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下册:《古对今》教学设计部编版
一年级语文下册《古对今》教学设计部编版摘要对韵歌节奏明快,读来朗朗上口,适合低段学生在诵读的同时开展识字。
教师可带领学生整体诵读和感知,在学生自主练读的过程中渗透押韵的概念,采用出示图片和追溯字理等手段,帮助学生记字形明字义,并在游戏课中操以及配乐朗读中,不断复现生字,增加学生对生字的熟识度。
关键词对韵歌识字诵读《古对今》是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识字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旨在以对韵的形式识字。
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已学过《对韵歌》,对对韵已有初步了解。 《古对今》这首对韵歌由三个小节组成,内容更加丰富,包括古今变迁方圆结构以及气象更替等,识字密度较高。
作为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新增加的一篇课文,它既是识字教学的材料,又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
所以,教学这篇课文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字,调动学生对对韵的兴趣,还要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传统文化的热爱。 对韵歌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诵读。
如何在诵读韵文的过程中识字,感受对韵歌的韵律美,这值得思考和研究。
笔者在《古对今》这课的教学中作了以下尝试。
一整体诵读,正音知韵对韵歌句式整齐平仄相和音调和谐,学生
在初学课文时需整体诵读韵文,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初步感知其韵律美。
(一)范读引领,整体感知教师需在学生诵读前进行范读,在范读中注意把对应的事物名称略重读。
学生通过听教师的范读,不但能够更好地掌握生字的读音,还可以在教师入情入境的诵读中进入对韵的情境,感知韵味。
教学《古对今》时,教师在范读中,引导学生关注字音和朗读特点。
范读后,学生自主交流生字读音,教师适时点拨,重点指导学生读准暑晨朝的读音。
最后,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韵文,巩固生字的读音,感受对韵歌的特点。
(二)自主练读,体悟韵味尾字押韵是对韵歌的一大特点,学生如能发现这一现象,在诵读时就能更好地感受到韵文的韵律美。
《古对今》这课中,每一小节的第二行和最后一行的尾字分别是方凉霜阳杨和香。
学生自主练读后,教师指名两位学生分句诵读,顺势引导学生发现第二位学生读的对子中,尾字韵母都为??,从而水到渠成地渗透押韵这一概念。
找到韵脚后,学生再读韵文,就能更好地感受韵味。
二深入诵读,记形明义对韵歌不同于普通儿歌,形式上虽短小精
练,但是内容上却藏古纳今,包罗万象,每个字都有其意义指向,所以在读中体会生字的意思也是对韵识字教学的一个重点。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将字形和字义结合起来教学。
(一)图文结合,读音记形一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处于主导地位,他们对直观的图像兴趣浓厚。
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在教学抽象的汉字时插入相应的图画,做到图文结合来理解字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例如,《古对今》这首对韵歌中的第二个对子为圆对方,一些语感较好的学生读圆时,声音饱满圆润。
教师就把一个圆形图和圆字同时呈现在一张幻灯片中,请学生找一找圆圈和圆字的关系。
学生经过观察,很快就发现圆的国字框就是由圆形演变而来的,再读圆时,大部分学生就能借助圆形图的提示,张大嘴巴,将字音读得饱满。
(二)追溯字理,读音解义中国的汉字具有表意的特点,教师在引导学生诵读时,适度地借助字理来教学,通过观察字形,追溯字理,就能帮助学生从造字原理上理解字义。
如严寒一词,发音短促,与它表示天气寒冷,限制人的行为这一意思不无关系。
教学这个词时,教师先出示寒的小篆体,接着出示严寒两个字,让学生猜测对应哪个字,并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学生纷纷发现寒下面的两点和小篆体下面的两横很像,宝盖则像小篆体上面的房顶,而小篆体的里面部分可以猜测是一个人和若干没有树叶的干枝,由此判断为寒。
教师则进行小结提升,寒的本义就是天冷了,地上结了冰,人都躲到房子里面烧柴火取暖。
最后,请学生看着小篆体和词语严寒,带上自己的感受,开火车读严寒。
三变式诵读,温故知新一年级的学生学习知识时遗忘得较快,所以,识字教学不但要重视生字的初现,还要重视生字的复现,在不断的复现中增加学生对生字的熟识度。
学习对韵歌这种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时,教师可以通过变换诵读方式来帮助学生巩固生字的学习。
(一)语境对读,游戏中再认找朋友是低年级学生十分喜欢的一种游戏,操作简单,参与度很高。
对韵歌中对字前后的两个生字或词语往往是相对或相同事物的名称,非常适合学生通过找朋友来巩固。
在《古对今》这课的教学中,教师就设计了如下找朋友的游戏。 准备生字卡片教师事先准备好两组生字卡片,第一组生字卡片上分别写有方严寒暖四字,教师手持第一组卡片。
第二组生字卡片上分别写有圆酷暑凉四字,每位学生分得第二组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