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病防治

近年来,随着姜连作和大规模的种植,有加重为害和扩大蔓延的趋势,并且在部分地区已上升为仅次于姜瘟病的第二大病害,对生姜的生产和品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发病重的姜失去食用价值。

生姜自苗期至成株期均能发病,发病植株在根部和根茎部均可产生大小不等的瘤状根结,根结一般为豆大,有时连接成串状,初为黄白色突起,以后逐渐变为褐色呈疱疹状破裂、腐烂。由于根部受害,吸收机能受到影响,生长缓慢、叶小、叶色暗绿、茎矮、分枝小,自 7月上中旬即可显现出来,8月中下旬前后可比正常植株矮50%左右,但植株很少死亡。幼虫多从幼嫩的根部侵入,刺激寄主细胞增生,使受侵害部位形成根结。幼虫在根结内发育,1龄在卵内发育,2龄离开卵壳并脱离生姜进入土中,进行再次侵染或越冬,也可以卵在姜块及姜根中越冬,其传播途径主要是灌溉水、病土、病株及带病种姜等。

该病的发生与土质、地势及耕作制度均有密切关系。地势高燥、质地疏松低盐分和中性砂壤土适于线虫活动,则发病重;而地势低洼、潮湿、土壤板结,不利线虫活动,则发病轻。病地在长期积水或长期完全干燥的情况下线虫即死亡。线虫的虫瘿多分布于耕作层土壤,深翻可减轻病害。另外,连作发病重,连作期越长发病越重。

5、防治

①实行轮作。最好与禾本科作物实行2~3年的轮作,病情可显著减轻。

②选无病虫种姜和深翻土壤。 ③土壤消毒,可利用二溴乙烷、溴甲烷等药剂在种植前2~3周施于离土表4~6寸深的土中,施药前应保持土壤湿润,施药后压实已达到熏蒸线虫的目的。

④药剂防治:应用杀线虫剂在种植或7月中下旬到8月上旬视病情进行沟施或穴施。触杀型杀线剂如10%益舒宝;内吸型杀线剂如涕灭威、呋喃丹、灭线磷、克线磷等;生物药剂1.8%阿维菌素可有1000倍,在全生育期可灌4次,能有效抑制病害。 ⑤生物防治:近年来生物防治杀线虫得到广泛发展,加强栽培管理,清除病残体集中处理,以及合理施肥、灌水等措施也可减轻病害。我们可以采用土壤是施用线虫药剂,或贮藏期沙内拌阿维菌素的方式加以预防。

生姜是我市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出口创汇蔬菜。近年来,我市生姜种植面积不断加大,生姜病虫草害的发生也日趋严重。为保证我市生姜这一支柱产业健康发展,有效防治生姜病虫草害,保护生态环境,保证生姜无农药残留,特提出以下防治技术意见: 一、生姜病虫草害发生预报

受冬前持续高温、干旱和暖冬天气的影响,对病虫害越冬较为有利,据市植保站预报,今年我市生姜病虫草害综合发生程度2级,其中姜瘟病发生程度3级;生姜斑点病发生程度2级;姜螟发生程度2级,局部3级;生姜田杂草发生程度为4级;其它病虫害:甜菜夜蛾1级,姜蓟马1级,生姜线虫病(癞皮病)局部地块发生。 二、生姜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一)杂草防治

化学除草效果好,简便易行,既可减轻劳动强度, 节约用工,又可保持田间清洁, 促进生姜生长,抑制病虫害发生。可选用以下除草剂:

①40%新姜蒜草克乳油每亩120-150毫升; ②33%姜蒜盖草能乳油,每亩150-200毫升; ③24%乙氧氟草醚乳油每亩40-50毫升; ④33%施田补乳油每亩100-125毫升。

具体使用方法:按每亩的用药量兑水50-70公斤,于生姜播种后,将药液均匀地喷在地面上。覆膜的地块,喷除草剂后立即盖膜,以保持地面湿润,提高除草效果。 (二)病害防治

生姜病害主要有姜瘟病、姜斑点病、姜线虫病(癞皮病)等。在我市对生姜生产威胁最大的是姜瘟病,发病地块一般减产10-20%,重者50%以上,甚至绝产,是当前制约生姜生产发展的一大障碍因素。 1、姜瘟病

姜瘟病属细菌性病害,其病原为青枯假单孢杆菌,发病期长,传播途径多,防治较为困难,近几年来,通过试验研究证明,姜瘟病的防治要实行综合防治措施,应以农业防治措施为主,辅之以药剂防治,以切断传播途径,尽可能控制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1)轮作换茬

姜瘟病病菌可在土壤中存活2年以上,轮作换茬是切断土壤传菌的主要途径,对发病重的地块要间隔3-4年才能种姜,要与禾本科作物或葱、蒜轮作,不能与番茄、茄子、辣椒、马铃薯等茄科作物轮作

(2)土壤消毒:在生姜播种前20天,结合整地、浇水用氰氨化钙进行土壤消毒,每亩60-75公斤均匀撒施于土壤表层,然后用悬耕犁耕翻,起垄、覆膜、膜下浇水,15—20天后揭膜晾墒,耙地、整畦备播。

