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复习题-

名词解释

1、 基础埋置深度:地面或一般冲刷线到基底的距离 2、 持力层:直接与基底相接触的土层

3、 刚性角:自墩台身边缘处的垂线与基底边缘的连线间的最大夹角

αmax

4、 地基系数C:单位面积土在弹性限度内产生单位变形时所需施加的力,C=mz

5、 单桩承载力容许值:是指单桩在荷载作用下,地基土和桩本身的强度和稳定性均能得到保证,变形也在容许范围内,以保证结构物的正常使用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

确定方法:(1)静载试验法(2)经验公式法(3)动测试桩法(4)静力分析法

6、 自重湿陷性黄土:黄土受水浸湿后,在上覆土层自重应力作用下发生湿陷的称为自重湿陷性黄土;

7、 非自重湿陷性黄土:黄土受水浸湿后,不发生湿陷,而需在自重和外荷共同作用下才发生湿陷称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8、 复合地基:指天然地基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部分土体得到增强,或被置换,或在天然地基中设置加筋材料,加固区是由基体(天然地基土体或被改良的天然地基土体)和增强体两部分组成的人工地基。

9、 单桩承载力容许值:指单桩在荷载作用下,地基土和桩本身的强度和稳定性均能得到保证,变形也在容许范围内,以保证结构物的正常使用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

10、 群桩效应: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由于承台、桩、地基土的相互作用情况不同,群桩基础中一根桩的承载力发挥和沉降性状往往与相同情况下的独立单桩有显著差别,这种现象称为群桩效应。

11、 土的横向弹性抗力:桩身的水平位移及转动挤压桩身侧向土体,侧向土体必然对桩身产生一个横向抗力PZX。它起抵抗外力和稳定桩基础的作用。其大小取决于土体的性质、桩身的刚度大小、装的截面形状、桩间距、装的入土深度及荷载大小。

12、 复合地基:指天然地基处理中部分土体得到增强或置换或在天然地基中设置加筋材料,加固区是由基体和增强体两部分组成的人工地基。

13、 深度效应:桩的承载力随着桩的入土深度,特别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而变化。此效应称为深度效应。 简答题

1、高承台桩基:承台底面位于地面以上,且常处于水下,水平受力性能差,但施工方便。

低承台桩:承台底面位于地面以下,其受力能好,具有较强的抵抗水平荷载的能力,施工不方便。 2、基础工程设计计算的基本原则?

①、基础底面的压力小于地基承载力容许值②、地基及基础的变形值小于建筑物要求的沉降值 ③、地基及基础的整体稳定性有足够保证④、基础本省的强度、耐久性满足要求 3、泥浆的作用?

泥浆在钻孔中的作用:(1)在孔内产生较大的净水压力,可防止坍孔;(2)泥浆具有护壁作用,能稳定孔内水位;(3)泥浆具有挟带 钻渣的作用 ,此外还有冷却机具和切土润滑作用,降低钻具磨损和发热程度, 泥浆在沉井中的作用:泥浆能润滑减阻,降低沉井下沉中的摩擦阻力. 4、桩的负摩阻力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

(1)桩穿过欠密实的软粘土或新填土,由于这些土层的压缩固结,产生对桩身侧面的负摩擦力; (2)在桩周软土的表面有大面积堆载或新填土(桥头路堤填土),使桩周的土层产生压缩变形;

(3)由于从软弱土层下的透水层中抽水或其它原因,使地下水位下降,土中有效力增大,从而引起桩周土下沉; (4)桩数很多的密集群桩打桩时,使桩周土产生很大的超空隙水压力,打桩停止后桩周土的再固结作用引起下沉; (5)在黄土、冻土中的桩基,因黄土湿陷、冻土融化产生地面下沉。 5、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护筒的作用? ①固定桩位,并作钻孔导向。 ②保护孔口防止孔口坍塌。

③隔离孔内空外表层水,并保持钻孔内水位高出施工水位,以稳固孔壁。因此埋置护筒要求稳固、准确。

6、影响基础埋置深度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①地基的地质条件②河流的冲刷深度③当地的冻结深度

④上部荷载的形式⑤当地的地形条件⑥保证持力层的最小埋置深度 7、换土垫层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①提高浅层地基承载力②减少沉降量③加速软弱土层的排水固结④防止冻胀和消除膨胀土的胀缩性

8、何谓桩侧负摩阻力、中性点?在哪些情况下会产生桩侧负摩阻力?工程中可采用哪些措施减少负摩阻力? 当桩周土体因某种原因发生下沉,其沉降量大于桩身的沉降变形时,在装侧表面将出现向下作用的摩阻力,称为负摩阻力。

中性点:桩土相对位移为零处,也是桩侧摩阻力为零处。 易产生负摩阻力的情况:

①在桩侧附近地面大量堆载,引起地面下沉。

②土层中抽取地下水或是其他原因,引起地下水位下降,使土层产生自重固结下沉 ③桩穿过欠压密土层进入硬持力层,土体产生自重固结

④桩数很多的密集装群打桩时,使桩周土中产生很大的超孔隙水压力,打桩停止后桩周土的在固结作用引起的下沉

⑤在黄土、冻土中的桩,因黄土的湿陷性、冻融行产生地面下沉

减小桩侧负摩阻力的措施:(1)增大断面法;(2)地基处理法;(3)允许柱基增加少许沉降量而重新选择持力层; (4)分段施工法;

(6)涂层法;(7)群桩法。

9、软土的工程特性:触变性、流变性、高压缩性、低强度、低透水性、不均匀性。

10、简述黄土的湿陷机理:黄土是一种粒状架空结构体系,它含有大量的架空孔隙。胶结物成分和含量,黄土中的盐类和水的浸湿都是黄土湿陷的原因。 11、膨胀土内在机制和外部因素?

