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鸿门宴教案1苏教版必修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司马迁及《史记》,极其对项羽的评价。 2.了解课文大意,理清文章思路。
3.分析项羽的性格特征,探讨其悲剧的结局的原因。 二.教学设想:
以项羽人物形象为中心,贯穿整课教学。抓住重点,逐渐展开,联系课文内容,把人物形象投入到曲折的故事情节,一方面有助于故事情节的发展,相反,也更能凸现人物形象。同时,从纵向上,联系司马迁等人的评价,深化认识,是内容充实而中心突出 三.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
我们先来听一段音乐,轻松一下。(放屠洪刚《霸王别姬》) 这首歌是唱谁的?听了这首歌你想起了什么?
(项羽和虞姬,让我想起了垓下之围,四面楚歌,乌江自刎,还有那一首《垓下歌》) 展示图片1、《霸王自刎》2、《虞姬自刎》3、《垓下歌》 分别说明:
《霸》——项羽拔剑自刎,仰天长哮纵然割下首级,也当屹立不倒,这就是西楚 霸王——项羽。
《虞》——虞姬也拔剑起舞,自刎离世,这是何等的坚贞。
《垓》——这是一首项羽的悲歌“力拔山兮气概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2、学生粗谈对项羽的认识
曾经无限风光,威名远扬的西楚霸王,此时面对滔滔乌江水却是“奈若何”,却只能战斗到最后一刻而从容自刎,何等的壮烈!项羽这个人物从古以来就广为传唱,那么,在你们印象中,项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把其答案关键词板书黑板上,并要求学生讲出理由,典故等。) 3、找出《鸿门宴》中项羽的言行。 大家刚刚说了一些对项羽的印象,以及关于他的故事,那么《鸿门宴》这个故事你们知道吗?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鸿门宴》,我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会对项羽有更深的了解。 我们要了解一个人物,就要从他的言行入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到《鸿门宴》中找一找项羽都有哪些言行? (指名学生回答。) 教师明确:
大怒——许诺——说出告密者——默然不应——按剑而跽——赐酒、彘肩、座——受壁 联系故事情节,提问,理清结构: (1)、项王为什么大怒?还有谁赞成“击沛公”?理由是什么? (2)、项王许诺谁?许诺什么事情?为什么项伯主张不攻? (3)、在什么情况下说出告密者,这意味着什么? (4)、在什么情况下,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见他不答应怎么做的?刺杀成功了吗? (5)、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是谁的入帐使项王按剑而跽?项王对他的态度如何? (6)、项王受璧与谁形成了对比?范增留下了一句什么话?(请同学们齐读那一句话) 而事实上,范增的“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的预言是正确的,确实经过四年的征战,刘邦逐渐占据了战争的主导地位,最终夺取了天下,成为汉高祖。
4、《史记》对项羽的评价
项羽虽然败下阵来,可是,却得到了后人的爱戴,就象司马迁在《史记》里把他放到《项羽本纪》,《本纪》本来是用来记载帝王的,虽然项羽称帝最终功亏一篑,可是我们从中,可见司马迁对项羽的敬意。史记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可以说,《史记》在中国文学史和史学上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他的观点应该说还是比较实事求是,中肯的。 (投影图片,史记项羽本纪评论)
……及项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已,难矣。自矜攻伐,奋力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城东,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岂不谬哉! (《史记·项羽本纪》) 指出重点词: 自矜攻伐 岂不谬哉 过矣
5、请同学们谈一谈看过《鸿门宴》以及司马迁的评价后对项羽的认识。 教师明确:
(1) 勇而少谋——怒;按剑而跽;说出告密者
(2) 沽名轻敌——拒范增之言,纳项伯之言;听樊哙之辞;不杀刘邦;安然受璧 (3) 自矜攻伐——触犯他尊严,就要进攻;给他面子,他就轻信,不放在眼里。 6、历史上对他的评价:
历史上,人们对他的评价不一(展示诗词投影) 《题乌江亭》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衰,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夏日绝句》李清照
生亦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慷而慨。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针对杜牧的“卷土重来未可知”与王安石的“肯与君王卷土来?”展开简短讨论,如果卷土重来,结果会如何?为什么? 7、总结。
项羽千年来广为传唱,各种地方剧种都有以项羽为题材的剧目,可见人们对他的怀念与景仰。象京剧的一出《霸王别姬》就是很经典的剧目。现在霸王项羽也可以常见于电影、电视、歌曲,让我们再听《霸王别姬》,一起感受他的那种冲天豪气! (放音乐《霸王别姬》)
2019-2020年高中语文鸿门宴教案2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
《史记·项羽本纪》中太史公曰: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
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将遂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岂不谬哉!
1.司马迁对项羽持什么样的态度?作者对项羽是如何评价的?
思路提示:作者是把项羽当作悲剧英雄来描写的,他有英雄的气魄及行为,但更重要的是,他的“自矜功伐”导致了他的悲剧。
2.后人对项羽持什么样的态度?作者对项羽是如何评价的?以下三首诗均从项羽的乌江自刎写起,但评价各异,试比较分析。
题乌江亭 杜 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衰,中原一改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咏项羽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思路提示:杜牧认为——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卷土重来。从“包羞忍耻”“卷土重来”分析入手。王安石认为——军民离心,败势难回。根据“壮士衰”“势难回”“肯与君王卷土来”等可分析出作者的意图。李清照认为——项羽气势豪壮,令人敬仰。因为该诗从开始至结束都洋溢着对英雄的赞美和敬仰。
3.毛泽东曾写诗提到过项羽,他是如何看待项羽的呢?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年4月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思路提示:从诗中可以看出,毛泽东认为项羽在处理和刘邦的关系上犯了沽名钓誉的错误,最终落得自刎乌江的下场。这里毛泽东引用这段历史事实,意在号召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军指战员利用占领南京以后的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有利形势,将革命进行到底,彻底消灭蒋家王朝。
4.课文第一段记叙了哪几件事?这些事件对情节展开起了什么作用?
思路提示:第一件事“曹无伤告密”。曹无伤是沛公的左司马,他的告密当然不同于一般流言蜚语,于是,项羽决定“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矛盾挑开,故事“开端”。第二件事“范增进言”,范增是项羽的主要谋士,他对形势的判断十分正确,对刘邦的用心了如指掌,“急击勿失”的主张非常英明。矛盾进一步激化,推波助澜,情节迅速发展。
5.项羽接获曹无伤的密报,当即“大怒”,这一个“怒”字内涵相当丰富。请说说其中包含了些什么。 思路提示:就矛盾的焦点而言,天下虽大,“王”只有一个,就力量对比而言,项羽占有绝对优势,何况秦军主力是项羽消灭的,又是楚王后裔,一个“市井小人”居然“欲王关中”,项羽岂能容忍?再说个性特征,此时此刻,项羽如若不“怒”,他也就不是历史上的那个项羽了,他本来就是那么一个火暴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