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孟子》选读 五 人和练习

五、人 和

天、地、人三者的关系问题古往今来为人们所关注。三者并重,缺一不可,但相较而言,人和则更为重要。孟子在这里则主要是从军事方面来分析论述天时、地利、人和之间关系的,而且是观点鲜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美字体 行

赏美文 暮色孟子林 孙继泉 有 不 得 者 皆 反 求 诸 己 林子里静静的,是那种暮春午后特有的宁谧和安详。而且,在春日暖阳的烘烤下,林子里升腾着一股浓郁的柏香。林是孟子林,它铺展在鲁南邹城四基山下。此刻,我们已经在这片山林墓地上徘徊了许久,在这丛茂密的古柏下思索了许久。 我们是专程前来拜谒孟子的。享殿正中绘有孟子像,存有几块从林里迁过来的石碑,再也没有别的了。享殿后面就是孟子墓。这是一个状如小山的大土丘,墓的四周用一圈石墙兜住,墓顶上植满柏树,树下长满了茅草,几株苦菜开着黄色的或白色的花朵,还有一丛地黄,对生的紫色花苞像一只只小喇叭。 “孟子墓很晚才被查证。”管理所副所长马登科向我们介绍说,“孟子逝于公元前289年,后历经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没人知道孟子葬于何处。1300年后的北宋时期,孔子第四十五代孙孔道辅出任兖州知府,他发誓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寻到孟子墓。他派人深入调查,多方了解,并查阅了大量的史料,最后在四基山之阳找到了孟子墓。于是组织当地工匠铲除荆莽,砌石垒土,兴建堂宇,定期祭祀。”所以,孟子墓不同于皇陵、王陵和贵族陵墓,这儿没有那些珍贵的陪葬物品和出土文物,没有任何色彩炫目的图片资料,有的只是一抔黄土,几缕清风。 我们忽然动念攀登四基山,想站在山顶看一看孟子林,看一看孟子墓。山不高,一会儿就到达了山顶。从山顶上回望孟子林,林子像一方深绿色的毯子平铺在山坡上,看不到孟子墓,也看不到孟林中的唯一建筑享殿,它们全都隐进了这片黛绿中。 “孟子为何葬于这片山坡?”我的理解是,选择山坡,能够正面与太阳相对,在北半球,只有带坡度的地

1

面才能在一天中的某一个时刻与金色的阳光呈直角,才能得到太阳完完全全的照耀。 下山的路上,我仔细揣摩自己的“猜测”,越发觉得有了几分道理。孟子学成之后,率弟子周游列国,推行自己仁政治国的政治抱负,然而,他乘兴而去,却失望而归。孤独的孟子只有与日月相对,与上苍交流。 他说些什么呢? 他说:“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其实,这样的珠玑之言是结在大树顶梢的一串串饱满的果实,是阳光雨露孕育的甘美浆果,由于它挂得高,人们看不到它;由于它隐得深,飞鸟也找不着它。它就只有完好无损地交给太阳,交给苍天了。说完这些话,孟子一无挂碍地走了,因为他真正做到了“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课内挖掘】

课内素材

孟子的“人和”观

对孟子的“人和”说,我们可以从两个基本方面理解。首先,孟子非常重视构建人与人之间在物质利益和社会生活上的和谐关系。孟子强调三点,一是制民之产,二是发政施仁,三是通功易事,百业俱兴。他认为一个和谐的社会,必须使每一个普通百姓拥有一份能供养全家所需的生活资料、能满足发展需要的生产资料。“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指出没有基本的生活保障,人们无以为生就易于违法犯罪,如此,人际和谐、社会稳定就是空话。其次,孟子认为经济因素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只是打下了一个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而和谐社会建设更为重要的是道德建设,道德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孟子认为人们只有基于仁义道德,才能形成一种真正友爱和协作的人际关系,才能形成一种真正融洽和谐的社会状态。以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因此,重读孟子的教诲,意义不言而喻。

运用角度

【课外应用】

2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和”是如此的重要!人和,狭隘的陈仓小道可以成全刘邦的霸业,人不和,宽敞的秦古大道也抵不住嬴氏的没落。自古以来,成大业者,无不是与他人团结一致、和衷共济。人心和,塑造了历史,也足以改变历史。

荀子曰: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必要的,而和谐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是关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相互关爱,相互关心,相互帮助。老子曰:夫乐杀人者,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和,是奇迹发生的前提,是任何问题的最终解答,是人类伟大的文明。和的韵律总在生活周边,请,仔细聆听吧。

一、基础达标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城非不高也 城:城郭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则君子必自反也 .解析:A项,城:城墙。 答案:A

2.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名词活用为动词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名词活用为动词 .解析:B项,应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答案:B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若夫君子所患则亡矣 B.我由未免为乡人也 C.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D.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3

域:限制 反:反省 嫉:痛恨

D.天下之欲嫉其君者 .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