内在机制 矿物成分:膨胀土含大量的蒙脱石、伊利石等亲水性粘土矿物,它们比表面积大,有强烈的活动性,既易吸水又易失水。

微观结构:面-面连接的分散结构。

外部因素 水的作用。水分的迁移是控制土胀、缩特性的关键外在因素。

12、膨胀土地基的工程措施: 1)在施工中应尽量减少地基中含水量的变化; 2)首先应采取排水措施,整治环境。 13、桩基的分类?

①按承台位置:高桩承台基础、低桩承台基础

②按施工方法:(一)沉桩(预制桩)1、打入桩(锤击桩)2、振动下沉桩3、静力压桩 ;(二)灌注桩1、钻、挖孔灌注桩2、沉管灌注桩;(三)管柱基础;(四)钻埋空心桩 ③按桩的设置效应:1、挤土桩2、部分挤土桩3、非挤土桩

④按承载性状:1、竖向受荷桩(1)摩擦桩(2)端承桩(也成为柱桩);2、横向受荷桩(1)主动桩(2)被动桩(3)竖直桩和斜桩;3、桩墩

⑤按桩身材料:1、钢桩2、钢筋混凝土桩3、复合桩 14、刚性扩大基础的设计步骤: (1) 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 (2) 刚性扩大基础尺寸的拟定 (3) 地基承载力验算 (4) 基底合力偏心距验算

(5) 基础稳定性和地基稳定性验算 (6) 基础沉降验算

14、 正循环:钻具在钻进的同时,泥浆泵将泥浆压进泥浆笼头,通过钻杆中心从钻头喷入钻孔内,泥浆挟带钻渣沿钻孔上升,从护筒顶部排浆孔排出至沉淀池,钻渣在此沉淀而泥浆仍进入泥浆池循环使用。

15、 反循环:是泥浆从钻杆与孔壁间的环状间隙流入孔内,来冷却钻头并携带沉渣由钻杆内腔返回地面的一种钻进工艺。 16、 基础埋置深度h的含意。

自天然地面算起,有河流冲刷时,自一般冲刷线算起。

17、黄土湿陷性的原理和处理方法

原因:黄土受水浸湿时,结合水膜增厚楔入颗粒间,于是结合水连接消失,盐类溶于水,骨架强度随之降低,土体在上覆土层的自重应力活在附加应力与自重应力综合作用下,其结构迅速破坏,土粒滑向大孔粒间,空隙减少。 内因:黄土的结构特征及其物质成分是产生湿陷性的内因。外因:压力与水的作用。 18、刚性基础的特点

优点:稳定性好、施工简便、能承受较大的荷载。缺点:自重大、当持力层为软土时,需要对地基进行处理或加固。 19、桩按照设置效应的分类。

①挤土桩:实心的预制桩、下端封闭的管桩、木桩及沉管灌注桩。 ②部分挤土桩:底端开口的钢管桩、型钢桩和薄壁开口预应力混凝土桩。 ③非挤土桩:先钻孔后打入的预制桩以及钻孔灌注桩。 20、各种基础的适用条件

筏板式:当立柱或承重墙传来的何在较大,地基土质软弱又不均匀,采用单桩或条形基均不能满足地基承载力或沉降要求时。

箱型:当地基较为软弱,土层厚,建筑物对不均匀沉降较为敏感或荷载较大而基础建筑面积不太大的高层建筑。

21、强夯加固机理

①动力密实:对于多孔隙、粗颗粒、非饱和土的加固机理是基于动力密实,即在冲击荷载作用下,使土体中的土颗粒发生相对位移,孔隙减少,密实度增加,地基强度增厚

②动力固结:在处理饱和的细粒土时,则借助于动力固结理论,即土体在巨大的夯击能量作用下,产生孔隙水压力使土体原结构破坏,使土体局部液化并产生裂隙形成新的排水通道,加速土体固结。

③动力置换:在饱和软粘土特别是淤泥质土中,通过强夯将碎石颗粒挤填到饱和软土层中,形成桩柱或密实的砂土层形成复合地基,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22、砂桩与沙井的区别

砂桩的主要作用是挤密,砂井的主要作用是排水。 23、单桩有哪几种破坏模式?各有何破坏特点?

答:⑴压(屈)曲破坏:特点为桩材由于强度不够而导致桩体自身破坏。

⑵整体剪切破坏:特点为桩材自身强度足够,传到桩端的荷载使得桩端下的地基土产生整体剪切而破坏。 ⑶冲剪破坏:特点为在轴向荷载的作用下,桩身贯入土中,桩端土发生破坏。 24、确定地基容许承载力,有哪几种方法?

答:⑴理论公式法:用临塑、临界荷载或极限荷载赋予一定的安全系数计算。 ⑵规范法:按表格查取。 ⑶现场原位测试。 ⑷当地建筑经验。

三.计算题:

某桥墩为混凝土实体墩刚性扩大基础,控制设计的荷载组合力:支座反力840KN及930KN;桥墩及基础自重5480KN;设计水位以下墩身及基础浮力1200KN;制动力84KN;墩帽与墩身风力分别为2.1KN和16.8KN。结构尺寸及地质、水文资料见图(基底宽3.1m,长9.9m)。验算基地承载力: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