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摘要:小城镇建设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镇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快速提升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各乡镇按照“壮大规模、提升层次、健全功能、突出特色”的要求,明晰发展布局,完善基础配套,壮大镇域经济,改善乡村面貌,着力打造环境优美、生活便利、产业合理、有序平安的新型城镇,努力推动城乡一体化,而当前小城镇建设与管理面临诸多问题,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与途径迫在眉睫。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城乡一体化、小城镇管理 一、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

“小城镇是城市与农村的连接体和中转站”,“发展小城镇,可以使城乡之间形成一种优势互补、双向互动的经济关系,实现城镇与农村产业相互衔接、经济有效融合的两性互动和一体化发展,最终达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功效” 。

小城镇在协调城乡发展中的作用,概括如下: (一)小城镇是城乡交流的平台

小城镇的发展加强了城乡之间的联系,开启了城乡交融的大门。具体体现在:小城镇是城乡信息交流和共享的平台,信息匮乏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对农村的制约尤为突出,在广大农村地区,信息化建设和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滞后,农民无法全面、及时地得到市场信息,必然影响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节奏和农产品的销售,小城镇是一定区域内的、经济、文化中心,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基础设施相对较好,协作能力相对较强,信息相对灵敏,人才比较集中,是促进城乡信息交流的最好平台;小城镇是城乡市场对接的平台,我国买方市场已经形成,城市大量工业品积压,农村商品供应品种少,选择余地不大,同时随着城市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对绿色食品、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增大,小城镇成为城乡互通有无、完成市场对接的平台;小城镇是城乡人才流动的平台,当前我国人力资源的结构性问题突出,一方面城市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人才相对过剩,而另一方面农村急需大量高素质人才,同时又滞留了大量富余劳动力,小城镇可以作为城乡人力资源双向流动的纽带,通过劳动力市场的建立和就业信息服务工作的开展,引导城乡人才有序合理流动。

(二)小城镇是传播城市文明和辐射农村经济的桥头堡

小城镇向处于广阔农村腹地的农民传播了城市的思想观念、技术信息、管理经验、生活方式等,成为广大农民接触现代城市文明的媒介。小城镇的发展使许多农民的进城愿望变成现实,率先进城的农民以自己抚育文明的生活体验,向“后来者”展示着城市的魅力,为城市化做着无声的宣传。而且小城镇的乡镇在资金方面对农村的“反哺”作用,使农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和机械化水平提高,小城镇涉农企业的发展有效延长了农业产业链,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和农民收入。 (三)小城镇的快速发展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首先,小城镇是农村乡镇企业的最佳聚集地,这既可以解决“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侵占耕地、污染环境等问题,又可以实现资源、环保、规模效益、公共设施等综合优化的理想效果,同时小城镇也是未来变动升级为小城市乃至中大城市的前提。从农业现代化内涵看,小城镇为农业环境现代化提供了空间环境,而空间环境是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文化环境的依托和载体,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基础;其次,从农业产业方面看,小城镇发展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了必要条件,小城镇发展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吸引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迁移并逐步实现“农转非”,这样可以实现农村土地的合理流动和土地集中化、经营的规模化、管理科学化,从而为农业产业化提供条件;第三,小城镇发展为农民现代化,即农民知识化、智能化提供了现实条件和可能,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居住环境、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文化、卫生、餐饮、娱乐、信息、保险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可为进入小城镇的农民知识化提供各种方便条件,另一方面也对农民实现非农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将促使农民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改变及文化素质的提高,加快自身现代化步伐。

二、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小城镇规划定位不准

小城镇是一定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在小城镇建设中,存在规划定位不准问题,没有处理好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在缺乏科学细致论证和资金保障的情况下,盲目实施小城镇建设,搞工业园区,而镇区基础设施极不配套,影响了小城镇整体功能的发挥。并且,沿街乱搭乱建临时设施没有根治,依然存在“脏、乱、差”问题,“人气不旺,

财气难聚”,出现了有场无市的尴尬局面。 (二)用地和土地政策的矛盾

小城镇建设用地缺乏统一管理和可行性论证,缺乏科学性和实用性,大部分土地属于村社集体所有或承包到农户,征地困难,难于进行统筹调剂,制约用地规划,导致土地总量失控,土地流失或闲置现象十分严重。国家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限制了小城镇的外延扩张,不少小城镇缺乏应对策略和措施。 (三)小城镇建设和规划滞后的矛盾

小城镇建设中,存在规划用地还没办理或批准,业主已将土地圈好了,甚至已建成,等到报建发现问题时,已成为现实,出现了不是规划指导建设,而是建设需要规划的现象,导致小城镇规划不能成规模地实施。 (四)小城镇建设质量、管理水平不高,社会化服务水平低

小城镇基础设施薄弱,缺乏相应的水、电、路、气和环卫等配套设施。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于当地经济发展,生产、生活区混杂,道路、商贸区混杂,镇容镇貌改观不大;开发建设方式落后,小城镇仍以分散零星建设为主,综合开发率低,整体环境差;综合治理能力弱,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滞后,“脏、乱、差”现象未得到根本治理。由于城镇规模小,金融、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服务水平低,生产要素市场发育不足,使小城镇在人才、项目引进,产品技术更新,产业升级等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影响城镇功能的提高。 (五)科学合理的投资机制难以形成

资金问题一直是困扰小城镇发展的大问题。小城镇建设没有走出一条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筹措小城镇建设资金的道路,乡镇政府投资仍然占较大比重,在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更是如此。在目前不少乡镇的财政还属“吃饭财政”的情况下 “以地生财”受当前土地宏观调控、以人为本的大环境下将越来越行不通,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更加困难。 (六)城镇行政管理体制不适应

小城镇存在着“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现象,一些问题条上“管得着,看不见”,而块上“看得见,却管不了”,协调解决比较困难。目前进行的乡镇机构改革,条块管理工作将有一个很长的适应过程。 (七)项目建设无工作经费,调动不了积极性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