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fficulties and didn’t lose heart and made an attempt 5________(find) another job. It was his friend Mr Smith6________helped him out.7_______(eventual)he got a 8_________(good)job than ever before.Without Mr Smith,he would be in trouble noHe has made up his mind 9_______(do)whatever he can 10________ return for his help in the future.山东省济宁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重启中华文明的天下情怀
任剑涛
今天,中华民族终于告荆了被动挨打的悲剧性处境,已经在物质实力上进入世界前列,因此有必要认真考虑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究竟要为整个人类承担些什么。中华文明终于可以理性地筹划自己的未来,重启中华文明的天下情怀。
中华文明曾经拥有一个天下体系,以地理奠基,以五服、朝贡制度保障,以天下情怀升华。相比而言,基于地域对天下概念的建构,既要有继承,更要有超越。很明显,中国古代对天下体系的建构,在地理因素上已经有了历史突破。这个鲒构性突破,是由一个现代性
事件所引发的,那就是1840年中国开始“睁眼看世界”,“天下”澌变成近代的“世界”、今天的“地球村”
当前,三重因素催促我们重启中华文明的天下情怀。一是因为全球问题、全球治理已经变成美键问题。超越国家视野,确立全球眼光变得日益重要。二是中国自身扼制了近代以来的悲剧性命运,而对中西文明的碰授产生新的认知,知晓必须超越中西文化的价值冲突和地域性对抗。三是中华文明在决断自己发展未来的当下,也到了需要重新检视自身文明遗产的关键时刻。
我们重启中华文明的天下情怀,并非去重建一个原来以“五服体系”“朝贡体制”为支撑的制度结构。传的天下体系所包含的地理和制度意义上的“天下”含义在当代已经不太明显。这一体系中真正有益于人类开拓光明未来的,主要是它的精神理念,即天下情怀。中华民族类注整个世界,重视人的价值一致性,所谓“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对今天这个纷纷攘攘的世界而言,确实是最宝贵的理念。其基本精神是“同气相求,民胞物与”,建立在人的一致性尊严、典同性发展、平等性共享的基础上,就能够具备感召环宇的能量。
基于此,中华民族的天下情怀,不囿于举国眼光,而必是全球眼光。换言之,这样的情怀,不仅仅只对中华民族自己具有现实意义,对全球治理也具有普遍意义;不仅仅是迫求民族文化的独特性,更是要全面放开视野,使全球各都能同呼吸、共命这。由此便具备了超越以异质性的民族国家为基础建构起来的对峙性世界体系的可能性。
在这个意义上,重启中华文明的天下情怀,主要是要重启中华民族足以矫正现代世界体系
冲突机制的宝贵成分。同时,有效克制中国古代天下体系中的“万邦来朝”体现的那种独占鳌头、独领风骚的排斥性观念。如此,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对人类光明灿烂的来来担负起责任。
(选自《光明网》2018年1月9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民族在物质实力上已经进人世界前列,是中华文明重启天下情怀的前提。 B.中国对西方的认知和学习,改变了中国的天下观,进而也重塑了“天下体系” C.重启中华文明天下情怀,既有中国发展的内在原因,有全球问题的外在原因。 D.中华民族天下情怀具有民族超越性和全球眼光,主要是对全球治理具有意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段提出了“重启中华文明的天下情怀”话题,突出中心,统领全文。 B.第三段指出“重启中华文明的天下情怀”的三重因素,点明“重启”的必要性 C.文章运用对比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