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复习试题

4.1 4.1 按力学等效原则,将梁上的集中力平移不会改变梁的内力分布。 ( ×)

4.2 当计算梁的某截面上的剪力时,截面保留一侧的横向外力向上时为正,向下时为负。 (× )

4.2 4.3 当计算梁的某截面上的弯矩时,截面保留一侧的横向外力对截面形心取的矩一定为正。 ( × )

4.3 4.4 梁端铰支座处无集中力偶作用,该端的铰支座处的弯矩必为零。 ( √) 4.4 4.5 若连续梁的联接铰处无载荷作用,则该铰的剪力和弯矩为零。 ( ×) 4.5 4.6 分布载荷q(x)向上为负,向下为正。 (× )

4.6 4.7 最大弯矩或最小弯矩必定发生在集中力偶处。 ( ×)

4.7 4.8 简支梁的支座上作用集中力偶M,当跨长L改变时,梁内最大剪力发生改变,而最大弯矩不改变。 ( √)

4.8 4.9 剪力图上斜直线部分可以有分布载荷作用。 (√ )

4.9 4.10 若集中力作用处,剪力有突变,则说明该处的弯矩值也有突变。 (× ) 二.选择题

4.10 4.11 用内力方程计算剪力和弯矩时,横向外力与外力矩的正负判别正确的是( A) A. A. 截面左边梁内向上的横向外力计算的剪力及其对截面形心计算的弯矩都为正 B. B. 截面右边梁内向上的横向外力计算的剪力及其对截面形心计算的弯矩都为正 C. C. 截面左边梁内向上的横向外力计算的剪力为正,向下的横向外力对截面形心计算的弯矩为正

D. D. 截面右边梁内向上的横向外力计算的剪力为正,该力对截面形心计算的弯矩也为正

4.11 4.12 对剪力和弯矩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 A. A. 同一段梁上,剪力为正,弯矩也必为正 B. B. 同一段梁上,剪力为正,弯矩必为负

C. C. 同一段梁上,弯矩的正负不能由剪力唯一确定 D. D. 剪力为零处,弯矩也必为零

MO 4.12 4.13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 )

A. A. 集中力作用出,剪力和弯矩值都有突变 C B. B. 集中力作用出,剪力有突变,弯矩图不光滑 C. C. 集中力偶作用处,剪力和弯矩值都有突变 a b D. D. 集中力偶作用处,剪力图不光滑,弯矩值有突变 4.13 4.14 简支梁受集中力偶Mo作用,如图所示。 题4.14图 P 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C) A. A. b=0时, 弯矩图为三角形 B. B. a=0时,弯矩图为三角形

C. C. 无论C在何处,最大弯矩必为Mo (a) D. D. 无论C在何处,最大弯矩总在C处

P 4.14 4.15 图示二连续梁的支座,长度都相同,集中力P 分别位于C处右侧和左侧但无限接近联接铰C。 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 )

A. A. 两根梁的Q和M图都相同

B. B. 两根梁的Q图相同,M图不相同 (b) C. C. 两根梁的Q图不相同,M图相同

题4.15图 D. D. 两根梁的Q和M图都不相同

4.15 4.16 图示二连续梁的支座和尺寸都相同,集中力偶Mo分别位于 C处右侧和左侧但无限接近联接铰C。以下结论正确的是(D ) MO A. A. 两根梁的Q和M图都相同

B. B. 两根梁的Q图相同,M图不相同 C. C. 两根梁的Q图不相同,M图相同

(a) D. D. 两根梁的Q和M图都不相同

计算题 MO A B A C B A C B A C B A C B (b)

4.17 4.17 设已知图示各梁的载荷P、q、m和尺寸a,⑴列出梁的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⑵作剪力图和弯矩图;⑶确定Qmax及Mmax。

2P m=Pa q m=qa2 A C B A C B a a 题4.17图(a) 2a a 题4.17图(b) 4.18 4.18 作图示各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4.19 作图示刚架的弯矩图 2kN/ m A D C B E 3m 2m 2m 2m

44.18

q 2a

a

q 。

50kN

A 2m 4.18D 2m B C 1m 1m qa 4 8kN 1m 2m a 4.19 题4.19图(b)

第五章 弯 曲 应 力

1kN 3a 题4.19图(c) 一、是非题

5.1 5.1 梁在纯弯曲时,变形后横截面保持为平面,且其形状、大小均保持不变。 (× ) 5.2 5.2 图示梁的横截面,其抗弯截面系数WZ和惯性矩IZ分别为以下两式: BH2bh2WZ??66( )

BH3bh3z IZ??1212(√ ) 5.3 5.3 梁在横力弯曲时,横截面上的最大剪应力不一定 b 发生在截面的中性轴上。 (√ ) B 5.4 5.4 设梁的横截面为正方形,为增加抗弯截面系数,

提高梁的强度,应使中性轴通过正方形的对角线。 ( ×) 题5.2图

5.5 5.5 杆件弯曲中心的位置只与截面的几何形状和尺寸有关,

而与载荷无关。 ( √)

二、选择题

5.6 5.6 设计钢梁时,宜采用中性轴为( A)的截面;设计铸铁梁时,宜采用中性轴为(B )

