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区药品管理制度和安全用药制度

十、安全用药制度

(一)安全用药基本制度

1、医院要通过电子信息系统建立安全用药工作流程和制度。要建立由医师、药师、护士共同构建的安全给药系统。

2、医院要在各门诊和病区建立医生工作站,确保医生将医嘱直接录入电脑。 3、医院要通过电子信息系统使医生开具的处方或医嘱进入药房,由药师配药、核对药物。药师打印口服药袋,药袋一面贴有打印的病区名、患者姓名、床号、口服药所有药品种类、数量、服用方法、时间、注意事项等;药袋另一面要透明,便于发药前查对。

4、医院要建立口服药物和静脉调配药物运输的安全工具和流程。 5、按医嘱规定的时间配药及给药,以免影响疗效。

6、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消毒隔离制度和一次性物品使用制度,确保用药过程安全。

7、严格执行“三查十对”制度,准确掌握给药名、药剂量、浓度、有效期、方法和时间。必要时患者或家属参与确认。

8、病区护士在进行给药护理时,可以穿戴特殊、醒目标识,减少干扰和差错。护士发口服药要发药到手,看患者服药到口。对于外出未返回病房或外出检查者患者床头柜不留臵药品.

9、护士应掌握药物的剂量、方法、作用及不良反应和配伍禁忌,正确使用各类药物。用药后观察药效及不良反应,如有过敏、中毒等反应,立即停用,报告医生,必要时做好记录、封存及检验等工作。必要时做好抢救的准备。 10、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药物使用时间、剂量及安全用药的相关知识,做好宣教和观察。

(二)静脉输注药物(液体)制度

2017.07修订

5

1、护士在使用各种输注药物时,必须掌握药物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常用剂量、适应证、禁忌证、配伍禁忌和用法等。

2、根据患者、病情,合理选择药物和溶液,充分考虑药物浓度和溶液量对患者病情的影响,以及溶液pH值对药物效果的影响;严格掌握药物的直接与间接配伍禁忌,减少联合用药,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3、新药进入临床前,必须进行药物相关知识的培训,使临床医师和护士均了解该药物的相关知识。必要时做好抢救的准备。

4、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净化配药空间,定期空气消毒,有效的开窗通风,减少人员流动,配药桌随时擦拭,地面湿式清扫。保证输液空间清洁,舒适。

5、用药过程中严格执行床边查对制度。准确掌握给药剂量、浓度、方法和时间。必要时患者或家属参与确认。

6、在病区进行静脉药物调配的医院,摆药、加药、管床责任护士挂瓶及静脉穿刺(用药)、更换输液瓶等整个流程贯穿双人核对制度,即摆药者、核对者、配制静脉液体者、注射者、接液体者都须签名。加药后,双人核对. 7、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仔细查对药物和输液用具的质量和有效期,正确执行消毒原则,保证穿刺、输注过程无菌,确保输液安全。

8、合理安排输液顺序,有效控制输液速度,密切关注输液情况,包括用药后药效及不良反应,确保输液安全。如有过敏、中毒等反应,立即停用,报告医生,必要时做好记录、封存及检验等工作。 9、针对疾病和用药,做好用药知识的健康教育。 (三)预防静脉输液外渗制度

静脉输液外渗是指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腐蚀性或高危药物及溶液进入了周围组织为保障住院患者输液安全,现就预防静脉输液外渗指引如下。 1、医院成立静脉治疗小组(IV management team)。组长及成员由受过专门训

2017.07修订

6

练、熟悉静脉治疗药物、仪器设备安全使用及安全注射、能独立承担PICC维护的护士担任。负责全院各临床科室PICC维护、静脉治疗安全质量监管,培训静脉治疗护士,建立静脉治疗、输血及高危药物使用相关技术规范和护理标准,调查及处理医院静脉治疗(输血)不良事件等。

2、建立静脉治疗质量评价指标,监测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发病率(‰)等,有监测数据。

