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综合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第四版)思考题答案财政学

财政学(2012) 第一章 财政职能 一、名词解释

1、 免费搭车行为(西经7章3)

是指不承担任何成本而消费或使用公共物品的行为。 2、 投票规则

投票规则有两类,一是一致同意规则,二是多数票规则。前者是指一项政策或议案,须经全体投票人一致赞同才能通过的一种投票规则;后者是指一项政策或议案,须经半数以上投票人赞同才能通过的一种投票规则。 3、 寻租行为(2004)

是指通过游说政府和院外活动获得某种垄断权或特许权,以赚取超常利润的行为。寻租行为越多,社会经济资源浪费越大。 4、 政府失灵

是指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作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政策。

二、简述题

1、 简述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特征。(2008)(2001)

社会公共需要是相对于私人个别需要而言的,它具有以下五个特征: (1)非加总性。 (2)无差异性。

(3)代价的非对称性。 (4)外部效应性。 (5)社会剩余产品性。 2、 简述财政职能的基本1

2、 阐述公共选择理论关于政府失灵原因的分析(政府失灵的表现)。 政府失灵是指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作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政策。政府失灵主要表现在短缺和过剩、信息不足、官僚主义、缺乏市场激励、政府政策的频繁变化等方面。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活动的结果未必能矫正市场失灵,政府活动本身也许就有问题,甚至造成更大的资源浪费。主要原因为: (1)政府决策的无效率。公共选择理论在用经济模型分析政治决策过程时指出,民主程序不一定能产生最优的政府政策。原因:1)投票规则的缺陷导致政府决策无效率;2)政治市场上行为主体动机导致政府决策无效率;3)利益集团的存在导致政府决策无效率。

(2)政府机构运转的无效率。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机构运转无效率的原因主要表现在缺乏竞争、缺乏降低成本的激励两个方面。

(3)政府干预的无效率。有些政府干预形式为寻租行为创造了条件。寻租行为越多,社会经济资源浪费越大。

第二章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

一、名词解释 5、 购买性支出

是指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开支,包括购买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体现的是政府的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6、 转移性支出(2000)

是指政府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主要有补助性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7、 政府采购制度(2000) 是以公开招标、投标为主要方式选择供应商,从国内外市场上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团体购买商品或服务的一种制度。 8、 成本-效益分析法

是指针对政府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若干实现建设目标的方案,详列各种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预期效益,通过分析比较,选择出最优的政府投资项目。 9、 最低费用选择法

一般不用货币单位来计量备选的财政支出项目的社会效益,只计算每个备选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以成本最低为择优的标准。 10、公共定价法

公共定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纯公共定价,即政府直接规定自然垄断行业的价格;二是管制定价或价格管制,即政府规定竞争性管制行业的价格。政府通过公共定价方法,目的不仅在于提高整个社会资源的配臵效率,而且更重要的是使这些物品和服务得到最有效的使用,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益。

二、简述题

4、 简述财政支出按费用类别分类的基本内容。

按费用类别分类,又称按国家职能分类。依据国家职能的划分,将财政支出区分为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和其他支出5大类。 2

5、 简述政府采购制度如何提高财政支出效益。(2006) 政府采购制度是指以公开招标、投标为主要方式选择供应商,从国内外市场上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团体购买商品或服务的一种制度。

政府采购制度从三个层次上有利于财政支出效益的提高: (1)从财政部门自身的角度来看,政府采购制度有利于政府部门强化支出管理,硬化预算约束,在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下,降低交易费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2)从财政部门的代理人角度来看,通过招标竞价方式,优中选优,具体的采购实体将尽可能地节约资金,提高所购买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质量,提高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效率。

(3)从财政部门代理人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角度来看,由于政府采购制度引入了招标、投标的竞争机制,使得采购实体与供应商之间的“合谋”型博弈转化为“囚徒困境”型博弈,大大减少他们之间的共谋和腐败现象,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供应商和采购实体是最大利益者而国家是最大损失者问题。

三、论述题

3、 如何认识和调整我国目前的财政支出结构。 财政支出结构是指各类财政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也称财政支出构成。从社会资源的配臵角度来说,财政支出结构直接关系到政府动员社会资源的程度,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影响比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更大。不仅如此,一国财政支出结构的现状及其变化,表明了该国政府正在履行的重点职能以及变化趋势。 政府职能可以分为经济管理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相应地,财政支出也就形成了经济管理支出和社会管理支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逐渐弱化,社会管理职能日益加强。伴随着政府职能的这种转变,财政支出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经济建设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额的比重从改革前的平均60%左右下降目前的25%左右。 我国目前的财政支出结构不尽合理:

(1)经济增长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经济政策目标,而实现可持续经济增长的财政政策工具主要是财政投资。可是,三十年来,财政投资的规模虽然增加了,但所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却在不断下降,这种趁势必将抑制经济的快速增长。 (2)在财政支出总额中,消费性支出的比重过大,而且增长速度大大超过生产性支出的增长速度。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基本思路:

(1)按照社会公共需要的先后次序,合理界定财政支出范围。

(2)根据当前的经济政策目标,在增量支出中逐步调整生产性支出与消费性支出的比例关系。

(3)在提高财政投资支出比重的同时,应重点控制消费性支出的快速增长,其主要措施是在明确政府职能的前提下,精简机构,精简人员,削减消费性支出。 3

4、 试述财政支出规模增长趋势的理论解释。

(1)政府活动扩张论,也称瓦格纳法则。表述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也随之提高。现代工业的发展会引起社会进步,社会进步必然导致国家活动的增长。

(2)梯度渐进增长论,也称内外因素论。该理论认为,外在因素是说明公共支出增长速度超过GDP增长速度的主要原因。在正常条件下,经济发展,收入水平上升,以不变的税率所征得的税收也会上升,这样政府支出上升会与GDP上升成线性关系,这是内在因素作用的结果。

(3)经济发展阶段论。该理论认为,在经济发展早期阶段,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占有较高的比重,公共部门为经济发展提供社会基础设施;在经济发展中期阶段,政府投资还应继续进行,但这时政府投资只是对私人投资的补充;在经济发展达到成熟阶段,公共支出将从基础设施支出转向不断增加的教育、保健与福利服务的支出,且这方面的支出增长将大大超过其他方面支出的增长,也会快于GDP的增长速度,导致财政支出规模膨胀。

(4)官僚行为增长论。官僚以追求机构最大化为目标,机构规模越大,官僚们的权力越大。官僚行为从产出和投入两个方面迫使财政支出规模不断膨胀。

第三章 财政投资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