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时间银行”社区养老模式在运行中的困境和应对措施
作者:韦佳杏
来源:《法制与社会》2016年第13期
摘 要 “时间银行”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的兴起,是我国低成本战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项重要的措施,也是探索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强化社区养老服务的重要内容。虽然目前这种新型的“时间银行”养老服务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目前的养老供求压力,但是由于目前缺乏有力的监督和指导以及规范化的培训,这种养老模式在我国的开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本文通过对目前运行的“时间银行”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的条件和背景进行分析,提出行之有效的意见,促进其进一步发展,以实现社会养老资源的有效配置。 关键词 时间银行 困境 社区养老模式
基金项目: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13年度研究课题(编号:13FSH001)“时间银行”模式在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简介:韦佳杏,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青年教师,研究方向:社会工作。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6)05-178-02 一、时间银行模式的内涵
“时间银行”是人们将自己参加的志愿者服务的时间存进时间银行,当自己需要帮助和服务时从时间银行中支取相应的时间来实现被服务的需求。本文从养老范畴考虑,时间银行就是志愿者在空余时间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服务,其中既包括医疗、法律等专业服务也包括清洗、聊天、做饭等日常服务。当这些志愿者进入老年需要服务时,可以将之前累积的志愿服务时间支取出来,获得同等的享受服务的时间。
这种“时间银行”的概念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艾德加·卡恩创建,希望时间银行创建能够为社会经济和精神世界的构建带来新的改变。这种养老模式是建立在“劳动部分贵贱,劳动都是平等”的理念基础上的,卡恩亲自设计了时间管理系统,可以把每个人的志愿劳动时间记录下来,保证每一位服务者的付出和支出的时间的平衡。目前这个系统已经覆盖了北美、欧洲和亚洲23个国家,这些发达地区时间银行运作模式也趋于成熟。在中国的南宁、南京、重庆、成都等城市也零星出现了这种模式,主要是依托于居民小区,重点的服务对象是老人。
二、目前我国的养老形势及时间银行的运行状况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人口结构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我国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截止到2011年4月,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占到了人口总数的13.2%,其中65岁以上占到人口总数的8.87%,这个数据表明我国已经逐步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社会的老龄化说明,在一段时间内,国家的老年人的数量较多,那么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将是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探索适合我国实际的养老模式显得尤为重要。虽然国民经济水平不断攀升,但老百姓实际的生活感受还是“很差钱”,而“空巢”老人则更多的需要人陪伴和关心。
