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资料参考资料

《红楼梦》学案

一、作者简介及《红楼梦》的创作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大约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他祖先原是汉人,但很早成了正白旗内务府的“包衣”(满语奴隶之意),入了满籍。从他曾祖曹玺开始,三代世龚江宁织造的官职。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侍读”,两个女儿都被入选为王妃。在康熙时,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雍正即位后,曹雪芹的父亲因与皇家派别斗争有牵连,以及在江宁织造任期内财款亏空等原因,被罢官,抄家,家道从此衰落。作者的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由“锦衣纨裤”的贵公子,降为落魄的“寒士”。当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和“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生活。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他对过去的经历作一番深刻而痛苦的回忆。这就为他能对社会上种种黑暗抱有不满和批判的态度,写出反映封建统治阶级、封建制度没落衰败的《红楼梦》,准备了良好基础。 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具体年月已无从知晓,我们只能根据第一回中知道他“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据专家考证,《红楼梦》共110回,前80 回在曹雪芹去世前10年左右就已经传抄问世,后30回作者已基本上完成,只是由于某种原因未能传抄于世,后来终于失落,这是不可挽回的损失。到了18世纪末,高鹗续写了后40回,补成了现行的120回本。

《红楼梦》是我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古典小说。它高度的艺术性,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高度的艺术成就,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揭露地主阶级贵族集团的荒淫腐败、互相倾轧,暴露出他们残酷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罪恶,歌颂地主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仆的反抗行为,广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对封建礼教等地主阶级传统思想进行了批判。但也反映了作者为封建制度“补天”的幻想和某些虚无主义思想。作品在写作艺术上,语言洗练、自然、优美生动,描写人物血肉饱满,个个鲜明,塑造了许多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写作规模宏大,结构谨严。该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卓越的艺术成就,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现实主义的高峰。 2、着重介绍《红楼梦》课文内容和前五回的内容。

标题点出了中心事件,题眼是“贾府”──全书的典型环境。 本文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

《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展开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 因此,为了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有必要对前五回的内容做一概要的了解。

第一回,开篇。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林黛玉的恋爱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女娲补天”:作者描写一块“无材

1

补天,幻形入世”的顽石, 这便是随宝玉一起降生,又为宝玉随身佩带的“通灵宝玉”,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的作用:一方面暗示他无“补天”之材,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暗示他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性格,具有像从天而降的顽石一样的“顽劣”性,难以为世俗改变。“木石前盟”:交代这块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这顽石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了一棵“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脱去草木之态,幻化人形,修成女体。所以顽石下凡,她为报灌溉之恩,也同走一遭,把一生的眼泪还他。这绛珠仙草就是林黛玉的前身。正因为这一段姻缘,他们初见时,林黛玉有“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

第二回,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 第三回,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林黛玉进府的行踪, 是这一回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图示如下:(投影,略)

第四回,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由薛蟠案件带出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第五回,全书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红楼梦》只流传下80回,遗失了结尾。因此,对《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基本上是依据这些隐喻揣摩出来的。

二、林黛玉进贾府故事背景:

2

黛玉母亲去世后,父亲不愿再娶,但是对照顾黛玉力不从心,所以把林黛玉送往贾府寄养。(黛玉身体方愈,原不忍弃父而往,无奈他外祖母致意务去,且兼如海说:“汝父年将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减我顾盼之忧,何反云不往?\黛玉听了,方洒泪拜别。——《红楼梦》第三回) 三、学生自读全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句

古代白话小说中有些词的词义现代汉语已不用了,或发生了变化。试从课文中找出这样的词语的古今义。

偏僻:古,形容人的思想行为偏激、不端正。

今,形容某一地区远离闹市、偏在一隅、荒凉冷落、交通不便。 便宜:古,方便。

今,物价低廉;占到不应得到的好处、小利。 风骚:古,①姿容俏丽。②风,指《诗经》里的《国风》;骚,指屈原所作的《离骚》,后来泛指文学。

今,妇女举止轻佻放荡。 风流:古,风韵。

今,有功绩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 态度:古,人的神态和态度。

今,对人或事物的看法和由此产生的行动;人的举止神情。 可怜:古,怜惜。

今,同情怜悯,形容极少或极坏,不值一提。 媳妇:古,妻子:已婚的女仆。

今,儿子或其他晚辈的妻子;自己的妻子(北方)。 形容:古,形体容貌。

今,对人或事物的性状进行描摹。 老婆:古,老婆子;老年女仆。 夸张:古,夸耀,自我炫耀。 今,妻子。 今,夸大。 仔细:古,小心。 面善:古,面熟。 今,细心。 今,面容和蔼。 四、人物关系

贾敷 贾珍———贾蓉(秦可卿) 宁国公 贾寅 贾代化

贾敬 贾惜春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