涢水学校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涢水学校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学校自然灾难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流程 (一)建立快速反应机制

(二)启动沟通机制和信息发布机制 (三)对突发事件实施实时监控 (四)灾后恢复和重建

二、学校自然灾难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 (一)应急响应 (二)应急措施

1.“转”,即应急转移 2.“救”,即紧急抢救 3.“传”,即灾情传送

4.“安”即安顿师生,安定秩序

三、学校自然灾难突发事件的善后与干预 (一)教育教学秩序的恢复 1.解决好教师的生活问题

2.及时医治师生员工的心理创伤 3.加强灾后学校安全、卫生工作 (二)校园修复或重建 1.加强领导,强化责任

2.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确保校舍质量 3.坚持当前与长远兼顾、恢复与发展并重的方针 4.多渠道筹集资金,强化资金管理

一、学校自然灾难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流程 (一)建立快速反应机制

突发事件一旦发生,时间因素最为关键,对于学校突发事件的处理和决策,必须采取果断措施,动用各种所需和可用的社会资源,迅速控制事件局势,尽快恢复教育教学秩序,而且越快越好。要完善快速反应机制,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学校突发事件指挥中心(或其他负责处理突发事件的组织),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正确果断决策,“快刀斩乱麻”,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局势发展。 2.借助自身或行政部门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快速整合社会有限资源。 3.采取紧急救治措施,包括请求行政部门或其他权力部门强制干预,

4.探寻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根源,这是采取进一步措施的前提,也可以安置安抚事故相关人的心理情绪。

5.进一步评估可能产生的后果,同时采取必要的心理救治。 (二)启动沟通机制和信息发布机制

学校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管理中的信息沟通发生在政府、师生家长、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媒体之间,建立高效的沟通机制,应重视从以下几点入手:

第一,应尽快把事实真相告知相关当事人和公众,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尊重公众的知情权。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公民的权利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虽然今天人们可以利用的信息交流渠道非常广泛便捷,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范围都是过去不可比拟的,但事实上,在突发公共危机中,面对多元化的信息传播渠道,政府是最有掌控能力的权威。政府应该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及时地、

有针对性地发布正确信息,说明实际情况,制止不良不实传闻,以缓解师生家长的恐慌心理。

第二,对突发事件的信息收集和发布进行垂直管理,减少沟通层次,全面准确地收集信息。建立多平台的信息发布系统,包括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等各类电子媒体及数字新媒体,使公众在危机发生时能够通过多种中断接收准确、真实、权威的信息;建立突发事件的发言人制度,指定唯一发言人,可以避免因多种声音对外而说法不一。 (三)对突发事件实施实时监控

首先应该建立起监控的突发事件的指标体系,,监控的实质就是获得有效信息,进行分析,这是突发事件进行管理的重要环节,监控的效率和效果直接影响到对突发事件的识别和快速反应。并且对地质、气象等自然灾害的监测系统比较完善,监控手段也比较先进。一般对突发事件的监控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监控危机事件的发生的信息信号,查找发生原因;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心理创伤、受害人情绪;突发事件的经过,深入现场,掌握全面的过程情况,包括时间、地点、周围环境以及当事人的反应等。 (四)灾后恢复和重建

要减少突发事件的损失,还必须从灾害中恢复过来,积极借助各方力量,尽快摆脱自然灾害对教育教学秩序的危害,转移灾后学校工作的重心。 二、学校自然灾难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

人类活动的增加和地球气候的变化导致自然灾害的发生越来越频繁,面对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等虽然采取了各种预防措施,但有时仍不可避免会引发学校突发公共事件。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及时响应,采取有力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 (一)应急响应

灾害发生后,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教育系统的应急工作。根据灾害的等级,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救灾指挥部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协助组织、指挥灾区教育系统自然灾害的应急工作。受灾地区的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该主动与灾区教育行政部门取得联系,及时了解灾情及灾区教育行政部门的运作能力,并据实部署工作。受灾地区的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密切配合灾区教育行政部门收集数据,组织开展应急工作,并将灾情和应急情况及时逐级上报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

受灾学校的负责人应该及时将灾害发生的情况和受损情况向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汇报,并积极、及时、有效地采取避灾措施以自救。学校先期处置时都恰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应急处置的效果,先期处置不及时,不到位,往往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先期处置及时、到位,常常可以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在应急响应重,无论采取什么应急处置措施都应该遵循比例原则:

1.遵循比例原则之妥当性(适当性)原则

即采取的各种行政应急处置措施应该与应急处置的目的一致,如果该应急处置措施根本无法达到应急处置的目的,则违反了比例原则之妥当性原则。 2.遵循比例原则之必要性(最少侵害性)原则

即在采取应急处置措施的过程中,如果有多种手段可选择,应该选择一种对师

生利益损害最小的,最有利于保护师生权益的措施。 3.遵循比例原则之均衡性(比例性)原则

即比较采取的各种应急挫至所保护的利益,包括学校师生生命安全、利益和学校财产利益等于应急处置措施所损害的利益的轻重若证明后者重于前者,则不应该采取该措施。 (二)应急措施

灾害发生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按照属地原则,在当地人民政府救灾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瞬时抉择,采取“转”、“救”、“传”、“安”等措施进行抢险救灾和自救、互救。 1.“转”,即应急转移

应急转移,是指当危机已经来临时,为减少人员伤亡,将生命受到自然灾害威胁的师生员工紧急转移到安全地带的一种应急措施。应急转移与预警期间的避灾疏散一样,都是在师生员工生命受到威胁时,为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而将师生员工转移到安全的地方。但应急转移与预警期间的避灾疏散不同,避灾疏散是危机可能发生但尚未发生,属于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危机已经发生后的应急转移则属于应急处置措施,可以以较小代价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应急转移学要科学进行,应注意以下事项: (1)及时决策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负责人应该基于对生命负责的态度,把握时机,及时决策,不能因为怕担责任,延迟决策,当然也不能草率决策,需要制定科学的应急预案,否则,事到临头难免造成决策失误,贻误应急转移的时机。 (2)有计划、有组织地转移

自然灾害发生后,师生员工一般都会惊慌失措,处于恐慌状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尤其是学校的负责人和教师,有危机发生后首先应稳定师生员工的情绪,有计划、有组织、有秩序地实施应急转移,而不能无秩序、无组织地四处逃散。 (3)选定恰当的转移路线、转移地点

学校应该根据不同自然灾害的不同特点和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好转移路线、转移地点。如因泥石流引发的公共事件,在选择转移路线时就不能沿沟向上或向下转移疏散,而应该向两侧山坡上转移,离开沟道、河谷地带。

(4)争取有关部门的协助与支持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当地人民政府救灾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做好公安、消防、交通、卫生、环境保护等行政执行机构的协调工作,共同协助学校实施应急转移。

2.“救”,即紧急抢救

自然灾害引发的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常常具有突发性,有时来不及进行应急转移,导致师生员工被困惑伤亡,在此情况下,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该争分夺秒地组织紧急自救,并协助当地政府组织有关准也救援组织进行紧急抢救,减少伤亡和损失。不管是紧急自救,还是专业救援都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坚持以人为本、救人第一的原则

组织紧急自救应该了解现场是否有人员伤亡,如果有,应尽力及时救治,组织紧急救援应迅速了解现场是不是有人员伤亡或被困,如果有,应尽全力组织救人,杜绝因指挥不力、施救不力,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尤其要注意的是,在紧急救援或自救时,绝对不能组织未成年学生对校园财产进行抢救,以免造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