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
2012 年中央一号文件 《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 中强调, 要加强教育科技培训, 加快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和大力培训农村实用人才, 并提出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新型职业农民是将农业作为产业进行经营,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规则来获取报酬, 以期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 从这个定义上来看, 职业农民的内涵应该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从事农业生产与经营; 二是通过农业活动获取报酬, 实现利润最大化;三是作为一种可自主选择的独立职业而存在。 一、培育对象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是为了满足我国现代化农业的需求,而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虽然是面向广大农民的,但是在实际培育中,是有培育对象的。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中,主要面对的对象有三类人群,首先是专业大户。专业大户在农民中的人数比重不大,但是其占有的耕地面积却不小,加之专业大户在农业生产中往往有独到的眼光和特别的方法,所以专业大户的农业产值一般都很高,对农业的贡献度也是非常大的。其次是返乡农民工,农民工问题一直是社会比较关注的话题,农村的现代化发展必然会使大量的农民工返乡,大量的农民工对于农业生产来说,是非常有利的人力资源,对农民工做好培训,使其在农业生产中发挥
力量,其作用是不容小觑的。最后一类就是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和大中专毕业生,由于这类人群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所以他们对现代农业的高科技的掌握更加的容易,对他们的培训,对于农业机械化的实现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培育内容
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中,培育内容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对现代农业的认知,另一部分就是专业技能的培训。由于现在的农民,大部分还是固守着传统的农业生产观念,所以生产的思想、方法都不符合现代农业的要求,而对现代农业知识的认知培训,就是打开农民的眼界,让他们认识到现代农业的的生产观念、生产方法,让他们对现代农业有一个全新的、系统的认识,进而用全新的现代农业理念来武装自己。专业技能的培训,主要目的是提高新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以此来增加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农业生产效益。总而言之,新型职业农民的内容培育,就是用现代农业的观念和方法对农民进行培训和教育,以此来达到提高生产力的目的。 三、培育方法
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中,培育结果的好坏与培育方法有着重要的联系。在培育过程中,一般采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广泛传播,另外一种就是重点培养。这两种方法类似于大课堂上课和小班教学。广泛培养就是将培养对象集中起来,对于现代农业的理念和技术进行统一的培训与讲解,这种培养方法重在数量。
而重点培养就是在培育对象中选择具有代表性、影响力,或者是知识文化水平较高的农民来进行更加系统全面的现代农业结构、模式等方面的学习,使得他们在农业生产中具备模范作用,从而带动现代农业生产的进行。
国家各项政策应向农村职业教育方面倾斜, 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 建立农业高新技术项目推广和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具体计划。 在各类农村和农业投资项目中, 都应该专门拨出一部分资金来进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加强农民教育培训的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教学实践基地, 增加在农村职业学校教育项目上的支持, 加强专业建设, 提高农业院校的教学水平, 实施农民免费享受职业教育培训的国家优惠政策, 让农民免费接受职业技术教育。同时完善关于农民教育的立法, 建立起一套有针对性的、 整体的农民教育法律法规体系, 通过法律法规对农民教育培训的管理组织、 机构院校、 资金投入以及农民接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等方面加以规范制约, 为农民教育健全快速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四、培育目的
孟德拉斯在 《农民的终结》 中描绘了一幅在现代工业和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自给自足的传统农民逐渐消失的图景。但是孟德拉斯指的“终结”并不是农村的终结, 也不是农民这种职业的终结,而是小农的终结,是从传统的“小农” 转变为“农业生产者”。现代职业农民的培育,其主要目的有两个。首先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