值 。

例如:玉米、烟草较易:去雄和授粉容易,可结大量种子。 交换值(%)=重组型配子数/总配子数X 100%

=测交子代新组合个体数/测交子代总个体数X 100% 3、交换值的意义:

(1)交换值的大小表示基因间的连锁强度。 (2)交换值的幅度变化在0——50%之间。

(3)连锁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相对恒定的,所以交换值也相对恒定。 练习题

1、在番茄中,圆形(O)对长形(o)是显性,单一花序(S)对复状花序(s)是显性。这两对基因是连锁的,现有一杂交 得到下面4种植株:

圆形、单一花序(OS)23 长形、单一花序(oS)83 圆形、复状花序(Os)85 长形、复状花序(os)19 问O—s间的交换值是多少?

3/双杂合体产生的配子比例可以用测交来估算。现有一交配如下:

( 1/2 - P ) P P ( 1/2 - P ) (1)独立分配时,P=? (2)完全连锁时,P=?

(3)有一定程度连锁时,其中r为重组值, p=? 三点测验(three-point testcross)

一次测验就考虑三对基因的差异,从而通过一次测验获得三对基因间的距离并确定其排列次序。

三点测验:基因定位最常用的方法,它是通过一次杂交和一次用隐性亲本测交,同时确定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1)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 利用三点测验,首先要在找出双交换类型(即个体数最少的),然后以亲本类型(即个体数最多的)为对照,在双交换中居中的基因就是三个连锁基因中的中间基因,它们的排列顺序就被确定下来。

================ wx在中间 + wx +

+ sh +

================ sh在中间 wx + c

+ + sh

================ c在中间 wx c +

第② 种排列顺序才有可能出现双交换配子。 + sh +

================ sh 在中间 wx + c

所以这三个连锁基因在染色体的位置为 wx sh c 。 2).确定基因之间的距离:

估算交换值确定基因之间的距离。

由于每个双交换中都包括两个单交换,故估计两个单交换值时,应分别加上双交换值: 双交换值=〔(4+2)/6708〕×100% = 0.09%

wx-sh间单交换=〔(601+626)/6708〕×100% + 0.09% = 18.4% sh-c 间单交换=〔(116+113)/6708〕×100% + 0.09% = 3.5%

1、 在果蝇中,性连锁显性棒眼基因(B)在染色体图57.0的位点上,隐性肉色眼基因(car)在62.0的位点上。问在下列交配中,预期1000个子代中类型和比例将如何?

2如果并发率为60%,在αβγ /+++ X αβγ /αβγ 杂交的1000个子代中预期表型频率是多少?

α β γ

0 10 20

3、番茄中,基因O,P,S在第二染色体上。对这三对基因是杂和的F1用三隐性个体进行测交,结果如下:

测交子代类型 数目 + + + 73 + + s 348 + p + 2 + p s 96 o + + 110 o + s 2 o p + 306 o p s 63

(1)这三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顺序如何? (2)这些基因间的图距是多少? (3)并发系数是多少? 性别决定 一、性染色体 性染色体

成对染色体中直接与性别决定有关的一个或一对染色体。 成对性染色体往往是异型的:

形态、结构、大小、功能上都有所不同。 常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是同型的。 二、性别由性染色体差异决定

1、XY 型:例如果蝇、人、牛、羊等 同型:XX,为雌性 异型:XY,为雄性

2、ZW型:例如家蚕、鸟类、鹅类、蝶类等 同型:ZZ,为雄性 异型:ZW,为雌性

3、XO型:例如蝗虫、蟋蟀等

同型:XX,为雌性 异型:XO,为雄性,无Y.

果蝇性别决定——由X染色体与常染色体的组成比例决定。 X:A=1雌性 X:A=0.5雄性

X:A> 1超雌性 X:A< 0.5超雄性 0.5< X:A< 1中间性

试验观察表明:超雌和超雄个体的生活力都很低, 而且高度不育。间性个体总是不育的。 几种常见的畸变现象:

XO: 表现为女性,但出现唐纳氏综合症; XXY: 表现为男性,但出现克氏综合症; XYY: 表现为男性。

XO型(2n=45):唐纳氏(Turner’s)综合症。

性别为女性,身材矮小(120-140cm),肘外翻;部分表现为智力低下;无生育能力。 XXY型(2n=47):克氏(Klinefelter’s)综合症。

性别为男性,身材高大,一般智力低下,无生育能力。 XYY型(2n=47):

性别为男性,智力稍差(也有智力高于一般人的)、较粗野、进攻性强,有生育能力。 性别畸形发生的机制:

由于亲本的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性染色体不分开引起的:

1、如果性染色体不分离发生在雌性生殖细胞的减数分裂时,则形成XX卵子和O卵子; 2、如果性染色体不分离发生在雄性生殖细胞的减数分裂时,则形成XY精子和O精子; 3、当正常的X卵子和不正常的XX、O卵子同正常的X、Y精子和不正常的XY、O精子随机受精时,就形成各种性别畸形。 精子 卵

X X XX O

X XX(正常女) XXX(三X女) XO(不育) Y XY XXY(不育) YO(不活) XY XXY XXXY(多X男) XY(正常) O XO XX OO(不活) 四、性别控制

1、环境条件的控制: 2、通过基因型控制:

例如:精子分离:沉降法、电泳法

3、控制受精和胚胎条件:巴氏小体:是浓缩了的X染色体,其上的基因不转录。 巴氏小体的临床意义:鉴别性别

伴性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它的遗传方式是与性别相联系的。 1.伴X显性遗传的特点:

(1)患者双亲中必有一方患有此病。女性患者多于男性。 (2)男性患者的女儿都是患者,儿子正常。 (3)女性患者的子女有1/2可能患病。 (4)子病母必病、父病女必病。

2、伴X 隐性遗传:X染色体携带隐性基因。 例如:色盲 女:

XC Xc 杂合时非色盲,只有Xc Xc 纯合时才是色盲。

男:

Y 染色体上不携带对应基因, XC Y正常。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1、交叉遗传 2、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一个色盲男孩的父母、外祖父母、祖母均正常,而祖父是色盲。那么,这个男孩的色盲基因是由谁传给他的?

女性色盲,她的什么亲属一定患色盲?

A、父亲和母亲 B、儿子和女儿 C、母亲和女儿 D、父亲和儿子 染色体变异

在自然和人为条件下,可能使染色体折断,之后再接起来,再接合时发生差错,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这种通过“折断—重接”出现的染色体结构变异分为四类: (1)缺失 (2)重复 (3)倒位 (4)易位 三、倒位

染色体某一区段的正常顺序颠倒了。

类别:1、臂内倒位:倒位区段发生在染色体的某一臂上。

2、臂间倒位:倒位区段涉及染色体的两个臂,倒位区段内有着丝点。 倒位染色体的联会和鉴定:1、倒位区段很长:

倒位区反转过来与正常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联会,倒位以外的部分只有保持分离。 2、倒位区段较短:

倒位杂合体联会的二价体在倒位区段内形成倒位圈。

倒位的遗传效应:

1、对倒位纯合体而言,改变了重组率 2、倒位可以形成新种,促进生物进化 练习题:

1、画出果蝇唾液腺核中两条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图,一条染色体的顺序是1 234567,另一条染色体的顺序是 1 265437.

如果上述的一个杂合体在减数分裂时,在染色单体2和4之间、基因3和4之间发生一个交换,交换产物是什么? A1 a1

A2 a2 A1A2 ____a1a2 A1a1___A2a2 A1a2 ___A2a1

即AA:Aa:aa=1:4:1 所以显性:隐性=5:1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