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理解税负偏低的含义

正确理解税负偏低的含义

最近一段时期,“税负”成了企业纳税中的热门词汇,税务机关对企业实施纳税评估主要的指标就是“税负”。如何正确理解税负?是否税负偏低就意味企业不正常?下面我们通过税务机关最近公布的一组数据来看看“税负”的含义。

2006年4月,国家税务总局公布了2005年全国重点税源监控企业增值税税负的统计结果。这些结果显示:

1、2005年这些企业总体的增值税税负下降了。整体税负下降了0.1%。

2、在监控的43个行业中,有25个行业的税负下降,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家具制造、石油加工,废旧物资回收,整体增值税税负下降1%,2005年比2004年下降1%,下降的幅度是大,变动属于比较剧烈。 3、在全部43个行业中,税负高于5%的有10个行业,主要包括烟草、石油、煤炭、非金属选矿、金属等资源型、特殊性企业,一般行业超过5%的只有饮料制造、医药、农林牧业等三个行业。其他的33个行业税负低于5%。因此,税负在2%-5%的企业属于大多数,是增值税税负分布的主要区间。 4、税负最高的行业是烟草行业,税负为10.39%。 5、税负最低的行业是批发行业,税负2%以下。 通过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1、增值税税负是波动的,有升有降,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状况的变化,税负发生波动是正常现象,行业的整体税负也一样具有波动性,如果税务机关将企业的税负与行业平均数据进行对比,我们要清楚税务机关的行业平均数据是如何取得的,是什么时候的,是否具有可比性;

2、税负具有比较大的行业差异,不同行业之间,差异比较大。因此,判断企业的税负只能用同行业的数据进行比较。

3、大部分企业的税负在2%-5%之间,也就是:大致在商业零售小规模企业的4%的税负左右,如果小规模纳税人缴纳6%的税实际上已经偏高,如果公司的税负在2%-5%之间,就整体而言,是比较正常的。

通过以上特征,我们可以看到:

1、通过税负来分析企业是否偷税的作用是有限的; 2、企业应关注自己的税负,同时搜集自己行业的税负; 3、税负偏低不是问题,税负偏低自己不能合理解释才是问题。

因此,企业应该关注税负,同时分析税负产生的原因,对税负能合理解释和计算。 4、如何评价企业增值税税负率的合理性

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进行纳税评估,税负率是重要的评价指标,税务机关和纳税人都需要分析企业的税负率是否合理。实行金税工程以后,税务机关获取行业平均数据比较容易,但如何把握不同企业之间的个体差异难度比较大。分析企业税负率的合理性必须从企业的经营特征入手,生产相同产品的企业,由于生产经营方式不同,税负率会有比较大的差异。具体分析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分析企业的价值链

制造企业的价值链通过包括了研发设计、采购、生产制造、销售、运输、售后服务、行政人力资源等部分。对于一个独立的企业,往往内部囊括了以上价值链的全部,各个部分产生的增加值在同一家公司汇集,企业税负比较高。对于集团公司,内部价值链各个部分可能是分开的,因此,每家企业的增值税税负比较低。

我们看一个例子:如果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最终销售价为1000元,产品可抵扣的成本是600元。现在有两种方式可以选择:一种是生产和销售在同一家公司,一种是生产和销售分立。 如果选择方式一:交纳增值税(1000-600)×17%=68元,税负为6.8%

如果选择方式二:假设销售给销售公司850元,交纳增值税(850-600)×17%=42.5,对应的税负为5%。 企业虽然税负下降,但并没有异常,因为一部分税负转移到了销售公司。除了把销售分离出来,企业还可以把研发设计、采购、人力资源等部分分离出来,一家企业的价值链越短,相应的税负越低。

可以看出,价值链分割将会导致各个部分的税负下降,但整个价值链的税负是相同的,因此,在比较不同企业的税负时,需要对两家公司的价值链进行比较,价值链不同税负不同属于正常现象。 2、分析企业的生产方式

企业的加工费用包括了折旧、人工、辅助生产的费用,这些费用都没有对应的进项可以抵扣。但如果企业将部分产品发外加工,对方开具专用发票,这些加工费就产生了进项,企业销售额相同的情况下,交纳的增值税减少,税负下降。企业高速成长过程中,选择发外加工模式的情况很普遍,所以分析税负率时,要分析企业是否存在发外加工的情况。

看一个假设的例子:某公司年销售额1000万元,其中加工费用占30%。全部自己生产的税负为5%。现在一半产品发外加工,新增进项1000×30%×50%×17%=25.5万元,应交纳的增值税为1000×5%-25.5=24.5万元,计算出的税负为24.5/1000=2.45%。 税负下降的原因在于接受委托加工一方承担了增值税。 3、分析企业的运输方式

现在企业销售产品往往是送货到对方的仓库,运输成本比较高。运输费用的处理有不同的方式,我们比较两种常见方式的税负差异:

