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作业之改革开放30年以来家乡的变化

1978年的春天,邓小平挥动改革开放的巨手,一声春雷平地起,唤醒了沉睡百年的中国,一个个沿海城市打开港口,重启“丝绸之路”,一座座小山村跟随城市的脚步踏上了致富的道路。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都被这温暖的春风吹过,扶摇而起了崭新的楼房,架起了一座座桥梁,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而此时中国的高考制度也随之恢复,到了21世纪,一个个大学城拔地而起,这里是中国希望的摇篮,国家与人民寄予了太多的希望在这里,大学城不仅容纳了中国的未来,更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而南京仙林大学城就是这样的地方,为我们带繁荣与希望。

南京仙林大学城位于南京大城东,紫金山东麓,距离新街口15公里,2002年2月成立。截至2013年初,已有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应天职业技术学院、南京森林警察学院等院校及其校区入驻。南京仙林大学城定位于南京三个新城之一,是21世纪江苏省发展高等教育产业的重点地区,主打高档社区和科研机构错落分布,借鉴国外高尚人文社区的规划,以高起点,以绿色人文为主题的高发展为目标。

大学城环境优势、学术氛围带来的房地产投资和升值潜力,也为各地房产商和市民看好。仙林建房在南京市率先实行1:1.35的住宅间距,超过现行规划中1:1.2的标准,新区住户拥有充足的阳光权。仙林市区将成为以中产阶层白领为主的高档居住区。

仙林中心商业区以三大人工湖为核心,分为三个层次:远离水面的是由多种不规划几何形状组成的大型建筑主体,规划有百货公司、电影院、专卖场等,局部建筑单体之间则由连廊相接;临湖的是小型建筑,有饮食店、咖啡吧、书店、精品店等;两个层次中间是一条长长的带顶步行街,将商业区紧紧联系,成为将来商业氛围的聚核地带。区域书城、电影院、电子卖场、商务办公楼、星级宾馆等一批文化和商业配套设施建设也开始对外招商,仙林中心商业区进入实质性的操作阶段

大学城将建成一个“人文、生态、青春”的新市区。建设中“不挖一座山,不填一口塘”。 地铁2号线东延仙林线于2007年开工,已于2010年5月28日正式通车,仙林到新街口核心地段的时间将减少到20分钟。除了南京地铁2号线和4号线,还有远景规划的仙林内部轻轨线路。另外规划中的宁扬城际轨道交通建设项目(西起仙林经天路地铁站,东至扬州(西)火车站)方案也已于2013年1月由江苏省发改委向国家报送。

公共自行车截至2012年底,仙林地区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共28个,可租赁自行车数量600余辆。

2002年1月14日,省市政府共同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成立南京市仙林大学城管委会,拉开了开发建设大学城的序幕,经过3-5年的努力,把仙林大学城建成全国最具影响力、国际知名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型、职能型、开放型大学城,促进教育与科技、经济的紧密结合,为南京新世纪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人才保证和区域空间。 仙林新市区仙鹤片区即仙林大学城一期,位于仙林新市区的西北象限,是仙林新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高等学校和居民住宅区有机融合的综合性社区。其主要职能为高等教育和居住功能。规划范围为:西至宁芜铁路,东至公路二环,北至宁镇公路,南以灵山山脉为界,规划总用地为27.14平方公里。

仙林新市区白象片区为仙林大学城二期重点发展地区,位于仙林新市区的东北象限,紧 邻仙林大学城一期仙鹤片区集中安排国际知名工科大学和著名科研机构及居住功能,是仙林大学城远期重点发展地区(二期),以“产、学、研”同步发展为特色,力争形成南京市重

要的科技产业园区。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仙林大学城对周边商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1、对周边消费的影响:随着仙林大学城的不断发展,大学师生,科研人员等高消费群体的不断出现,从而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大学城内的人群通常具有较强的购买力,是最大的消费群体,而且比较稳定。作为长期稳定的“旅游者”,一个外地大学生通常在仙林生活四年。仅从生活消费看,一个在南京生活的大学生年消费在8000元左右,全区在校大学生大概有18万,年消费总额达14.4亿元左右,这对大学城周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可小视。此外,大学城还会带来大量的人员流动,包括接送子女、科学洽谈、人才招聘、商业开发等,大学城消费群体的出现优化了仙林的消费结构,有力的推动了仙林商贸、餐饮、运输、通讯、文娱等行业的发展。

2、对周边房地产的影响:大学城是一个集聚精英和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大本营,加上其周围优美雅致的人文氛围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大学城的建设使周边土地增值,提高了周边房地产的投资回报率。依托仙林大学城自然环境优美,文化气息浓厚,基础设施完善,同时聚集了大批人才,蕴含了无限商机,无疑吸引众多房地产商的目光。因此,仙林大学城周边的居住用地、商业用地的价格不断上涨。仙林大学城的建设对房价的上涨发挥了推助剂的作用。 3、对周边就业的影响:高效管理体制改革后,高校后勤管理逐渐社会化,仙林大学城的建设可以消化城市的部分剩余劳动力,有力的解决周边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据测算,每一万个大学生,就需要约250个岗位以提供一系列的服务,由此可见,目前大学城提供的岗位约有4500个,主要集中在高校餐饮、物业、保卫、清洁等后勤服务。仙林大学城不断发展,将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除了为高校内部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以外,校园周边也有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目前,大学城内积聚了各类商家,他们服务的主要对象就是仙林大学生。据了解,在因大学城建设征地的过程中,政府就把推行高校后勤社会化与解决当地农民的就业问题结合起来,实现了对失地农民的开放政策,有力的促进了社会稳定,保证了大学城建设顺利有序的进行。

