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恩菲尔德美术教育在培养儿童创造力中的应用-2019年精选文档

罗恩菲尔德美术教育在培养儿童创造力中的应用

20世纪美国著名的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是进步主义美术教育运动的核心和领导人物。他以儿童为中心的美术教育模式,主张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其美术教育模式的思想来源于法国大思想家、教育家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并深受杜威的实验主义思想的影响。

一、罗恩菲尔德美术教育的主要内容

罗恩菲尔德认为:“在艺术教育中,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创造性是每个儿童都具有的潜能,为使这种潜能得以实现,教师或家长应该为孩子排除干扰,避免让儿童使用着色画本,也不要从成人角度评价儿童作品,这样,每个儿童都会无拘无束地运用创作欲望,运用自己的感官去感受和体验生活,这就是发挥创造力的最佳途径。他鼓励个性和创造性,认为情感、社会、感观方面的发展应该与认知、美学方面的发展相一致。

在说明儿童美术的特征时,罗恩菲尔德特别提出了知觉的视觉模式和触觉模式这组概念。他认为,知觉有两种反应模式――视觉型和触觉型。由于儿童中有两种创造类型――视觉型和触觉型存在,因而对美术教师的教学指导提出了要求。“我们必须在我们的刺激中更加注意这两种经验。假如我们用主观经验、感情

性质或者身体的经验来刺激他,我们将会挫折一位‘视觉型’的人。同样地,假如我们只用视觉经验来刺激主观的人,我们也会妨碍他。既然传统的艺术教育主要只是基于视觉刺激,儿童的一大部分不但受到忽略,而且还会受到挫折。许多艺术教育者在中等学校里使用视觉刺激,却未曾认识到:现代的表现艺术也是今日生活中非视觉性的一种刺激。”所以,写实的表现方式不应该作为唯一的批评标准。教师应把经验世界的态度与视觉型视觉接触的方式一视同仁。艺术刺激应同时包括触觉感应和视觉经验,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面向全体学生。

二、罗恩菲尔德教育思想对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的启迪 (一)我国目前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

罗恩菲尔德从心理学、教育学和美术教育哲学三个角度论证了美术教育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培养人的创造潜能和人格的完善。他的儿童发展阶段论、艺术治疗理论、视觉一触觉理论以及启发式教学论都是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为中心来论证的。针对目前我国的美术课堂教学中以传授为主的教学仍然占很大比重,以及学生的创造性、主体性无法充分得到发挥的现状,罗恩菲尔德的教育思想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儿童是最富于幻想的,地上的花草、树木、河流等都会令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然而儿童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现行的教育方式限制了儿童的想象力。传统的美术教育重视构图、透视等专业技能的传授,忽视对儿童的兴趣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一开始就把儿

童对美术的兴趣让枯燥的绘画专业术语挡在了美术天地的大门外。现行教科书上习惯标出绘画的具体步骤。老师也习惯规定儿童应怎样构图、怎样理解透视,最后达到怎样的画面效果。这样的规定太多,无形中导致儿童被动的跟着书本和老师的思路走,造成没有个性、只有共性的毫无创造性的作品。

尤其在当代信息社会,杂志、电视、广告、网络上各式各样的视觉影像充斥着人们的头脑,其强大的影响力同时也左右着儿童的生活。研究表明:人在信息量过剩的环境中不如在资讯不足的情况下更能发挥想象力。在现今的情况下,如何更有效的激发和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成为每个美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二)儿童创造力培养的具体措施

儿童创造力的培养是儿童美术教育的中心内容。在对儿童的素质教育中,美术教师应积极有效地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笔者认为,以下几点教学方法尤其应该引起重视。 1、承认儿童的世界。“教育”一词的语源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指引导,另一层指传授。我国目前的教育方式就是“传授型”的教育,采用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画法,孩子们照样画出的模式。这种教育模式优先考虑教师的观念,儿童自身的世界与主体性受到忽视。要提高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就将儿童从大人的观念中解放出来,将“传授型”教育方式引向将儿童放在学习主体上的“引导型”教育方式上来。承认儿童世界,承认儿童自身

拥有的自然能力,如发现能力、思考能力、创造能力等。儿童的世界得不到承认,儿童的个性和创新精神就得不到培养。教育要倡导尊重儿童,把儿童作为教学的主体。重视培养儿童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教师要善于引导儿童沿着不同的途径突破传统的思维习惯和模式,有意识地促进儿童多方位、多角度的思维。从而培养其发散思维的能力。

2、鼓励儿童善于观察生活。儿童美术中的想象力来源于生活的积淀,儿童通过想象把不可视的变为可视的形象。如把风、雨、声音、速度等创造视觉通过符号表现出来。把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事物组合在一个画面上,他们把黑夜和白天放在一起表现,把室内和室外同时展现在画面上等等,这种超自然的想象力不是通过技能教育能够获得的。儿童的情感表现是儿童美术创造的主要特征,其情感的内容也来源于对生活的体验与感受。儿童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体会,再根据教师的适当指导,凭自己的直观印象和丰富的想象,大胆地无拘无束地把对事物的感受用独特的绘画语言表现出来,这便是他们的创造,这也正是儿童美术中创作的源泉。

3、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儿童阶段是思维和认识活动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善于接受和吸收新生事物,在他们身上,创新意识往往处于潜在的萌芽状态,需要不断挖掘,促进其发展。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营造民主、自由、和谐的教育氛围。良好的课堂环境有利于调动无意识潜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

和蔼可亲的态度、平等温和的语言。有利于儿童敞开心扉,释放自己的真实情感。同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儿童的创新精神,鼓励儿童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

4、鼓励儿童用多种方法进行美术创作。现代科学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材料,美术教育工作者应该提供儿童运用多种材料来创造的机会,鼓励儿童根据自身的条件大胆涉猎更多的材料,大胆尝试更多的画种,积累更多的创作经验。让儿童自由运用各种材料进行艺术表现。有利于提高儿童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动手力。同时,尽可能的引导儿童多接受音乐、舞蹈、文学、戏剧等艺术门类的熏陶,全方位地拓展儿童的思维,开阔他们的视野,从而真正提高儿童创造作品的能力。

目前我国的美术教育正在积极地推行基础教育改革,我们应挖掘罗恩菲尔德美术教育思想的精髓,摒弃他所认为的“反对成人干涉”,否认成人经验对儿童的有效性,忽略教师系统化的教导能启发学生探索时所需的相关知识的观点,“取其精华,为我所用”,以助我国幼儿美术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