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小未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2版二版笔记和典型题考研真题详解答案

答:解构主义是指20世纪80年代后期,西方建筑舞台上出现的一个具有广泛批判精神和大胆创新意识的建 筑思潮,迅速成为建筑界关注的新焦点。解构主义不仅质疑现代建筑,还对现代主义之后的思潮和倾向都持批评 态度,并试图建立起关于建筑存在方式的全新思考。解构主义思潮的名称来源有二:①来自法国哲学家J ?德里 达为代表的解构主义哲学;②来自20世纪20年代俄国的先锋派构成主义。解构主义的代表人物有屈米、艾森曼、 R ?库哈斯等。

4. 新城市主义[北京大学2012年研]

答:新城市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初针对郊区无序蔓延带来的城市问题而形成的一个新的城市规划及设计理 论,又称新都市主义。该理论主张借鉴二战前美国小城镇和城镇规划的优秀传统,提倡创造和重建丰富多样的、 适于步行的、紧凑的、混合使用的社区,对建筑环境进行重新整合,形成完善的都市、城镇、乡村和邻里单元。 其内容主要有:①传统邻里社区发展理论;②公共交通主导型开发理论。1993年在美国亚历山大里亚召开的第 一届新城市主义大会标志着新城市主义运动的正式确立和理论体系的成熟,其核心人物是彼得?卡尔索普。

5. 赫尔佐格

答:赫尔佐格是当代世界级的瑞士建筑大师,他摒弃了芜杂的手段,直接从材料和建构入手,以最纯粹的心 灵拷问上帝。在他的作品中,建筑的意义、场地等形而上的因素让位于材料、效果等更为直接、更具有感性意义 的因素。“建筑是变化的,是四维的”,这在他们的建筑中有了实质性的表达,建筑随着季节、气候而改变。

6. 《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答:《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是美国建筑师罗伯特?文丘里的建筑论著,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 宣言。他反对密斯?凡?德罗的名言“少就是多”,认为“少就是光秃秃”。他认为现代主义建筑语言群众不懂, 而群众喜欢的建筑往往形式平凡、活泼,装饰性强,又具有隐喻性。

四、论述题

1.简述后现代主义建筑。[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研]

答:后现代主义建筑是指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兴起的以后现代主义为理论依据的一系列建筑。后现代主 义建筑思潮是指由部分建筑师和理论家以一系列批判现代建筑派的理论与实践而推动形成的建筑思潮,又称后现 代古典主义、后现代形式主义。后现代主义建筑采用各种历史建筑元素、运用讽喻手法的折衷风格,在西方建筑 界引起广泛关注,美国是形成这股思潮的中心。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有文丘里、P ?约翰逊、斯特恩等。

(1) 设计风格

后现代主义建筑拝击现代建筑提倡的理性主义片面强调功能与技术的作用而忽视建筑在真实世界中包含的 矛盾性与复杂性,提倡一种复杂而有活力的建筑。后现代主义建筑赞成包含多个矛盾层次的设计,提出兼容并蓄、 对立统一的设计策略和模棱两可的设计方法。

① 回归历史,采用古典建筑元素。从实践来看,后现代主义建筑所体现的最显著特征之一,就是热衷于运用 历史建筑元素,尤其是古典

建筑元素。

② 追求隐喻的设计手法,以各种符号的广泛使用和装饰手段来强调建筑形式的含义及象征作用。 ③ 走向大众与通俗文化,戏谑地使用古典元素。 ④ 具有开放性,并不排斥现代建筑。

后现代主义强调建筑的不定性,来对抗现代建筑的确定性和绝对的功能原则,包容现代建筑所排斥的传统建 筑要素,认为一些内在的冲突以生活不定为基础,并将诙谐的方式引用到设计中,推动了建筑的丰富性。

(2) 后现代主义建筑与现代主义建筑之区别

① 现代主义建筑采取单一价值取向,后现代主义建筑包含多重价值。 ② 现代主义建筑信奉普世真理,后现代主义建筑关注历史与地方文脉。

③ 现代主义建筑注重技术与功能,后现代主义建筑关心乡土的、隐喻的方面,赞赏模糊不定。 (3) 影响

① 后现代主义建筑重新确立了历史传统的价值,承认建筑形式有其技术与功能逻辑之外独立存在的联想及象 征的含义,恢复了装饰在建

筑中的合理地位,并树立起兼容并蓄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从根本上弥补了现代建筑的 一些不足。

