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理论对初中英语教学的启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行为主义理论对初中英语教学的启示

作者:沈仲璇

来源:《校园英语·上旬》2016年第07期

【摘要】行为主义理论作为曾在西方心理学界占据支配地位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理论,不仅为心理学界,更是为教育领域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启示。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本身,更是在不同时期被不同的学者赋予了新的内涵和主张,从而使其能够不断顺应潮流发展,与时俱进。 【关键词】行为主义理论 英语教学 启示 一、行为主义理论的产生和兴起

在20世纪初,俄罗斯科学家巴普洛夫率先提出了”条件反射”理论,通过著名的“狗分泌唾液”实验,他指出“动物的习惯可以通过在某些特定条件下的重复操作的条件反射实验得到加强,并逐渐形成这个习惯。而这一思想也随后被用于解释儿童是怎样被外界环境影响从而导致他们行为发生变化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观点为更科学的解释儿童的第一语言习得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同时也为之后行为主义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因此,他的这一思想也被视作是行为主义理论发展道路上的一座里程碑。

华生,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也是第一位举起行为主义大旗的人。他相信学习行为是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去建立条件反应的过程,他认为人们可以通过建立坚固的“刺激—反应”联结来形成一个新的行为习惯。他之后做了著名的“恐惧形成实验”来证明他的理论,但这个实验却最终因为对儿童的伤害太大而饱受社会批判。

斯金纳,同样是美国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同时也是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不同于华生,他用小白鼠来作为实验对象,他的实验设备被称之为“斯金纳箱”,后来被各国心理学家和生物学家广泛采用。他通过实验认定结果是导致行为产生变化的原因,并因此提出了著名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他的理论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强化理论,惩罚和强化模式。斯金纳的理论对于我们初中英语教学有着非常重大的启示作用,因此我们将会在之后的章节中详细的讨论。

班杜拉是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也是一个心理学家。他提出了著名的“社会学习理论”,并把学习活动划分为经验学习和观察学习两种类型,并认为人们的行为形成主要是来自于观察习得,并给出了观察学习的四个过程。他同时还提出了“交互决定论”,认为个人,环境和行为可以彼此影响,这对于孩童好习惯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他还有一项贡献就是把强化分为了三种类型,从而发展了斯金纳的理论,这一观点对于提高教育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会详细讨论。 二、初中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初中生的认知能力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在初中阶段会得到显著增长,清楚的了解到这一增长规律会对我们日常的英语教学产生重要的指导作用。而认知能力的发展又分为具体的三个方面,下面我们将逐一进行论述。

(1)初中生的注意力发展特征。第一个特征是他们的注意目的性会逐渐的提高最终到达成熟阶段。在初中之前,他们的注意力大多是无意识的,很容易就被窗外的一只小鸟或其它更有意思的事所吸引,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小学生很容易在课堂上分心。而当他们上了初中之后,他们在课堂上的有效注意时间会提高到大约40分钟,并开始意识到认真听讲的必要性。 而也正是因为他们注意力目的性的提高,他们注意力的稳定性也逐渐增强,这就是注意力发展的第二个特征。当他们还是孩童的时候,他们很容易课上被其他事物分神。但当他们进入初中之后,便可以逐渐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但可以肯定的是,不同学生会展现出对注意力的不同掌控程度,好的学生通常有着较强的掌控力。

第三个特征是他们注意力的转移性得到强化,这对于学生认知的发展过程有着重要意义。到了初中之后,即使前后是两门完全不同的学科,我们也可以很快的转换我们的思维去继续课程的学习。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前一门课会对后一门课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避免消极影响的能力也会相应增强。

(2)初中生的记忆力发展特征。第一个特征就是学生在这一阶段主要是靠理解记忆而不再是死记硬背,这一特征也是学生认知能力得到发展的最明显表现,因为它预示着学生开始寻找材料之间内在深层的逻辑联系。

第二个特点就是抽象记忆开始在各种记忆形式中占据主导地位,这也是认知能力高度发展的结果。当学习数学公式或几何原理时,学生通常会依靠抽象记忆力来记住它们,所以那些有着更好的抽象记忆力的学生会在科学学科上取得更加优秀的成绩。

