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题文】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诗歌除外,文体自选。

木心说:从前的月光很慢;有点闲,有点懒,在一杯茶里消磨整个黄昏;在半个梦里看星星满天。

朱自清说: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卡尔·霍诺说:生活中的“慢”是一种态度,“快”也是一种态度。 【答案】

感受“慢”生活

在以“数字”和“速度”为衡量指标的今天,少数人仍然保有快乐人生的能力。美国社会学家杰里米·里夫金指出,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历史的新阶段—一个以工作不断地和慢生活不可避免地减少为特点的新阶段。看来,“慢生活”将是历史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人将会体验“慢生活”。

“慢生活家”卡尔·霍诺指出,“慢生活”不是支持懒惰,放慢速度不是拖延时间,而是让人们在生活中找到平衡,“当然,工作重要,但闲暇也不能丢。”、“就是因为现在的节奏太快,我们都有点感觉累了,所以才要学着放慢脚步呀,让自己不至于太辛苦。这样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平衡的支点。”‘慢’是‘快’的基础。

你只有习惯‘慢生活,才能够快速准确找到定位,而不会迷失自己,要慢下来(Slow),是因为“快”让人错失了很多美好的事物。

慢生活,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健康的心态,是一种积极的奋斗,是对人生的高度自信。“慢生活”的概念和“乐活”、“环保”等生活概念一道炙手可热。

慢生活概念提出得很早,是由“慢食运动”发展出来的一系列慢生活方式,以提醒生活在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们,慢下来关注心灵、环境以及传统,在工作和生活中适当地放慢速度。慢生活不是拖延时间,而是让人们在生活中找到平衡,张弛有度、劳逸结合,提高生活质量,提升幸福感.

当从大自然中获得的野趣和闲情逸致离我们越来越远,当过劳死、抑郁症开始笼罩职场阴魂不散。这些都不得不让我们去反思“生命中不能承受之快”的生活方式。约翰·列侬曾说:“当我们正在为生活疲于奔命的时候,生活已经离我们而去。”调查显示,90%的中国大城市白领因忙碌而处于亚健康状态。对于健康,古代医学之父已有箴言:“阳光、空气、水

和运动,这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一针见血地指出:健康的核心就是亲近自然,顺应自然。

中国当代学者林语堂,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化的最佳传承者之一。他崇尚“自由和淡泊”以及“智慧而快乐的生活哲学”。在《生活的艺术》一书中,林语堂写到:“让我和草木为友,和土壤相亲,我便已觉得心满意足。我的灵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动,觉得很快乐。当一个人优闲陶醉于土地上时,他的心灵似乎那么轻松,好像是在天堂一般。事实上,他那六尺之躯,何尝离开土壤一寸一分呢?”从他的语言中,我们不难看出,大自然中的草木、土壤对于林语堂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当初林语堂写这本书,目的是想把闲适的东方哲学介绍给当时忙碌的西方人,希望他们能从快速发展的社会中解脱出来。然而,短短几十年,情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西方人跳出了快生活的桎梏,而中国人却开始为了账单、房子而忙碌。发展节奏过快,诸多负面问题也初露端倪,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城市化发展太快,城市的房价产生了巨大泡沫;社会进入“汽车化”太快,一些大城市似乎一夜之间就变得拥堵不堪,空气质量受到威胁,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能源的紧张。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本题的材料由三则名人言构成,第一则是木心诗歌《从前慢》中的句子——从前的月光很慢;有点闲,有点懒,在一杯茶里消磨整个黄昏;在半个梦里看星星满天。讲述的是一种慢节奏悠闲的生活态度。第二则是朱自清的名言——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是说时间如流水,会在人民不经意间,匆匆而过。第三则是卡尔?霍诺的名言——生活中的“慢”是一种态度,“快”也是一种态度。是说快慢都是生活的态度,五所谓的好坏之分,由此可见材料的关键点是“快”和“慢”,“快”是珍惜时间,追求效率,积极进取;“慢”是回归自然,关注心灵,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快”和“慢”都是人们生命的一种态度,五所谓的好坏、优劣之分。“快”和“慢”不是一成不变的,会因时因地因地二产生转化。据此作文时,可以参考以下立意;①“慢”不是偷懒,不是拖延时间,是回归自然,关注心灵,对生活质量的追求;②“快”不是急躁,不是“急”脾气,是珍惜时间,追求效率,积极进取的精神;③“快”与“慢”的辩证。 “快”与“慢”是一对矛盾,又会相互转化。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标题】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结束】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