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综合真题

2010年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综合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课程

2.最近发展区 3.终身教育 4.自我效能 5.苏格拉底方法

6.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学记》在教学思想上的贡献。 2.道德教育如何与生活相联系? 3.简述班级授课制及其改革。

4.简述校本课程开发的特征、优势、不足及思考。 三、分析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

1.结合你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谈谈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的关系。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启示。 3.试论唐代科举制度的作用及其影响。 4.评述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2010年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综合真题解析

一、名词解释

1.【解析】参考答案参见2010年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综合真题名词解释第2题的解释。 2.【解析】参考答案参见2010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综合真题解析名词解释第5题的解释。 3.【解析】参考答案参见2010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综合真题解析外国教育史名词解释第2题的解释。

4.【解析】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它与自我能力感是同义的。一般来说,成功经验会增强自我效能,反复的失败会降低自我效能。 5.【解析】参考答案参见2010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综合真题解析名词解释第2题的解释。 6.【解析】根据赫尔巴特的主张,统觉过程的完成大体上可以有三个环节:感官的刺激、新旧观念的分析和联合、统觉团的形成。与此相应,他提出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单纯的提示教学、分析教学和综合教学,这三种教学方法之间的联系,就产生了教学过程。他提出的教学形式阶段,实际上就是课堂教学的完整过程,是一个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在内的规范化的教学程序。

他认为,兴趣活动可划分为四个阶段:注意、期待、要求、行动。儿童在学习活动中的思维状态主要有两种:专心和审思。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学形式阶段论。有以下四个阶段:

明了(或清晰),当一个表象由自身的力量突出在感官前,兴趣活动对它产生注意,这时学生处于静止的专心活动,教师通过运用直观教具和讲解的方法,进行明确的提示,使学生获得清晰的表象,以作好观念的联合,即学习新知识的准备。

联合(或联想),由于表象的产生并进入意识,激起原有观念的活动,因而产生新旧观念的联合,但又尚未出现最后的结果,这时,兴趣活动处于获得新观念的期待状态,教师的任务是与学生无拘束的谈话,运用分析的教学方法。

系统,新旧观念最初形成的联系并不有序,因而需要对前一阶段由专心活动得到的结果进行审思,兴趣活动处于要求阶段,需要用综合的教学方法,使新旧观念的联合系统化,从而获得新的概念。

方法,新旧观念的联合形成后需要进一步巩固和强化,这就要求学生自己进行活动,通过联系巩固新习得的知识。

他的教学形式阶段论是在严格按照心理学过程规律基础上,对教学过程中的一切因素和活动进行高度抽象,以建立一种明确的和规范化的教学模式。在这个意义上讲,不仅反映了人类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本质的发展,而且具有广泛的实践意义。但也因机械化倾向遭到人们批评。 二、简答题

1.【解析】《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使中国教育史上和世界教育史上一部最早的、最完整的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战国末期思孟学派所著,全文1229字,对先秦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作了相当全面的总结和概括,论述了教育的作用、目的、任务以及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原则、方法,教师及师生关系,总之,对教育学基本问题都有论述,被认为是“教育学的雏形”。

教育管理:在学习过程中,每隔一年考察一次,第一年,“视其离经辩志”,考察阅读方面能否分析章句,思想道德方面能否确立高尚的志向;第三年,“视其敬业乐群”考察对学业态度是否专心致志,同学相处是否团结友爱;第五年,“视其博习亲师”,学识是否广泛及与教师是否亲密无间;第七年,“视其论学取友”,学术见解与交往朋友,合格谓之小成;第九年,“视其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学术上融会贯通和志向上坚定不移,合格谓之大成。

教学论:教育、教学原则与方法

第一,教学相长 教与学是教学过程的两方面,教与学紧密相联,互相促进。 第二,尊师重道 尊师才能重道,重道必须尊师。明确提出“师严而道尊”。一方面高度评价的作用,抬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对教师有严格要求,既要有渊博的知识和崇高的道德修养,又要熟练掌握教育教学技能技巧。尊师严师,并不否认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认为学习好坏与善不善学关系极大。

第三,藏息相辅 认为正课学习与课外练习必须兼顾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第四,豫、时、孙、摩 总结长期教育教学中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提出“教之所由兴”和“教之所由废”的规律。包括四项具体原则,从正反两面进行分析,指出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和教训。 第五,启发诱导 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指出“君子之教,喻也。道而不牵,强而不抑,开而不达。道而不牵则和,强而不抑则易,开而不达则思。和、易、思,可谓善矣”。

第六,长善救失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其多,或失其寡,或失其易,或失其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救失也。”多,过多庞杂,贪多勿得;寡,知识面狭窄,贫乏浅薄;易,看的过分容易,自满自足;止,夸大困难,畏难而止。都是缺点但因人而异。教师必须具体分析,全面掌握,如果教育得法缺点也会转化为优点。

(5)教学方法 有问答法、讲解法、练习法、类比法等。同时对当时教学中存在的照本宣科、呆读死记、满堂灌、赶进度、不考虑学生接受能力、消化程度、兴趣爱好等现象进行尖锐批评。

2.【解析】参考答案参见2010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综合真题解析简答题第3题的解释。 3.【解析】班级授课制是指把一定的学生按年龄层次和智力水平及受教育程度编班上课。最早由夸美纽斯提出。后来赫尔巴特完善了这一理论,苏联的教育家凯洛夫最终完善了这一理论。我国最早使用班级授课制是1862年。

优越性在于:

⒈它可以大规模地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一位教师能同时教许多学生,扩大了单位教师的教学能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而且使全体学生共同前进。

⒉它以“课”为教学活动单元,能保证学习活动循序渐进,并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扎实而又完整。

⒊由教师设计、组织并上“课”,以教师的系统讲授为主面兼用其它方法,能保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⒋固定的班级人数和统一的时间单位,有利于学校合理安排各科教学的内容和进度并加强教学管理,从而赢得教学的高速度。

⒌在班集体中学习,学生彼此之间由于共同目的和共同活动集结在一起,可以互相观摩、启发、切磋、砥砺;学生可与教师及同学进行多向交流,互相影响,从而增加信息来源或教育影响源。

⒍它在实现教学任务上比较全面,从而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它不仅能比较全面地保证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同时也能保证对学生经常的思想政治影响,启发学生思维、想象能力及学习热情等。

局限性在于:

⒈教学活动多由教师做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⒉学生主要接受现成的知识成果,其探索性、创造性不易发挥。

⒊学生动手机会较少,教学的实践性不强,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⒋它的时间、内容和进程都固定化、形式化,不能够容纳和适应更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⒌它以“课”为活动单元,而“课”又有时间限制,因而往往将某些完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人为地分割以适应“课”的要求。 ⒍它强调的是统一,齐步走,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⒎它缺乏真正的集体性。教师虽然向许多学生同样施教,而每个学生各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掌握,每个学生分别地对教师负责,独自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学生与学生之间没有分工合作,无必然的依存关系。

8.不利于因材施教。

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①教学组织形式趋向灵活多样化;②教学单位趋向合理化;③时空局限性越来愈小。目前,班级授课制仍然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但它也越来越暴露出其缺点。为了弥补班级授课制的不足,国内外进行了许多改革实验主要有:

其一,班级小型化。 其二,选科制

其三,开展小队教学。

4.【解析】校本课程开发的特征及优势: 1.校本课程开发是民主开放的课程决策过程

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自主进行的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的课程开发策略。它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即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