目前,仙林大学城仍在不断建设,许多的基础设施与后勤服务仍需完善,政府的扶持与监督力度以及大学城内各高校的互动与对外开放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大学城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实现大学城与当地经济的共同发展。

大学城建成前原先的居住环境是自然的农村村落,没有周边配套设施和景观绿化。居民对关系的关注是评价环境的主要标准。大学城建成后,在市委,市政府,区政府的领导下,各项配套设施引入小区,仙林大学城的兴起改变了住区的居住模式带动住区周边的各项配套设施的完善和居住环境的改善。通过学习改革开放后的成功经验,大学城复制并创新型的发展给住区带来大量外来口和商机,住区由封闭式转变为复杂的开放式。仙林大学城的规划建设与后期发展是促使该地块进行蜕变的动力机制和根本原因。

30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改革开放、开拓创新、艰苦创业,积极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创造了南京城市发展史上最好最快的黄金时期,深刻总结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激励全市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仙林大学城的发展与党的正确领导密不可分,在改革开放后,其发展大放异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跟随南京开创改革开放的崭新局面,奋力走在新一轮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的前列。

但是在大学城发展阶段,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伴随大学城的形成与发展,商业元素不断入侵周围住区,使得小区用地结构趋于复杂。仙林新村就是一个由传统小区变成了兼顾服务性商业的复合型社区的典型实例。总的来说,仙林新村内不同功能的分布与空间也有着很大的

关系。周围服务设施的缺失直接导致了小区内部出现了许多针对社区居民或大学城消费群的商业功能,从而直接导致该小区商业化的内在主因还是由于农民的失地问题。 居民交往模式的改变

社区成员主要由农民1998年仙林新村建成前,和农场工人构成。农民和工人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群交往活动多发生在群体内部。两个群体之间交往很少。进入小区初期,居住小区提供了交流的社失地农民和工人间的交往逐渐增多。大学城建成后,大量外来者进入社区,外来者群体与社区原有居民之间的隔离较为明显。

社区属于传统的农村社区。农业人1998年前,他们的生活条件相同,彼此间关系单纯,社区居民交往频率低。居民入住仙林新1998年以后,出现了供交流的集中活动空间,无论是群体内部交往频率逐渐升高。但是失地农民还是群体之间,在进入安置小区后交往的范围与过去没有太大的差别,仍然是停滞在原有的乡村熟人社会当中,大量外来人员在社区中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群体。社区中不同群体因社会背景、身份的差异隔离现象较为明显。 规划设想与现实发展不相平衡是仙林大学城发展表现出的主要矛盾。具体表现为配套设施不完善、区域性质混乱、管理不到位、发展过于随意等。究其原因,在于缺乏详尽的区域发展规划,且在大学城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缺乏有效控制和监管,导致在重点建设大社区呈消极状态自由式发展。因此,学校园和引进各类高新技术工业园区的同时,不能忽视原住民的生活居住质量,完善原住民社区的各项服务设施,真正全方位地建造科学新型的大学城。言至于此,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呢?对此我们的建议如下:

1 完善区域统筹与发展 大学城的规划与发展是一项综合性的区域系统规划,而不仅仅是将众多大学搬到一起。大学城周边尤其是受其影响较大的原住社区的发展是反映大学城兴起对原有场地影响的典型。因此,加快大学城周边配套设施与大学校园建设的共同发展是有关部门不可忽视的问题。

2 规范房屋租赁 大学城带来的租房需求,展了住区内部租房行业,但由于房屋交易缺乏统一管理且多为短期租住,给社区带来了大量的流动人口。建议加强对住区房屋租赁的管理,强化居委会减少种种不安全因素。的管理职能,

3 完善住区配套设施 由农村社区转变为城市社区,住区品质得到提升,但还无法满足居民的现有需求,并且,随着小区老年人口增多,对健身设施、交往空间有更为迫切的需求。建议进一步增加小区休闲健身等配套设施的建设,营造更多社交空间。

4 加强住区安全管理 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大学城的发展给住区带来大量外来人口和商机,住区由封闭式转变为复杂的开放式,但由此也给住区带来了不安全因素,小区缺乏门禁管理,内外来人员增设门和车辆随意穿行。建议完善社区物业管理,禁系统,保证住区居民的出行安全。

5 改善居民交往模式 社区内部人员构成多样化,不同身份背景的群体之间存在着明显隔离,主要体现在原住民和外来人员之间。建议由居委会组织社区活动,同时增设集中社交空间,以增进不同群体间的交往,促进和谐社区的建设。

在我们对南京仙林大学生城发展的调研中,我们了解到仙林大学城的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不过我们相信有关政府部门最终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从而确保人民能生活在健康,幸福的环境中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