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程复习题

发酵工程复习题库

一、填空题(常为括号后2-4字)

1.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可分为()酸解法、()酶解法和酸酶结合法三种。

2. 糖酵解途径中的三个重要的关键酶是()己糖激酶、磷酸丙糖激酶、()丙酮酸激酶。

3. 甘油的生物合成机制包括在酵母发酵醪中加入()亚硫酸氢钠与乙醛起加成反应和在()碱性条件

下乙醛起歧化反应。

4. 微生物的吸氧量常用呼吸强度;耗氧速率两种方法来表示,二者的关系是()。 5. 发酵热包括()生物热;搅拌热;蒸发热和()辐射热等几种热。 r?QO2?cX6. 发酵过程中调节pH值的方法主要有添加()碳酸钙法;氨水流加法和尿素流加法。 7. 微生物工业上消除泡沫常用的方法有()化学消泡和()机械消泡两种。。

8. 一条典型的微生物群体生长曲线可分为()迟滞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四个生长时期。 9. 常用菌种保藏方法有()斜面保藏法、()沙土管保藏法、液体石蜡保藏法;真空冷冻保藏法等。 10. 培养基应具备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五大营养要素是()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和

水。

11. 提高细胞膜的()谷氨酸通透性,必须从控制磷脂的合成着手或者使细胞膜受损伤。 12. 根据微生物与氧的关系,发酵可分为()有(需)氧发酵;()厌氧发酵两大类。

13. 工业微生物育种的基本方法包括()自然选育、诱变育种;代谢控制育种;()基因重组和定向育

种等。

14. 肠膜明串珠菌进行异型乳酸发酵时,产物为()乳酸;()乙醇;CO2。

15. ()诱导酶指存在底物时才能产生的酶,它是转录水平上调节()酶浓度的一种方式。 16. 发酵工业的发展经历了()自然发酵,纯培养技术的建立,()通气搅拌的好气性发酵技术的建立,

人工诱变育种()代谢控制发酵技术的建立,开拓新型发酵原料时期,与()基因操作技术相结合的现代发酵工程技术等六个阶段。

17. 去除代谢终产物主要是通过改变细胞的膜的()通透性来实现。

18. 获得纯培养的方法有()稀释法,()划线法,单细胞挑选法,利用选择培养基分离法等方法。 19. 生长因子主要包括()维生素,()氨基酸,()碱基,它们对微生物所起的作用是供给微生物自

身不能合成但又是其生长必需的有机物质。

20. 微生物生长和培养方式,可以分为()分批培养,()连续培养,补料分批培养三种类型。

21. 影响种子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培养基,()种龄与()接种量,温度,pH值,通气和搅拌,泡沫,

