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同《§19.3.1梯形》说课稿

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同《§19.3.1梯形》说课

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是来自。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九章第三节《梯形》第一课时。下面我从六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梯形》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引入的。梯形与平行四边形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因此,本节课的学习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又是对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知识的拓展和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体会转化思想,为后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梯形的有关概念,探索并掌握等腰梯形的性质,并学会简单应用。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探索等腰梯形的性质的过程,在简单的操作过程中,发展说理意识和主动探究的习惯,通过添加辅助线体会转化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索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自信心,体会梯形的应用价值。

(基于以上目标,结合对教材的理解,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等腰梯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灵活的添加辅助线,将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 二、学情分析

《梯形》是本章研究的最后一类特殊四边形,学生通过对平行四边形概念、性质、判定的学习,已经掌握了研究四边形的方法;具备了观察、操作等探索活动的经验;具有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在此基础上学习梯形的概念、性质,学生应该容易理解和掌握。 三、 教法与学法

1.教法选择: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合作交流。 2.学法指导:以学习小组为载体,学生动手实践、自主互助、合作探究。 四、课前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等腰三角形纸片。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认定目标

首先让学生通过下列现实情境感受梯形的身影无处不在,如: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我们家乡的名胜古迹——柏寝台风景图。学生通过观察图中这些建筑物的设计造型,容易看出图形的形状,借此引入本节课的课题。在此基础上,我与学生一起认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目标的引领下展开学习。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引入,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易于接受。学生不仅感受到家乡的美景、热爱自己的家乡,更能感受到梯形来源于生活以及梯形的应用价值。 (二)自主互助,探究新知 活动1:读一读,填一填。

引导学生结合学习目标,利用4分钟时间自学课本106页,独立完成以下内容,然后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1)什么是梯形? 梯形有哪几种?

2)在图(1 )中标注梯形的上、下底、高、腰、对角线。 3)梯形与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设计意图:活动1的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由学生自己解读感悟教材,加深对有关概念的理解。从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概括能力,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考虑到学生可能对梯形的上、下底存

在模糊认识,教师借助多媒体演示并进行引导、点拨“梯形的上、下底是以平行两边的长短来区分的,而不是指位置关系”。 活动2:剪一剪,折一折

活动2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事先准备好的等腰三角形纸片上剪下一个等腰梯形,连接它的两条对角线。观察并猜想:(1)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它的对称轴在哪里?(2)图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相等的角?动手折一折,验证自己的猜想,并在小组内交流。要求学生4分钟完成。教师巡视点拨,并关注各组的交流效率和纪律,为后续评价做准备。

设计意图:学生借助动手操作很直观的得到等腰梯形的性质,对此印象深刻。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观察、实验、猜想等合情推理的能力。同时也为后面例题的解答作下铺垫。

学生充分讨论、交流之后,由小组代表展示交流结果,教师借助多媒体演示,引导学生从边、角、对角线三个方面归纳等腰梯形的性质并板书。在此,教师引导学生继续思考:你能用推理的方法证明等腰梯形的两个性质吗?

活动3:议一议,做一做

等腰梯形性质的证明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更好的突破这一难点,让学生带着下面的2个问题自学课本107页的内容,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要求学生8分钟完成。此间老师巡视,督促学生积极参与交流,对于个性问题及时进行指导,共性问题作为下一步点拨的内容。

问题:(1)证明两角相等通常采用什么办法?课本107页思考添加辅助线的目的是什么?对你有什么启发?

图①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