面对这种情况,时间银行的“平等交换”理念为平衡经济负担和社会需求提供了一个契机。在自己可以付出劳动的时候服务需要的人,待自己需要的时候支取之前储存的服务积分,被他人服务。既化解经济窘境,又有助邻里团结。通过对时间银行的时间来看,从1990年世界首家时间银行成立到今天,时间银行已经遍布26个国家和地区,时间银行在世界上不同国家的呈现方式虽然略有不同,例如在美国叫“时间币”,日本“照护门票”,香港的“时分劵”等等,虽然叫法不同,但是本质基本相同。其中,在英国的108家时间银行中,累计超过2万人参与了时间银行的志愿活动。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用时间银行,经过多年的实践,在部分地区初见成效,如淄博市“微时间·微心愿”时间银行,创建于2014年11月,在半年时间里注册会员已达5337人,累计积分币近3万。“微时间·微心愿”时间银行是双向的,是第三方时间存管平台,是公益类银行账户体系,采用时间货币体系,币种为积分币,它只在供与求之间穿针引线。参加时间银行的志愿者不需要付出一分钱,只需要将自己的志愿服务时间存入时间银行即可。志愿者可在“时间银行”开办与自己手机号、身份证、银行卡号绑定的“时间账户”。按照时间银行运行体制,时间银行会给每个新注册账户里添加100积分币,志愿者为他人服务1小时可获得10积分币;用这10积分币可兑换其他志愿者1小时服务,或在签约的特约商户内用积分按比例抵现10元进行再消费,时间银行存取和各种激励机制让志愿服务真正流动起来。 三、我国时间银行发展的困境
虽然“时间银行”已被广泛知晓,但是与美国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些差距,美国已经出台了相关法律规范时间银行的行为,大多数时间银行也获得了美国的官方认可,而我国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来规范时间银行的业务和行为,此外,也没有开发专门的系统对整个时间银行的服务流程进行记录和保存。目前来看,时间银行在我国的发展存在以下几个制约因素:
(一)缺乏制度规范,管理体系不完善
在中国,“时间银行“做为社区服务中的一项内容,服务及被服务对象多为本社区居民,故由社区自行制定管理办法,政府部门不予管理。由于没有相应的制度约束,时间银行存在运行效率不高,组织稳定性不够以及不受社会信任等问题。本质上,时间银行的行为属于志愿活动,是应由民间机构自行管理和发展。但时间银行的运行一定程度上适应我国的发展趋势,符合我国低成本高要求的养老需求,存在着发展的潜力。因此,时间银行的健康发展需要国家和政府层面的支持,通过制定相关的法规政策,指导和规范时间银行的建设,并给予公共资源的保障。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缺乏专业化的培训,服务质量无法保障
目前我国社区时间银行的服务内容广泛,适用于能提供各种服务的志愿者,也可满足各类群体的需求,如北京市房山区西潞街道时间银行的一位志愿者,她每周都会为在系统上求助的空巢老人和因病致残的残疾人进行一次志愿服务,并通过系统求助,解决小孩的学习辅导问题。那么这里就存在着几个问题,一是志愿者是根据系统上空槽老人和因病致残的残疾人的需要而上门开展服务,每次服务的对象可能不同,就没有办法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二是针对这样的特殊群体,需求是特殊的,志愿者是否掌握一定的技术和技巧,其服务能否达到预期需求。因此,志愿者没能接受系统专业的培训,付出的劳动也许事倍功半,不能达到最终平等交换的目的。尤其是在对老人的照顾问题上。 (三)缺乏激励措施,志愿者动力不足
时间银行作为一种社区养老模式而推广,其志愿者多为意识到将来养老困境的健康老人,多以照顾日常生活为主要服务内容。因为没有对等的需求和更高期望,很多青年志愿者没有服务的动力。社区制定的规范多是约束性的,缺乏激励措施,许多志愿者动力不足,导致志愿服务持续性不够。
四、解决“时间银行”发展困境的策略 (一)完善制度管理,制定行之有效的规范
目前,我国“时间银行”多数是由社区自己组织和运行的,志愿者参与时间银行的志愿服务也是出自对于社区的信任,认为自己在参与了志愿服务之后,将来自己需要服务了也能享受到同等的待遇。作为社区强有力后盾的政府和国家,要制定严格规范,给予社区足够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确保社区的威信和信誉,提高社区居民的信任度。 (二)开展短期专项培训,提高志愿者服务的专业性
志愿者服务的专业性直接关息着“时间银行”运行的质量,因此,要对志愿者进行分类的专项培训。“时间银行”下设培训机构,聘请某些领域的专业人士来指导培训,或委托其他的培训组织来进行培训,也可以在根据志愿者的专长安排其进行培训服务,服务积分纳入他的个人时间银行,这要求必须对志愿者的专业资质进行审核。如对老年人和幼儿的专业看护,必须要熟知一些专业知识,专业的培训能够很大程度上缓解这类问题。这些专业培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自愿者服务的质量,大大改善“被服务者”的满意度,从而确保由时间银行提供的服务是高质量的优质服务。
(三)加大力度对“时间银行”的宣传,提高全民意识
时间银行这种 “互惠互利” 的居家养老新理念应祝全民中宣传,在社会上形成“奉献、互助、进步、友爱”的志愿服务新观念。宣传的渠道应包含:一是新闻媒体和网络媒介。通过电