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岩心钻探深孔套管脱落事故的处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地质岩心钻探深孔套管脱落事故的处理

作者:陈兵 徐海洋 张峰 马小平 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6年第10期

【摘 要】在深孔复杂地层中施工常采用多层套管工艺,由于套管丝扣退刀槽处的厚度很薄,又无探伤工具,在提下套管过程中,极易造成恶性套管事故,处理不当容易造成钻孔报废。在发生事故后,根据套管及孔壁情况分析套管损坏的原因及形式,设计不同的施工处理工具及制定相应的事故处理工艺方法,可成功处理套管事故,使钻孔顺利完工,避免钻孔报废的重大损失。

【关键词】套管事故 套管损坏分析 孔壁情况 事故处理工具 事故处理工艺方法。 1前言

湖北省保康县油山勘探区ZK201孔为保康白竹磷矿外围深部找矿项目,钻孔孔位海拔1800余米,原设计孔深1200米,后根据地质情况调整为1645米。由于受白竹磷矿开采的影响,周边地表水十分缺乏,钻孔随钻漏失,600米以上基本上为干孔,顶漏钻进。供水点离钻孔直线距离约4000米,高差约800米,设置了3道泵供水,钻探生活、生产用水均十分困难。

1.1矿区地质情况

钻孔由寒武系中段覃家庙组开孔,分别穿过寒武系中段泥质白云岩、泥质白云岩夹页岩,寒武系下段白云岩,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和硅质条带白云岩,陡山沱组炭质页岩、白云岩及磷灰岩,目的层为白云岩及磷灰岩。矿区由于受长期矿山开采影响,地下稳定水位约610米,上部裂隙发育,漏失严重,钻进过程中孔内随钻漏失,钻孔为干孔,无法测到水位。 1.2事故发生前施工情况

该钻孔为湖北省地调院下达的省基金项目,设计孔深1200米。2011年两次均施工至460米左右发生埋钻事故而移孔。2012重新制订施工方案,于4月13日开孔, 8月23日施工至1068米(中途缺水停待2个月),因地层变化较大,按省基金中心要求,停工等待更改设计方案,2012年9月16日接通知钻孔加深至1645米,由于地质设计的变更,不得不重新更换设备,由原来的XY-44钻机改为XY-6B型钻机,同时配备全套CNH绳索钻杆,在施工工艺上也作了调整,于2012年10月1日重新开钻,11月18日扩孔施工至1258米。 2事故情况 2.1事故发生经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010年11月10日,施工至1200.58米时遇一小型断层,孔内水位由480米陡然降到610米,钻孔在510米—530米孔段暴露为裸眼,水位下降后,孔壁失出压力平衡,时常发生坍塌、掉块,导致此孔段超径严重而折断钻杆,且数次处理断钻杆后时,锥子超过钻杆头部,给下部施工造成了重大孔内事故隐患,被迫提起原下于492米处的Ф89套管,用Ф91口径导向钻具扩孔至556米完整的白云岩孔段,准备下入556.5米Ф89套管以隔离、封闭510至530米易坍孔段。原来钻孔结构见图1,更改后的钻孔设计见图2,最后终孔的钻孔结构见图3。 2012年11月24日下套管至442米时,由于上部套管接箍公扣根部断裂造成套管脱落,上提上部套管发现327.23米处套管折断、错开,上部套管劈开插入下部套管2.38米至329.61米,下部剩余孔内套管228.77米,按计算套管底部深度超过原扩孔底部556.5米处8.20米。 2.2对事故情况的基本分析 对套管冲击力的基本分析: (1)套管的重量:

N=mg=8.93kg/m×442m×9.8=38681.19KN (2)套管坠落的距离: h=556.5m-442m=114.5m

(3)按自由落体产生的冲击力: F=mgh=38681.19×114.5 = 4428996.26KN.M m:物体质量 g:重力加速度 h: 坠落的距离

Zk201孔的套管在坠落时,瞬间产生了4428996.26KN.M巨大的冲击力,将89mm的套管切入77mm的钻孔内,我们对下部套管可能的损坏情况进行分析。 2.3套管坠落后在孔内的几种形态

在干孔中套管脱落近似于自由落体,从上式计算可以看出它所产生的巨大的冲击力。下坠时套管与孔壁产生的摩擦力要抵消一部分冲击力,套管是一个细长比较大的弹性体,在坠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时,直径89mm、厚5.5mm套管底部插入77mm钻孔出现减速-停止过程,由于惯性作用套管要承受着向下的冲击力,套管丝扣的连接处将出现破坏,迫使它向径向的自由空间扩展,在各个不同的薄弱点产生不同的损坏形式,而当径向空间受到限制时,它就会在轴向上寻求应力的平衡,这都导致了套管的损坏变形,通过分析和其他钻孔的经验,一般出现下列几种情况: (1)当孔壁比较大时,套管在大肚子处产生膨胀、弯曲、折断。见图4。(2)上、下套管头错位,上套管将下套管劈开,或者上下套管都劈开,上套管按轴向直接插入下套管。见图5。(3)上套管接公扣钻入母扣, 上套管外径变小,下套管被胀大,使同径套管变成“双层”。见图6。(4)89mm套管钻入77mm钻孔内。

图4套管在大肚子处弯曲折断 图5 上下套管插入 图6 套管接箍钻入套管内 2.4对孔内套管损坏情况的基本预计

(1)该孔地层情况除326.8m-329.3m、510m-530m两个孔段以外基本稳定,其他不稳定孔段均进行过投水泥球加固,加以使用绳索取心满眼钻进,钻孔直径相对变化不大,也就是说除个别孔段以外,套管不会有太大的变形。事故处理的重点在326.8m-329.3m、510m-530m处,初步判断两处套管损坏较严重。(2)钻孔的孔斜不大,减少了处理事故中套管发生径向错位的机会。(3)89mm套管仍然具有一定的刚性,不会产生全孔套管过度破坏。(4)在327.23米处套管就已劈开插入下部2.3m,下部套管损坏情况还有待在处理中谨慎对待。(5)所有套管经过坠落冲击,套管与孔壁已经相对“膨胀挤死”,没有特大的外力是很难将套管位移,也就是说没有可以自由活动和位移的事故套管,这也给下一步处理提供了有利条件。 2.5可能产生的次生事故

(1)用77mm的钻具修复内径78mm的89mm 的套管,两边的间隙仅有0.5mm,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事故套管与钻具挤夹事故,导致前功尽弃。(2)处理套管中,肯定会产生一定的铁屑、铁块、铁粉,这对孔内的安全生产构成一定的威胁,因此必须采用分段处理法,在事故套管内放入柔性塞子,每处理一段采用强力磁铁清理一段。(3)在套扫套管中,在套管中开天窗后,容易偏离原钻孔,出现新孔。在充分分析了有利和不利因素后,为了挽回损失,决定进行下部处理,并且研究了处理方案。 3事故处理 3.1事故处理原则

因为处理事故难度大,成立了以探矿队长为首的事故处理小组,处理过程中必须遵守从浅入深,逐步稳步推进,不留隐患的事故处理模式。

(1)挤:如上下套管位置错开不大,用锥型“炮弹”钻头反复修复下部套管口,引导钻具进入下部套管。(2)劈:如套管下部弯曲,则采用平底钻头劈开下部套管,视被劈套管情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