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杨爱情咏叹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李杨爱情咏叹调

作者:罗君生

来源:《曲艺》2015年第07期

京韵大鼓传统名段《剑阁闻铃》是鼓曲大师骆玉笙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创演的骆派京韵奠基之作。几十年来通过骆先生不断润色,使之成为脍炙人口的珍品绝唱,被后学者广为传唱。

鼓词《剑阁闻铃》在浩瀚纷繁的子弟书书目中是鲜见的作品,而关于作者是谁却众说纷纭、尚无定论,其中一说为辽宁开原人缪东麟(1851—1936)。该作原名《忆真妃》,80句唱词,基于如下史实:安史之乱时唐明皇因安禄山兵变逃往西川途中遭遇军士哗变,众军士杀死杨国忠、逼杨贵妃自尽。唐明皇行至马嵬坡剑阁栈道遇雨,在行宫中越发思念杨贵妃,曾命乐工谱成《雨霖铃》一曲以寄情思。鼓词描写了唐明皇夜宿剑阁的内心独白,淋漓尽致地抒发了杨贵妃惨死之后他那悲哀、伤痛、愧悔、感叹无限的思念……表达了李杨错综交织、复杂万端的深切恋情,完全是一篇精美的抒情诗。

骆玉笙先生演唱的《剑阁闻铃》全曲76句,在创腔过程中,怹与弦师刘文有先生经过研究,以“少白派”的凄婉苍凉的音调为基础,融入“刘派”的流畅和“白派”的低回,运用自己的歌喉尽情抒发主人公唐明皇既悔且哀、无限伤痛的情感。再配以新颖的鼓板、协调的伴奏,鼓板轻敲慢击,歌声如泣如诉。怹不是在曲中穿情而是依情制曲,怹的“情”是对杨贵妃命运的惋叹,是对唐明皇和杨贵妃真挚爱情的感动,是对时代和环境造成爱情悲剧的不平。怹把自己设身处地地“剧中人”化了,以至于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忘我。因而词成了情的凭借,情成了词的主宰,终于在旧曲里唱出了新的风格和意境。怹依情唱曲,全篇绘声绘色、荡气回肠、烘托和谐、浑然一体,既完美地体现了文词的内容又成功地塑造了鲜明的音乐形象,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刘文有先生在伴奏的弦子点上起到了烘托感情的作用,过门间奏设计得细密纤巧、严丝合缝,在唱腔上穿针引线。甚至可以认为,至今鲜有任何一段京韵大鼓的间奏像《剑阁闻铃》那样严谨、那样新颖、那样天衣无缝、那样动听,因此它堪称京韵大鼓创新和发展的一座高峰。

骆玉笙先生在鼓曲的说表与歌唱两种性能之中更注重于歌唱。骆派显著的特点是更富于音乐性,突出主观抒情的美学特征。这一特色在《剑阁闻铃》得到了充分展现。演唱中怹因字设腔,体会到词为情本、情必融词的道理,情在腔中更在字上,在腔和字的结合上尤其是对字的感情润色、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处理上,更注重字是腔的出发点,是情的依据所在。字清句楚是首要条件,口齿清晰、字音沉重、因字设腔才能使唱者感情抒发淋漓尽致,听者为之动容。京韵唱腔是眼起板落,而骆玉笙一反常规多有改变:全曲音乐结构严谨、风格统一,以低回婉转的曲调描述寒秋、雨夜、剑阁等特定环境,节奏舒缓、旋律跌宕、起伏传情,听来凄凉呜咽、荡气回肠—怹因情生腔,从内容出发、从人物感情出发的大胆创造,给京韵大鼓唱腔增加了新的活力和光彩。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这段《剑阁闻铃》风靡了几十年,万千听众为之痴迷,至今让人百听不厌。它是骆先生唱情的典范,是不依故事情节而是靠情起情落的叙事诗体的典范。著名曲艺评论家薛宝琨教授说:“《剑阁闻铃》不愧为骆玉笙艺术王冠上璀璨夺目的明珠”。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