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物馆学基础》冲刺笔记(供参考)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复习笔记 (冲刺版)
第一编 博物馆学基本理论和博物馆历史 一、博物馆学 1、博物馆学
是研究博物馆的性质、特征、社会功能、实现方法、组织管理和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保存、研究和利用自然标本与人类文化遗存,以进行社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包括博物馆事业发生、发展的历史及其社会的关系,也包括博物馆社会功能的演进,内部机制的运营和相互作用的规律。研究内容有两方面,一是研究博物馆藏品、陈列、观众以及各项工作及相互关系,博物馆事业建设各个方面以及各级各类博物馆之间的关系;二是研究博物馆与社会公众,以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博物馆学的学科性质属于社会科学。相关学科有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目录学、管理学等。研究方法有哲学方法、一般科学研究方法(分析和综合方法、历史法、调查法、比较法等)、具体研究方法。
2、博物馆学的分支学科, 1.理论博物馆学基础
(1)博物馆学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研究对象,内容,学科性质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博物馆学结构体系;博物馆学习方法论,博物馆学说史
(2)博物馆基本理论研究:博物馆特征,社会功能,社会条件及其未来发展 2.博物馆方法学
研究博物馆藏品的征集、鉴定、分类、编目、保管、修复;陈列展览的设计组织;对观众的服务教育等工作原则和方法,分别发展成藏品管理学,陈列学,博物馆教育学。 3.博物馆管理学
宏观上研究博物馆事业的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规划和管理制度,微观上研究博物馆的内部功能,机构组织,人员配备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
4.历史博物馆学
探讨博物馆事业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以及博物馆在不同阶段的不同性质、作用和特点。 5.普通博物馆学
综合以上各个分支学科进行研究阐述的学科 6.专门博物馆学
一般博物馆学的理论与工作方法应用于某种专门博物馆领域的学科。 3、博物馆学的学科建设, 1.专业语汇体系 2.逻辑体系
3.有独立性或排他性 1
4、21世纪博物馆学研究的新趋向 (1)20世纪70年代:以人为本;
(2)80年代初期,人与物相结合,即博物馆必须将人的研究提到与物平等的水平上,博物馆本应是研究人对物的研究,研究人如何利用物;
(3)90年代中期,应致力于研究人与物的关系,博物馆的本质是社会需要的由博物馆反映出来的人与物的结合。有助于人的发展和愉悦。参与社会,服务社会。 以人为本,人与物的结合,有助于人的发展和愉悦将是重要的发展趋向。
5、新博物馆学运动
是博物馆学中的一个学派,于1972年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成立。在1984年的《魁北克宣言》中,公布其思想原则和组织原则主要有:扩大博物馆功能,协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生态关系;深入社会为社区和特定的群体服务,社区居民是博物馆的主人;把历史与未来衔接起来,使博物馆能反映社会的演变。将关怀社群,社区的需求作为博物馆的最高指导原则。新博物馆学运动促进了一些国家生态博物馆和民族地区博物馆的出现,同时也丰富了生态等博物馆的思想和实践,推动了生态博物馆社区化和大众化的进程。
6、新博物馆学运动的弊端,
1、新博物馆学运动实际上是博物馆学中的一个学派,是研究博物馆一种现象的理论,不能取代博物馆学而称之为新博物馆学。
2、肯定了将博物馆的物置于广泛的社会联系中,但不能否定传统的博物馆动能。
7、博物馆学的研究方法 1)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 2)一般科学研究方法
分析与综合、历史法、调查法、比较法 3)跨学科研究 4)新方法论的应用
5)建立博物馆学科的具体研究方法 8、博物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与教育学 博物馆是社会文化教育机构,需适当应用教育学的理论与方法 2)与心理学 博物馆学研究博物馆的观众心理,从而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方法吸引、感染观众
3)与社会学 研究人们在什么思想支配下参观博物馆的,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