染菌的控制和()种子罐级数的确定。

22. 空气除菌的方法有加热杀菌法,静电除菌法,()介质过滤除菌法。 23. 发酵产物的浓缩和纯化过程一般包括发酵液()预处理,提取,精制。

24. 菌种扩大培养的目的是为每次发酵罐的投料提供()数量相当的()代谢旺盛的种子。

25. 在微生物研究和生长实践中,选用和设计培养基的最基本要求是()目的明确,()营养协调,物

理化学条件适宜和()价廉易得。

26. 液体培养基中加入CaCO3的目的通常是为了调节()pH值。

27. 实验室常用的有机氮源有()牛肉膏,蛋白胨等,无机氮源有硫酸铵,硝酸钠,等。为节约成本,

工厂中常用尿素、()液氨等作为氮源。

28. 乳酸菌进行同型乳酸发酵时通过EMP途径,产物为()乳酸,肠膜明串珠菌进行异型乳酸发酵时

通过HMP途径,产物为乳酸、()乙醇和二氧化碳。 29. 操纵子是由()结构基因,()操纵基因和启动子组成。

30. 微生物发酵培养(过程)方法主要有()分批培养、()补料分批培养、连续培养、半连续培养四

种。

31. 发酵过程控制的目的就是得到最大的()比生产率和()最大的得率。 32. 富集培养目的就是让()目的菌在种群中占优势,使筛选变得可能。

33. 微生物的培养基根据生产用途主要分为()孢子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

??34. 常用灭菌方法:()化学灭菌、射线灭菌、()干热灭菌、()湿热灭菌 35. 常用工业微生物可分为:()细菌、酵母菌、霉菌、()放线菌四大类。

36. 发酵过程工艺控制的代谢参数中物理参数有温度、压力、()搅拌转速、()功率输入、流加数率

和质量等

37. 环境无菌的检测方法有:()显微镜检查法、肉汤培养法、()平板培养法、发酵过程的异常观察

法等

38. 染菌原因:发酵工艺流程中的各环节漏洞和发酵过程()管理不善两个方面。

39. 实验室中进行的发酵菌液体发酵方式主要有四种:()试管液体培养、()浅层液体培养、()摇

瓶培养、台式发酵罐

40. 发酵高产菌种选育方法包括()自然选育、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原生

质体融合)。

41. 发酵产物整个分离提取路线可分为:()预处理、固液分离、()初步纯化、精细纯化和成品加工

等五个主要过程。

42. 发酵过程主要分析项目如下:()pH、排气氧、排气CO2和呼吸熵、()糖含量、氨基氮和氨氮、

磷含量、()菌浓度和()菌形态。

43. 微生物调节其代谢采用()酶活性、()酶合成量、()细胞膜的透性。

44. 工业微生物菌种可以来自()自然分离,也可以来自从微生物菌种保藏机构与()工业单位获取。 45. 发酵工业上常用的糖类主要有()葡萄糖、()糖蜜。

46. 工业发酵方式根据所用菌种是单一或是多种可以分为单一()纯种发酵和()混合发酵。

种子及发酵液进行无菌状况控制常用的方法()显微镜检测法、酚红肉汤培养基法、()平板画线培养法、发酵过程的异常观察法。

菌种的分离和筛选一般分为采样、()富集、()分离、目的菌的筛选步骤。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发酵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C )

A发酵工程产品主要是指微生物的代谢产物、酶和菌体本身 B可以通过人工诱变选育新菌株

C培养基、发酵设备和菌种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

D环境条件的变化既影响菌种的生长繁殖又影响菌体代谢产物的形成 2.下列关于单细胞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B)

A是微生物细胞中提取的蛋白质B是通过发酵生产的微生物菌体 C是微生物细胞分泌的抗生素D单细胞蛋白不能作为食品 3.关于菌种的选育不正确的是(C )

A自然选育菌种费时且盲目性大B诱变育种原理的基础是基因突变

C代谢控制育种方法有转化、转导及杂交D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可构建工程菌 4.培养过程中不希望培养基pH发生变化时,应该(C ) A加酸B加碱C加缓冲液D加无机盐

5.下列营养物质中,不同时含有碳源、氮源和生长因子的是(C ) A牛肉膏B蛋白胨C生物素D酵母粉

6.平板划线分离法不需要下面哪个物品或设备(D ) A接种环B琼脂培养基平板C超净工作台D电泳仪

7.在培养基的配制过程中,具有如下步骤,其正确顺序为(B) ①溶化②调pH③加棉塞④包扎⑤培养基的分装⑥称量 A①②⑥⑤③④ B⑥①②⑤③④ C⑥①②⑤④③ D①②⑤④⑥③

8.甘油生物合成主要由下列哪种物质引起(D ) A尿素B硫酸铵C酶D亚硫酸盐

14.常作为生产菌种和科研材料的细菌群体,应该是代谢旺盛、个体形态和生理特性比较稳定的。所以应选择在它的(B )

A迟滞期B对数期C稳定期D衰亡期

15.某些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是它们的(B )

A初级代谢产物B次级代谢产物C代谢中间产物D代谢废物 16.固体培养基中需要加入琼脂的目的是(D ) A为菌体提供碳源B为菌体提供氮源 C使培养基保持水分D使培养基凝固 17.微生物代谢的调节属于(C )

A神经调节 B.激素调节C.酶的调节 D.基因调节 18.关于微生物代谢产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 A初级代谢产物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必须的 B次级代谢产物并非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必须的 C初级代谢产物在代谢调节下产生 D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无需代谢调节 19.在发酵中有关氧的利用正确的是(B ) A微生物可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氧 B微生物只能利用发酵液中溶解氧 C温度升高,发酵液中溶解氧增多 D机械搅拌与溶氧浓度无关

22.发酵过程中,不会直接引起pH变化的是(C )

A营养物质的消耗B微生物呼出的CO2C微生物细胞数目的增加D代谢产物的积累 23.关于灭菌和消毒的不正确的理解是(B)

A灭菌是指杀灭环境中的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 B消毒和灭菌实质上是相同的 C接种环用烧灼法灭菌

D常用灭菌方法有加热法、过滤法、紫外线法、化学药品法 24.加热灭菌时,一般营养细胞的致死温度是多少度(B ) A32℃B60℃C100℃D120℃

29.使用高压锅灭菌时,打开排汽阀的目的是(D ) A防止高压锅内压力过高,使培养基成分受到破坏 B排尽锅内有害气体

C防止锅内压力过高,造成灭菌锅爆炸 D排尽锅内冷空气

30.巴斯德效应是指(D )

A 乳酸对微生物的抑制 B 酒精对葡萄糖分解的抑制 C 氧气对呼吸作用的抑制 D 氧气对发酵作用的抑制 31.微生物群体生长状况的测定方法可以是(B )

①测定样品的细胞数目 ②测定次级代谢产物的总含量 ③测定培养基中细菌的体积 ④测定样品的细胞重量 A.②④B.①④C.①③ D.②③

32.酵母菌培养液中常含有一定浓度的葡萄糖,但当葡萄糖浓度过高时,反而会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原因是(B)

A.碳源供应太充足 B.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

C.改变了酵母菌的pH值 D.葡萄糖不是酵母菌的原料

34.通过影响微生物膜的稳定性,从而影响营养物质吸收的因素是(B) A.温度 C.氧含量 D.前三者的共同作用 36.实验室常用的培养细菌的培养基是(A) A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B 马铃薯培养基 C 高氏一号培养基 D 麦芽汁培养基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