②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实践中基本停留在形式的层面,没有更为深刻的内容,越来越趋向于与一种风格划上等 号。

2.简述盖里建筑的特点。[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研]

答:弗兰克?盖里(1929年?),当代著名解构主义建筑师,以设计具有奇特不规则曲线造型雕塑般外观的 建筑而著称。盖里的设计风格源于晚期现代主义,代表性建筑物是毕尔巴鄂古根汉姆博物馆。弗兰克?盖里认为 要从感性出发,以艺术家的敏感把握时代精神。弗兰克?盖里建筑的特点有:

(1) 在建筑目的上,盖里认为世界是一个暂时性的、呈碎片状的、永远处于不断变化的世界,他的工作就 是用建筑语言对这种生存状况

敏感地加以表达。

(2) 在建筑形式上,盖里对过去的传统美学方法采取完全对抗的态度。 (3) 在建筑风格上,盖里经历过三个阶段的变化:

①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期,是盖里的探索期和建筑风格的酝酿期。

盖里侧重于对材料的甄选,表现材料自身的属性,大胆采用廉价的工业材料;注重经济性,力图表达建筑的 偶然性、过程性以及一种看似尚未完成的美感。他的设计手法是打碎、拆散各种建筑构件,再进行重新组合;组 合看似随意、偶然,却处处与功能契合。

② 20世纪80年代后期,盖里开始探索整体性的设计语言。

盖里不再以小尺度的建筑构件,而是采用大尺度的功能组合体为单位,更注重建筑的雕塑感,多运用曲线, 创造形体、空间复杂的建筑。他的设计手法是,在建筑主体完整的前提下,利用连接部位形成复杂的形式。

③ 20世纪90年代,盖里力图建立起一种新时代的建筑美学。

盖里的作品越发显现出鲜明的动感,在形式的把握与功能的完善之间达到精致的平衡。

3.试论述当代西方建筑思潮及其发展趋势。

答:(1)多元论思潮

上世纪50年代以后,西方现代建筑思潮向多元化发展,即风格与形式的多样化,这种趋向获得了建筑与环 境的明显的地区性特征。路易斯?康和柯布西耶是探索多元论的先驱人物。

① 粗野主义

保持建筑的自然本色,混凝土不加粉饰,构件直截了当,如史密森夫妇的亨斯特顿学校。

② 典雅主义:(形式主义、新古典主义)吸取传统建筑的构图手法,比例工整、严谨、偶有装饰、不用柱式, 以传神代替传统形式。 ③ 隐喻主义

(象征主义)强调艺术造型和象征含义,个性强烈。

④ 新乡土主乂

建筑构思结合地方特色,适合人们的生活习惯,使人、建筑、环境较好的融为一体,继承了阿尔托的主张, 是欧洲最有影响力的建筑主流创作现象。民族的样式和地方的材料,具有历史感和人情化特色。

⑤ 高技派

建筑造型注重高度工业技术倾向。建筑电讯派是高技派的激进派,电报式建筑语言,设备暴露。

⑥ 新陈代谢派

插拉式建筑,立交方式,过时建筑随时可以撤换。

(2) 后现代主义思潮

指出建筑要混杂,不要纯净,宁要丰盛不要简单化。追求复杂、矛盾性,不完整,不和谐,不统一,与传统 美学相对立。代表人物为罗伯特?文丘里,其代表作品为母亲别墅,普林斯顿大学胡应湘堂。它只是多元化思潮 的延续,不能解决所有建筑问题,从指导思想和表现手法上强调注重形式和更新传统。

(3) 晚期现代主义思潮

① 表现高技效果,强调地现代工艺的表现效果,强调设备、结构、管道等,表现光感质地,运用金属、塑料 面板、玻璃幕墙表现高技术产

品的光滑表面

② 表现新结构的力量,悬索、拉杆、悬挂、壳体、网架结构给造型带来了新展示机会。

③ 表现虚空间:建筑表面或顶部作成许多装饰性的构架,造成多层穿透的虚空间,使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得 到有机结合。 (4)

手段。

解构主义思潮

重视机会和偶然性对建筑的影响,对原有的建筑观念进行淡化,把建筑艺术提升为一种表达更深层次的纯艺 术,把功能技术降为表达意图的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