的截面。

A. A. 对称轴

B. B. 偏于受拉边的非对称轴 C. C. 偏于受压边的非对称轴 D. D. 对称或非对称轴

5.7 5.7 图示两根矩形截面的木梁按两种方式拼成一组合梁(拼接的面上无粘胶),梁的两

端受力偶矩M0作用,以下结论中( D)是正确的。

题5.7图 A. A. 两种情况? max 相同

B. B. 两种情况正应力分布形式相同 C. C. 两种情况中性轴的位置相同 D. D. 两种情况都属于纯弯曲

5.8 5.8 非对称的薄壁截面梁承受横向力时,若要求梁只产生平面弯曲而不发生扭转,则

横向力作用的条件是(D )。

A. A. 作用面与形心主惯性平面重合 B. B. 作用面与形心主惯性平面平行 C. C. 通过弯曲中心的任意平面

D. D. 通过弯曲中心,且平行于形心主惯性平面

计算题

5.9 5.9 把直径d=1mm的钢丝绕在直径为2m的卷筒上,试计算该钢丝中产生的最大应力。设E=200GPa。

5.10 5.10 简支梁承受均布载荷如图所示。若分别采用截面面积相等的实心和空心圆截d23?面,且D1 = 40mm,D25,试分别计算他们的最大正应力。并问空心截面比实心截面的最

大正应力减小了百分之几? q=2kN/m 2m

题5.10图

D1 d2 D 2 5.11 5.11 ⊥形截面铸铁悬臂梁,尺寸及载荷如图所示。若材料的拉伸许用应力??t?= 40MPa,压缩许用应力??c?=160MPa,截面对形心轴zc的惯性矩Izc=10180cm4,h1=9.64cm,试计算该梁的许可载荷P。

P 2P 50 zc M A 50 B M A 1400 C B 600 150 C yc 50 5.12题

5.12 5.12 当20号槽钢受纯弯曲变形时,测出A、B两点间长度的改变为△l=27×103mm,材料的E=200GPa。试求梁截面上的弯矩M

5.13 5.13 由三根木条胶合而成的悬臂梁截面尺寸如图所示,跨度l=1m。若胶合面上的许用剪应力为0.34MPa,木材的许用弯曲正应力为[?]=10MPa,许用剪应力为[?]=1MPa,试求许可载荷P。 P a a l z z 100 5.13

图 5.14

5.14 5.14 截面为正方形的梁按图示两种方式放置。试问哪种方式比较合理?

5.15 5.15 在No.18工字梁上作用着可移动的载荷P。为提高梁的承载能力,试确定a和b的合理数值及相应的许可载荷。设????160MPa。

5.17 均布载荷作用下的简支梁由圆管及实心圆杆套合而成(见图),变形后两杆仍密切接触。两杆材料的弹性模量分别为E1和E2,且E1=2E2。试求两杆各自承担的弯矩。 q P l b 题5.17图 题5.16图

第六章 弯 曲 变 形

a 12m b 5.15一、是非题

6.1 6.1 梁内弯矩为零的横截面其挠度也为零。 (× ) 6.2 6.2 梁的最大挠度处横截面转角一定等于零。 ( ×) 6.3 6.3 绘制挠曲线的大致形状,既要根据梁的弯矩图,也要考虑梁的支承条件。 (× ) 6.4 6.4 静不定梁的基本静定系必须是静定的和几何不变的。 (√ ) 6.5 6.5 温度应力和装配应力都将使静不定梁的承载能力降低。 (× ) 二、选择题

6.6 6.6 等截面直梁在弯曲变形时,挠曲线曲率最大发生在(D )处。 A. A. 挠度最大 B. B. 转角最大 C. C. 剪力最大 D. D. 弯矩最大

6.7 6.7 将桥式起重机的主钢梁设计成两端外伸的外伸梁较简支梁有利,其理由是( AC)。

A. A. 减小了梁的最大弯矩值 B. B. 减小了梁的最大剪力值

C. C. 减小了梁的最大挠度值 D. D. 增加了梁的抗弯刚度值

6.8 6.8 图示两梁的抗弯刚度EI相同,载荷q相同, 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C )。

A. A. 两梁对应点的内力和位移相同 B. B. 两梁对应点的内力和位移相同 C. C. 内力相同,位移不同 D. D. 内力不同,位移相同

6.9 6.9 图示三梁中fa、fb、fc分别表示图(a)、(b)、 (c)的中点位移,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 )。

A. A. fa = fb = 2 fc B. B. fa > fb = fc C. C. fa > fb > fc D. D. fa ? fb = 2 fc

题6.8图

6.10 6.10 为提高梁的抗弯刚度,可通过(BD )来实现。

题6.9图

A. A. 选择优质材料

B. B. 合理安排梁的支座,减小梁的跨长 C. C. 减少梁上作用的载荷 D. D. 选择合理截面形状 计算题

6.11 6.11 写出图示各梁的边界条件。在图(b)中支座B的弹簧刚度为C(N/m)。 q q B l l 6.12 6.16 图示结构中,梁为16号工字钢;拉杆的截面为圆形,d=10 mm。两者均为A3

题6.11图(b) 钢,E=200GPa。试求梁及拉杆内的最大正应力。 题6.11图(a) q =10 kN/m 4m

题6.16图

A A B 第七章 应力和应变分析 强度理论

一、是非题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