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趣味化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趣味化”研究报告

榆林市第七小学 刘兴林

从2012年上半年开始,我确定了以《小学数学课堂趣味化》为内容的课题研究。通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与观摩,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认真分析、归纳、总结,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果,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发儿童身心潜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总结了宝贵经验,为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2001年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我国学校课程改革史上的一个重大举措,为数学教学指明了方向。但是,教师虽然有指导数学活动的意识,但由于没有具体的经验和模式得以借鉴,在教学中存在着盲目性和随意性,好的教学经验比较散乱。因而,在素质教育理论和课题理论指导下,结合数学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总结出明确、具体、易行的数学活动方法和形式,成为小学数学教师的共同期盼。鉴于此,通过调查研究,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我提出小学数学趣味化教学的研究课题。

二、研究的目的

1、通过课堂趣味化研究,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开发儿童身心潜能,为提高教学效率总结宝贵经验。

2、在现代教学论和国家课程标准指导下,探索课堂趣味化教学的构成和表现形式。 三、研究的方法。

以走进课堂,运用案例研究方法为主,重点对课堂教学的有关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从中记录精彩片段,归纳、总结出普遍的规律和方法。

四、研究的要求

1、以我校小学各年级数学老师、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每一节数学课堂为研究载体。 2、以数学课的教学设计、教学语言、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感受的趣味性为主要研究内容。

五、课题研究经验总结

(一)小学数学趣味化课堂的特点

1、实践性。趣味化数学课堂强调“动”,“动”是课中学生的多种感官、教学的各种媒体都要充分调动起来,尤以动手操作或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或模拟)实践为主,使学生在学中用、用中学。

2、自主性。趣味化的课堂中,教师、学生在选材上、教材上、学法上、考查上都有较大的自主性,学生可以根据提供的材料,在活动中无需顾忌来自教师的压力;无需顾忌来自考查的“威胁”,自主地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自由地选择内容,自由地发挥思维潜力。

3、多样性。趣味化数学课堂除了“动”的特点外,尤其突出了“活”的特点,“活”就是在内容选取上、教学方法上、组织形式上、解决问题上等等都“活”,体现多样化。

4、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使学生学数学、爱数学,一定要使学生对数学感兴趣。趣味化的课堂中,教师能安排很多趣味性强的活动。

5、合作性。学习既是个体行为,也是群体行为。在班级制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意向很容易受到群体的影响,而且学生的学习必须要得到群体的作用。而在趣味化数学课中,教师能根据灵活选取的活动内容和选用的活动方法,更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群体活动,他们合作探索问题、研究方法,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更重要的是,在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世界的“距离”日渐缩短、社会活动频繁的当今社会中,人际之间日显重要。活动课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交往能力,是最好的素质教育。

6、异步性。趣味化课堂对学生的要求是比较宽松的,并不是要所有学生都“考”优秀、人人过关,而是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能力吸纳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更好的发挥各人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各自的个性,发展各人的特长。

(二)小学数学趣味化课堂的类型

(1)知识整理类。这类型的活动课可以把数学课内学过的知识进行分类、疏理、归纳,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弄清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将知识转化成能力。例如:零在小学数学中的作用;又如在数学竞赛和课外阅读中,经常需要比较分数的大小,让

学生归纳、整理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等。

(2)益智趣味类。设计些数学幽默趣题、图形或数学有关的、相近的“自由问题”。例如玩火柴棒、诡辩题、动“数学”棋等,这些内容富有思考性,突出活动性,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3)实践应用类。数学的特点之一是应用的广泛性,趣味化课堂正好给数学的实践、应用提供了一个有利条件。因此,在活动内容的选取上,老师们力求使实际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实际化。例如:现实生活中对称应用很广,在学习中可以找对称、画对称、拼对称,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如钟面问题、行程问题、策略问题等。

(4)数学文艺类。数学里有很多文学、艺术的成份,在趣味数学中可设计数学墙壁报、数学手抄报、数学相声、数学绕口令、数学对联、数学谜语、几何艺术造型、家居装璜等内容,使学生深化对数学的认识,灵活运用数学知识,丰富美学教育,使数学与文学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

(5)名题赏析类。欣赏古今中外著名数学家的轶事和卓越成就,赏析著名数学家如:高斯、华罗庚、爱因斯坦、苏步青等做过的名题,通过讲故事、阅读和讨论等形式,使学生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欣赏古今中外一些特殊的数学问题,开拓知识视野,启迪思维,培养兴趣。

(三)小学数学趣味化课堂精彩案例 案例一:“去问题教学”

在学习\圆柱的表面积计算\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圆柱表面积的有机构成,推导出圆柱体表面积的\三步计算\公式,即依次计算底面积、侧面积、表面积,并概括出圆柱表面积计算公式即侧面积加2个底面积。学生凭借\公式\较好地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可是在质疑时,**同学提出意见,认为这样计算比较繁琐。随即课上同学们七嘴八舌纷纷向老师提问:\有没有更巧妙的求法?\难道底面、侧面展开是\圆\与\长方形\就一定要依次算吗?这个问题,对教了多年圆柱体表面积的老师来说,也始料未及。老师一想,这是一个不可多求的好\问题\。展开讨论吧,即将下课,时间不允许。老师急中生智:学生的提问何不作为\新\的学习\教材\,组织一节趣味数学研究课呢?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