氰氨化钙可促进有机物腐熟、有机肥的发酵,提高有益微生物活性,改善土壤酸碱度,使土壤得到修复和还原,同时有缓施氮肥的作用,还能补充钙素,能预防姜瘟病、癞皮病,减轻土传病害,抑制杂草萌发,减少地下害虫的发生。 (3)精选姜种、药剂处理,确保姜种无病

在生姜收获前,可在无病姜田严格选种,单收单藏,姜窑及时消毒。姜种选择姜块肥大、丰满、皮色光亮、肉质新鲜、不干缩、不腐烂、未受冻、质地硬、无病虫害的健康姜块做种用,严格淘汰姜块瘦弱干瘪、肉质变褐及发软,特别是掰开后断面褐变的姜块。选好姜种后要进行药剂浸种,可用77%多宁可湿性粉剂400-600倍药液浸种30分钟或根叶康60—80倍稀释液浸种25—30分钟、3%克菌康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浸姜种1-2小时,或用20%龙克菌(噻菌铜)悬浮剂500倍液浸姜种15-30分钟,还可有效预防生姜线虫病(癞皮病)。

(4)施净肥

姜田所用肥料应保证无病菌,不能用病残体及带菌土壤沤制土杂肥,所用的有机肥必须经过充分腐熟。要实行配方施肥,平衡施肥。 (5)浇净水

姜田采用无污染的地下水灌溉,严禁把病株向水渠及井中乱扔。要采用塑料软管灌溉或滴灌,使水绕过发病地带。 (6)及时铲除中心病株

田间发现病株后,应及时拔除中心病株及四周0.5米以内的健株,挖去带菌土壤,将病残体集中深埋或药物处理,在病穴内撒施石灰,然后用干净的无菌土填平,周围筑土埂,防止病菌扩散蔓延。 (7)药剂防治

于生姜姜瘟病发病初期药液喷淋或灌根,每隔7-10天灌一次,连续3-4次,每株灌药液250-500毫升。可选用以下药剂:① 3%克菌康可湿性粉剂800倍液;② 20%龙克菌悬浮剂500倍液;③ 64%普杀得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④77%多宁可湿性粉剂400-600倍。 2、生姜斑点病

生姜斑点病为真菌性病害,在防治上除采取农业措施,如轮作换茬、田间清除病残体等措施外,在发病初期药剂防治,用20%龙克菌悬浮剂600倍液或75%百菌清(大菌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64%普杀得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3—5次。以上药剂可交替使用,喷药时可在药液中适当添加叶面肥,如宝葫芦、天达2116等可使叶片变绿、增厚,增强光合作用,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3、生姜线虫病(癞皮病)

生姜线虫病(癞皮病)是近年来我市新发病害,在局部地块发生较重。其症状主要是地上部姜苗生长缓慢,姜叶边缘褪绿变黄,严重的呈红褐色,地下部姜根稀少,姜块表面有明显凸起,呈癞皮状。发病地块一般产量降低,姜块品质下降,对生产影响较大。生姜线虫病(癞皮病)防治方法:生姜生长期48%乐斯本乳油1000倍灌根,播种前用98%必速灭颗粒剂每亩5公斤、庄伯伯或荣宝每亩60-75公斤处理土壤。 (三)虫害防治

我市生姜上害虫有姜螟、姜蓟马、甜菜夜蛾等。 1、姜螟

姜螟又叫玉米螟、钻心虫,幼虫多在生姜茎杆中上部蛀食造成茎杆空心,使水分运输受阻,受害后姜苗枯黄、茎杆折断。防治上主要是把握好防治时机。生姜螟虫发生为害时间集中在

6月上中旬,此虫先在生姜叶片背面产卵,卵3天后孵化出幼虫,幼虫先迁移到嫩叶取食叶片,后钻入姜苗茎内为害。因此,防治时要掌握幼虫钻入姜苗之前进行防治,要在6月上中旬每隔5—7天喷一遍药,喷药时注意使叶片正反面都能喷到药液。药剂可选用98%巴丹可溶性粉剂或15%安打悬浮剂或24%美满悬浮剂1500—2000倍液喷雾。 2、姜蓟马

生姜蓟马主要为害叶片,使叶片发黄卷曲,严重的形成“转心”,越是干旱的年份为害越重。防治方法: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每亩10克或用3%啶虫脒可湿性粉剂(阿达克3号)? 40克/亩兑水喷雾。 3、甜菜夜蛾

甜菜夜蛾抗药性强,一般药剂防治效果差。可选用新型仿生杀虫剂20%米满或24%美满悬浮剂或1000—1500倍液喷雾,上述药剂是促进鳞翅目幼虫蜕皮的绿色生物杀虫剂,对甜菜夜蛾防治有特效。田间也可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杀甜菜夜蛾、姜螟等害虫成虫,能有效减少落卵量,减少虫口密度,减轻发生为害程度。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