3、护士长组织本科室全体人员对常用的高危药物进行整理。界定细胞毒性药物,刺激性、高(低)渗性、阳离子和血管活性等高危药物应参照药物说明书。高渗性药物是指渗透压不小于600 m0sm/L的药物。已知输液外渗导致组织坏死的药物,细胞毒性药物如艾达生、表阿霉素、多巴胺、硝普钠、脂肪乳、氯化钙、巴仁、垂体后叶素等。

4、急救小组每月对全院特殊药品、高危药品进行检查,

5、细胞毒性药物必须选择中心静脉导管输注,刺激性、高(低)渗性、阳离子和血管活性药应尽量选择中心静脉导管输注。

6、特殊情况下刺激性、高(低)渗性、阳离子和血管活性药选择外周静脉输注,应告知患者/家属外渗风险后签署知情同意书或在护理记录单上签名,同时尽量选择上肢大血管输注,做到每日更换肢体进行注射,禁止使用头皮钢针和下肢部位穿刺.

7、避免使用加压输液装臵(输液泵、注射泵加压注射器等)输注高危药物. 8、应选择在护理人力充足的时段输注高危药,以便及时观察和处理. 9、外周静脉输注高危药应在输液袋旁悬挂“高危药品警示牌”“防外渗”标识,至少15-30分钟内须巡视1次,同时告知患者穿刺局部疼痛时立即呼唤护士处理.

10、发生输液外渗后,请立即邀请静脉治疗小组/伤口护理专科小组会诊. (四)药物外渗的预防和管理

2017.07修订

7

1、药物外渗的预防

(1)给药前评估药物性质: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可达龙、TNT、PH值低于5或高于9及渗透压大于600mmol/L的药物需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去甲肾上腺素严禁外周静脉使用。

(2)选择合适的输注血管,评估病人的合作度及血管弹性,年龄大、烦躁不合作、穿刺部位皮肤菲薄、血管弹性差、下肢血管、中毒脓毒血症、四肢末梢循环差的患者均容易出现药物外渗。建议留臵深静脉导管或留臵针,选择粗大、弹性好的血管,避开静脉瓣,一般不选择下肢血管。避免使用钢针。 (3)注射药物前确定针头在血管内:用无菌生理盐水做引流,观察血管的完整性和通畅性,局部有无渗出,回抽1-2ml血液确定针头在血管内。 (4)静脉注射药物注意事项:不可过快,10ml以上液体静脉推注不小于5-10分钟。两种药之间或输注结束后,用生理盐水冲管。 (5)床边应挂“防外渗”标识,每班交接提醒。

(6)用药期间观察:加强巡视,询问清醒患者有无疼痛或烧灼感,观察昏迷患者局部有无肿胀及渗出。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水肿、颜色改变、回血情况等,如见穿刺处皮肤发白、肿胀、无回血为液体外渗征,局部疼痛、沿静脉走向出现红肿需立即更换穿刺部位。

(7)长期需要输入高危药物的高风险病人,护士要及时与医生沟通留臵深静脉或PICC臵管。 2、药物外渗的处理

(1)一旦发生药物外渗,立即停止给药,拔针,按相关特殊药物外渗处理指引,详见高危药物外渗处理流程。

(2)发生药物外渗后立即停止注射,更换输注部位,安慰患者,并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组织损伤坏死。

(3)凡药物外渗引起组织损伤坏死的按不良事件上报流程上报,及时组织讨

2017.07修订

8

论,进行质量改进。 3、可致渗透性损伤的药物

(1)高渗性溶液:如50%葡萄糖溶液、10%氯化钠、20%甘露醇、TNT等 (2)阳离子溶液:如氯化钙、葡萄糖酸钙、氯化钾等 (3)碱性溶液:如碳酸氢钠、20%磺胺嘧啶钠、硫喷妥钠等

(4)收缩血管药物: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阿拉明、多巴胺、垂体后叶素等。 (5)化疗药物

(6)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达龙 (7)18AA氨基酸。

2017.07修订 9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