一是买方承担,运输公司直接开具发票给买方; 一是卖方承担,运输公司直接开具发票给卖方。

假设第一种方式产品售价1000元,第二种方式的售价就会加上运费,假设运费为100元。如果第一种情况交纳增值税5%,即50元;第二种情况需要多缴(100×17%-100×7%),即10元,第二种情况的税负是(50+10)/(1000+100)=5.5%。

可以看出,对运输费用的处理方式不同,企业税负也就会不一样。 4、分析企业产品的市场定位

现在分析税负时比较强调同行业比较。其实,同一行业的企业在市场中的定位往往不同。有些企业树立品牌形象,走高端路线,产品品质好,销售价格贵。有些产品重视低成本运作,重视大众市场,市场容量大,赢在薄利多销。由于市场地位不同,产品的毛利不一样,利润是增值额的一部分,利润越高,税负越高。因此同一行业中,做高端产品的企业税负比较高,做低端产品的企业税负比较低。 5、分析企业的销售策略

影响增值税税负的因素还包括企业的销售策略。基本的营销策略有两种:一种是推动式。方式的特点是给予经销商大的折扣、优惠、返点、奖励,靠经销商来推动市场。另一种是拉动式。方式特点是通过品牌运作、广告投入、营销活动使最终消费者对产品认同、产生好感,拉动市场,对经销商没有特别的奖励和优惠。

假设一家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市场零售价是1000元,可以抵扣进项的原材料和其他成本是500元。我们可以比较不同销售模式的税负:

第一种推动式:产品按市场价的7.5折批发给经销商。企业应交纳的增值税为(1000×75%-500)×17%=42.5元,对应的税负为42.5/750=5.67%;

第二种拉动式:产品按市场价的8.5折批发给经销商,另行投入100元的广告宣传费。企业应交纳的增值税为(1000×85%-500)×17%=59.5元,对应的税负为59.5/850=7%。 6、分析企业产品的生命周期

企业与产品都有生命周期,一个理想、完整的生命周期包括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根据成本的经验曲线,产品刚开始生产的时候,产品的成本比较高,随着生产管理、设备运行、员工操作的熟练,产品的成本开始下降。因此,新产品投入市场时增值额比较低,增值税税负比较低,产品生产成熟以后,增值额上升,税负也会上升。所以,判断税负的合理性要考虑企业目前生产的产品属于哪一阶段。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增值税税负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特征密切相关,分析企业税负,除了参考行业统计的结果,还必须了解、分析企业的经营特征,抛开企业的经营特征分析,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纳税评估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5、企业如何实施纳税自查 企业要进行纳税自查的原因包括: 1、税务机关在稽查前要求企业自查; 2、税务机关发现纳税疑问要求自查并解释。

随着《纳税评估管理办法》(国税发【2005】43号)的颁布和推广,现在很多企业收到税务机关的《税务质疑约谈通知书》或者是《税务异常预警通知书》,企业需要向税务机关解释。

接到类似的通知书,企业应该怎么办?很多企业都是六神无主,心理惊慌,一心一意想补点税款,跟税务机关疏通关系了事。这些应对方法都是错误的,我们提供以下建议供企业参考:

1、“面黄的不一定有病”。有些企业不了解《纳税评估管理办法》的内容,以为税务机关要求自查或者约谈或者预警就是发现了企业的问题,肯定被人抓住了把柄,不补点税肯定摆脱不了干系。

很多企业急急忙忙补税就是因为上述原因和心理造成的。建议大家首先要学习《纳税评估管理办法》,今后,税务机关纳税评估已经是一项正常的管理手段,企业会经常面对。税务机关发现了疑点,企业需要分析的是税务机关的疑问是否合理,企业是不是真的存在纳税问题。如果没有问题,提出合理的解释就可以,没有必要心慌。面黄的人不一定是病人,发现你面黄,不是你就有病在身。所以,首先要保持镇静,不要陷入恐慌。

2、了解税务机关发出通知的背景。税务机关发出稽查或者自查或者预警通知书往往有一定的背景,比如:全国范围内的专项检查,重点行业检查,重点税种检查等。了解税务机关发出通知的背景,我们才能做好自查,以免草木皆兵,到处自查。了解情况可以通过税收管理员、税务机关其他人员、中介人员、了解税务文件等方式获取信息。

3、根据税务机关的要求自查。根据税务机关的要求进行自查。税务机关检查的重点也是企业自查的重点。企业自查应该把关注点放在重大税务风险和重大税务漏洞上,至于平时的小会计差错,白单入账、申报计算差错等小错误可以置之不理。有重大问题,应及时更正,并考虑补税,没有重大错误,不应该因为恐慌而补税。

4、编写自查报告。自查报告的内容应该包括:

公司情况介绍,公司采取了哪些自查措施,自查的结论。对税务机关提出的质疑进行分析,提供相关证据说明企业没有问题。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