⑤指名完整叙述古诗概意:天上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天上的那片云也悠闲地飘向远方。此时此刻,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怎么看也不觉得满足。
⑥师小结:其实,这首试诗不只是表达了李白孤独的感情,同时还表达了他对生活的坚定和乐观。为什么呢?当世界上的一切都远离李白的时候,他不是颓废痛苦地生活,而是乐观、坚定地和敬亭山悠闲地“相看”。
5、多诵读,悟诗情
①过渡:学了这首诗歌,让我们进行下一个步骤:多诵读,悟诗情 ②复习朗读方式:表演读、轮读、叠诵、唱诵、小组读、配乐读…… ③自己带着感情读 ④四人小组读古诗
⑤汇报:指名读、小组自选方式读 ⑥全班再齐读古诗 三、作业布置 背诵并默写古诗。 板书设计
独坐敬亭山 鸟飞尽
云独闲 孤独寂寞 山相对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5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凭借课文插图或通过理解古诗大意;课外吟诵刘禹锡的其它古诗。
3、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想像这首诗描绘的优美景象,感受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洁和精美绝伦。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两相和”、“白银盘”和“青螺”,感悟诗境,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教具准备 搜集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上学期,大家游了长城、颐和园,感受颇深,并写了非常优美的文章。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3、揭示课题。 4、解题。
①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 ②作者简介。
刘禹锡:唐代诗人,洛阳人。《望洞庭》是诗人秋天行经洞庭湖所作。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
6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学。 要求:
(1)拼读“螺”(luó)。
查字典了解“磨”的两个读音的用法。
①查字典或结合诗句理解下列词语:相、和、磨、遥望 ②读通课文,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3)指读生字。 ①指名朗读诗句。
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精读指导
1、导理解诗句。(主要针对学生理解有偏差的词句) ①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相:相互。和:和谐、协调。镜:铜镜,本课喻洞庭湖面。磨:拭,即擦。 句意:秋天的夜晚,洞庭湖水清澈透明,天空的月亮银光闪闪,湖水和月亮交相辉映,显得那么宁静、和谐,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就像没有被磨拭的铜镜一样。
②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远望。
句意:远远望去,那在月光映照下的洞庭湖就像一个白银做成的盘子,而那湖中青翠的君山则像放在银盘里的一个小巧玲珑的青螺。
理解后同桌练说,指名说。 2、思考讨论。
3、诗歌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1)“湖光秋月”为什么会“两相和”?
7
(2)课文中的“镜”、“白银盘”、“青螺”分别指什么?为什么这样比? 4、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5、出示挂图。
(1)指名说说图上画了哪些景物 (2)学生观察书上的图,朗读诗句。 四、指导朗读,背诵 1、指导停顿方法和重音。 2、教师范读。
3、自由练读,指名读。 4、指导背诵。 五、布置作业
熟背《望洞庭》,想象所描绘的景色,并写下来。 板书设计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