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第一课时教案

2.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城市地域形态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熟悉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类型,结合实例分析各功能区的形成、发展过程以及它们的区位特征。

3、分析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行政因素等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一般规律。

教学重点:

城市的地域形态;城市地域结构特点;经济因素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城市地域形态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经济因素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教学挂图、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比较分析法、图示法、讲述法、列表对比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中心。目前,世界上有近50%的人口居住、生活在城市里。从城市个体来看,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外部形态,而且在每个城市内部不同部位都有不同的作用,以及各具特色的内部空间结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一、城市形态

1、概念:在大比例尺地图上,我们看到的每个城市特定的外部轮廓形状。 2、城市形态的形成与它所处的地理环境的关系:

城市用地较为规整,形成集中发展的城市形态——平原地区;

分散发展的城市形态——山区或丘陵地区(因为城市用地比较破碎)(图2.1)。

3、类型划分: 类型 团块状 分布平原地区 条带状 组团状 沿铁路或河流、谷地地形的崎岖不平的丘地区 等被迫沿此延伸 陵山区 我国的成都(左图)、合肥,兰州、洛阳、西宁、举例 重庆 美国的华盛顿 宜昌等。 成都城市形态图 兰州城市形态图 重庆城市形态图 过渡:城市不仅有一定的形态,其内部还因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

的功能区。

二、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2、功能分区 (1)形成:

不同的城市土地利用方式有着各自的特点,而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这就会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而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就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形成功能区。(图2.2)

(2)功能分区的特点 ①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的界线

②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如,住宅区里常常也有商店、工厂等,只是商店和工厂用地面积所占的比率较低而已。

读图思考 图2.2 北京市的不同功能区举例中所示的功能区分别以哪种功能为主,请分别给它们取个名字。

点拨

3、几种常见的功能区 A商业区

I商业区的形成:

商业活动要求接近消费者,只有便捷的交通才可能带来大量的消费人口,因此商业活动大都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市中心和街角等位置。商业活动在某地发展起来后会带来众多的消费者,这又会吸引饮食、交通、邮电、银行等其他的服务,这些方便的服务设施又会吸引更多的人和服务,这就是集聚效应。通过集聚效应,商业区逐渐形成。

II商业区的分布

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主要为点状或条状分布。 III中心商务区(CBD)

分布: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市中心 功能:商业活动的中心和服务中心

读图思考(图2.4 纽约的CBD——曼哈顿) 纽约市曼哈顿的建筑高大密集,这是城市CBD的共同特点。这样的建筑对于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有什么作用呢?

点拨增加了垂直方向上的利用率 B住宅区

城市的住宅区,是为城市居民提供生活和居住的场所,是城市最基本的一项职能。在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住宅功能用地,约占城市用地的40%到60%。

分化: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