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实践中的点滴思考

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实践中的点滴思考

随着学校教育改革的不断变化,校本课程越来越成为学校课程管理的重要内容。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它可以使学校真正拥有了对课程的选择余地,可以使学校能够更好地体现办学特色,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热点。近两年来,普兰店市××局、小教部一直把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进行研究与落实。那么,怎样利用身边已有的资源,怎样才能开发出适合学校实际、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校本课程呢?

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我校认真领会上级精神,大胆探索与研究,积极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具体实施。可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校本课程作为一门课程走入我校教师的工作中已有两年了,仍没什么成果可言。在普兰店市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带头人夹河小学的带动下,我校领导组织全体教师多次进行辅导与培训,学习人家是怎样编制教材以及怎样根据教材编写课程纲要,并让教师结合学校实际及办学特色编制教材,制定纲要,将校本课程落到实处。可在检查校本课程实施的情况时,我们却发现校本课程的实施效果远远不如我们预期的那么完美。这其中存在着很多问题: 1、教师对开发校本课程的意义认识不够深刻。

第 1 页

(1)、教师已习惯于传统的课程教学。以前,课程开发是由课程专家来完成,教师只是课程的实施者。教师只需认真钻研教材,参考教师用书,就可以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上,教师们思想上存在着一定的惰性。 (2)、应试教育的观念已在教师的心中根深蒂固。长期以来,农村中小学的课程为升学服务更突出。有些教师认为只要将国家规定的书本知识教给学生,考试取得高分,得到家长、社会的认可,就是一名称职的教师。大部分教师认为校本课程只是附属学科,不足以重视。

(3)、教师不能领会校本课程的开发应凸现学校办学特色。在当今学校多样化和特色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之时,课程是体现学校特色的重要因素。

2、教师能力各异,致使校本课程教材不能明确的体现校本课程的性质。校本课程发展是以学校为基础的发展,大部分有赖于学校教职员和学校所拥有的资源。我校校本课程教材内容形式不一,大多数课程的内容没有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体现办学理念,不能达成共识,可谓是“百家争鸣”。 3、校本课程教材质量不高,导致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效果微乎其微。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决定的课程,它的开发主体是教师。教师可以与专家合作编写教材。教师开发课程的模式是实践—评估—开发,教师在实践中,对自己所面对的情景进行分析,

第 2 页

对学生的需要做出评估,确定目标,选择与组织内容,决定实施与评价的方式。目前,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小组,而不是单个教师。而我校是教师个人在本身具有的素质的基础上考虑学生兴趣爱好来编写教材的。教师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又没有全面的认识,所以编出的教材五花八门。在这种状况下,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质量可想而知,又会有什么效果呢?

4、内容的不统一不利于校本课程的教学评价。我校有九个班级,各班均有自己独特的校本课程教学内容,学校要对校本课程实施情况作以了解,只能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考察,范围太小,不足以发现共性问题。

经过检查得到的反馈,我们教研部门做出了深刻的反思:校本课程开发不是个别教师的事,需要各方面的支持与参与:首先,学校要有明确而独特的教育哲学思想和办学宗旨,即学校要根据自己的资源情况、师生特点决定自己的发展方向,这就需要教师之间互相交换教育理念,共同制定办学宗旨。其次,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有民主开发的组织结构以及良好的内部评价机制与改进机制。

这学期开学初,针对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情况,我校领导与骨干教师及全体教师多次在会上研究、探讨,征求大家意见,终于制定出能结合本校实际及办学特色的校本实施方案及课程,既省时又高效,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提高了

第 3 页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