最后一个特点是我们的视听记忆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并且我们记忆的80%都来自于视觉记忆,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能更好的记住所看见的而不是所听见的。

(3)初中生的逻辑思维发展。首先是他们的归纳能力得到了提高,因此他们可以写出一篇很长文章的梗概。其次是他们开始运用假设验证和更一般的逻辑规则去思考问题,这就是为什么数学课上会开始学习假设思维。所以,在这一时期,学生一定要在课上紧跟老师的步伐。第三个方面是他们在思想活动上自我认知逐渐增强,逻辑思维的反映和动机功能显著提高。这一特征经常表现在解决数学问题方面。小学生很少在做完作业后检查,而初中生已经会在做作业的时候就在考虑这样的回答是不是正确的了。第四个方面是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进步的非常快。我们都知道最有价值的思维品质就是创造性,我们的教育系统也经常由于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而饱受批判。创造性应该从小培养的观点早已形成了共识,但初中阶段也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好好利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初中生的情感特征。初中生的情感表达充满了矛盾性,具有半成熟半幼稚共存的特征。随着学生心理能力得到发展和生活经验得到丰富,情绪的感知和表达方法再也不是之前那么简单的呈现形式了。对于初中生的情感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情绪表达的两极化。情绪两极化的第一个表现是暴力愤怒与温和体贴共存。有的时候初中生的情绪会表现的暴力愤怒,那是因为他们还无法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有些时候他们又会表现的非常温和与善解人意。第二个特征是情绪的多变性和顽固性共存。处在这个阶段的学生情绪都不是那么稳定,他们经常从一种情绪转换到另一种情绪,但是他们的情绪中又带有顽固性,开始坚持他们自己的观点。最后一个特点是害羞和善于表达的共存。大多数的时候,他们都会选择隐藏自己真正的情绪,显得十分害羞,比如害怕在公共场合中演讲。但当他们在表达自己情感的时候,他们又会在表达中自觉或不自觉的带有表演的痕迹。

(2)情绪的变化。情绪变化的第一个特征是失落感的增加。比如他们不知道以什么样的姿势站在公众面前,不知道该怎样处理与父母关系中出现的裂缝和分歧,也不知道该在朋友中建立一个怎样的地位和形象以及要如何保持住这种地位。第二个特征同时也是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孤独感的出现。初中阶段的孩子开始想要独立,他们想自己拿主意并认为自己的想法都是对的,但同时,他们又很容易在现实生活中受挫,这使得他们难以去适应独自生活但却又拒绝向父母求助,从而会经常产生孤独感。最后一个情绪特征是挫败感的增加。他们大多数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但同时,他们又具有高度的自尊心和强烈的希望成功的意愿,这种现实与理想的反差会让他们产生挫败感。

三、行为主义对初中英语教学的启示

1.对学生好习惯行为的养成。根据斯金纳的理论,我们知道了适当强化的重要性,从而可以利用这一知识去帮助学生形成好的行为习惯。根据他的强化理论,我们可以运用积极与消极强化两种方式来达到我们的目的。举个例子,一些学生经常懒于去记忆英语单词,特别是长单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给班里那些在单词测验中取得好成绩的学生们一些礼物上的奖励,而这个礼物一定要是对班上所有同学都有吸引力的,这种行为叫做积极强化。我们也可以采取另一种方式,老师可以制定一项规则,凡是在单词测验中失败的学生,要做比别人多一倍的家庭作业,这叫做消极强化。采用这些方法,我们可以让学生形成积极记忆英语单词的良好习惯。

而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他认为个人,环境和行为是可以相互影响的,所以“ 榜样人物”在学生行为的养成中会占据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意识到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地方不止学校,更重要的是家庭的影响作用。如果父母想让孩子养成好的英语学习习惯,那么他们就应该先要做出好的表率作用,可以每天在家里放点英语的英语歌曲或者英文电影,给孩子们买一些简单有趣的英语读物或者小说同样也是一个好的选择。当孩子处在一个英语学习氛围浓厚的家庭里,他们自然会有学习英语的热情。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